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分)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备氧气并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1)将3.9g过氧化钠放入烧瓶中,加入100mLH2O,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已知:酚酞在c(OH) 为1.0×10-4mol/L~2.5mol/L时呈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H2O2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在MnO2催化条件下迅速分解。取上述实验得到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片刻红色褪去。(假设过程中液体体积不变)

①甲同学认为“红色迅速褪去”是由于溶液中c(OH)过大造成的。请通过计算对比数据加以说明上述观点是否正确。                               

②乙同学认为“红色迅速褪去”是由于溶液中存在H2O2,其来源可能是Na2O2+2H2O=2NaOH+H2O2。试设计简单实验证明烧瓶内溶液中含H2O2,简述实验原理                         。

(1) 2Na2O2+2H2O=4NaOH+O2↑  (2分)

(2)①  不正确,计算得到c(OH)=1mol/L,在红色范围内    ;(2分)

   ②  溶液中加入MnO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产生的气体是氧气。(2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5分).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收集以下6种气体

(图中烧瓶的位置不得变化):

①NO ②Cl2③SO2 ④HCl ⑤NH3

⑴若烧瓶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     ,这时气体由     口进入(填序号)

⑵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A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        

⑶若在烧瓶中装入浓硫酸进行气体干燥,这时气体由     口进入,则不可用此装置来干燥的气体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填空题

(5分).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收集以下6种气体
(图中烧瓶的位置不得变化):

①NO ②Cl2③SO2 ④HCl ⑤NH3
⑴若烧瓶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    ,这时气体由    口进入(填序号)
⑵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A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        
⑶若在烧瓶中装入浓硫酸进行气体干燥,这时气体由    口进入,则不可用此装置来干燥的气体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5分).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收集以下6种气体

(图中烧瓶的位置不得变化):

①NO  ②Cl2 ③SO2 ④HCl ⑤NH3

⑴若烧瓶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     ,这时气体由     口进入(填序号)

⑵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A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        

⑶若在烧瓶中装入浓硫酸进行气体干燥,这时气体由     口进入,则不可用此装置来干燥的气体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填空题

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

(1)写出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2)为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某同学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3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3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小试管II再测有机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下:

的厚度,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试管Ⅰ中的试剂

试管Ⅱ中的试剂

测得有机层的厚度/cm

A

2mL乙醇、2 mL乙酸、1 mL 18mol/L浓硫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

5.0

B

3 mL乙醇、2 mL乙酸

0.1

C

3 mL乙醇、2 mL乙酸、6 mL 3mol/L硫酸

1.2

D

3 mL乙醇、2 mL乙酸、盐酸

1.2

   (1)干燥管的作用是:          ,试管Ⅱ中盛放的碳酸钠溶液          (填“能”或“不能”)改为氢氧化钠溶液,原因是                   

   (2)实验D的目的是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实验D中应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          mL和          mol/L。

   (3)分析实验          (填实验编号)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硫酸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浓硫酸的吸水性能够提高乙酸乙酯产率的原因是         

   (4)加热有利于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但实验发现温度过高乙酸乙酯的产率反而降低,一个可能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