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
B. 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
C. 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D. 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使用布袋购物、以步代车属于“低碳生活”方式
B. 饮用水中矿物质的含量越高越有利于人体健康
C.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D. 采用光触媒技术可将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转化为无毒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生活、能源、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采用催化转化技术,可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
B. “雾霾天气”“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都与氮的氧化物无关
C. 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减少环境污染
D. 氮化硅陶瓷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Ag+、Fe3+、K+、Ba2+、NH4+等离子,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该待测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又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过滤,取少量滤液,滴入2滴KSCN溶液,没有明显的现象出现。
④另取少量步骤③中的滤液,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加热,可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待测液中一定存在Ba2+、Fe3+ B. 待测液中一定存在Ag+、Fe3+、NH4+
C. 待测液中一定不存在Ba2+ D. 待测液中无法确定的离子可用焰色反应检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指出配合物K2[Cu(CN)4]的配离子、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Fe(CN)6]3-中,中心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配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
(3)配合物[Cr(H2O)4Br2]Br·2H2O中,中心原子的化合价为_________,内界的电荷数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间(或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各项的事实中,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 甲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
B. 乙烯能使溴水褪色而乙烷不能
C. 甲苯比苯更容易发生硝化反应
D. 苯酚与溴水直接就可反应,而苯与溴反应则需要加铁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组有机物①C7H8、C3H8O3 ②C3H6、C2H6O ③C2H2、C6H6 ④CH4O、C2H4O3。
(1)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一定,则完全燃烧时生成水的质量和消耗O2的质量均不变的是第________组。
(2)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则完全燃烧时生成水和CO2的质量均不变的是第________组,符合此条件的有机物之间存在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则完全燃烧时,仅生成水的质量不变的是第________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其中的一种成分,所采取的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 )
A. 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B. 水的沸点为100oC,酒精的沸点为78.5oC,所以可用加热蒸馏方法,使含水的酒精变为无水酒精
C. 四氯化碳和水混合后,可用分液的方法来分离
D. NaCl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减小,所以用冷却法从热的含少量KNO3的NaCl溶液中分离得到纯净的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滴入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中: Na+、NO3-、I-、SO42-
B. 水电离出的c(H+) =10-12mol/L中:K+、AlO2-、CH3COO-、SiO32-
C. c(OH-)/c(H+)=1012的水溶液中:K+、ClO-、S2-、Cl-
D. 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NH4+、Fe2+、SO42-、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