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写出基态锗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或[Ar]3d104s24p2

分析 根据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结合能量最低原理书写核外电子排布式.

解答 解:锗为32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锗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或[Ar]3d104s24p2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或[Ar]3d104s24p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来写,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滴定操作时,通过滴定管滴加到试样溶液中的溶液是(  )
A.一般溶液B.待测溶液
C.有一定浓度的溶液D.标准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镍和铜都是重要的有色金属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镍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ⅤⅢ族;与镍处于同一周期的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K(填元素符号,下同),第一电离能最大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Kr;基态Ni2+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8
(2)镍的羰基配合物Ni(CO)4是获得高纯度纳米镍的原料,该配合物中镍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则其杂化轨道类型为sp3,Ni(CO)4是非极性(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3)晶体铜的晶胞类型为面心立方,晶体中距离一个铜原子最近的铜原子有12个,已知铜的原子半径为rcm,阿伏伽德罗常数值为NA,则晶体铜的密度为$\frac{8\sqrt{2}}{{N}_{A}{r}^{3}}$g•cm-3(用含r、NA的代数式表示)
(4)氯化亚铜是一种白色固体,实验测得其蒸气密度是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99.5倍,则氯化亚铜的分子式为Cu2Cl2;氯化亚铜的盐酸溶液可定量吸收CO形成配合物Cu2(CO)2Cl2•2H2O(结构如图所示),该反应可用于测定空气中CO的含量,每个Cu2(CO)2Cl2•2H2O分子中含6个配位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这是因为“水玻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接触,生成 了乳白色的凝胶状沉淀(用H2SiO3表示)和碳酸钠的缘故
B.水的物理性质十分特殊.水的比热容较大,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小,水的熔沸点较高等特殊 性质是由于水分子间存在一种被称为氢键的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
C.铅蓄电池是最常见的二次电池,由于它的性能优良、价格低廉、安全可靠,可多次充放电,所以使用广泛,但铅蓄电池也存在比能量低,废弃电池污染环境等缺点
D.硅晶体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在常温下,单质硅易与氧气反应,所以自然界中不存在 游离态的硅.石墨烯作为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 料,最有潜力的应用是成为硅的替代品,用来生产未来的超级计算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室温下,NH4Cl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frac{c(N{H}_{3}•{H}_{2}O)}{c(N{{H}_{4}}^{+})}$数值增大
B.O.lOOOmol•L-1 的醋酸钠溶液中:c(Na+)+c(H+)-c(OH-)+c(CH3COOH)=0.1000mol•L-1
C.室温下,0.1mol•L-1NaHCO3溶液的pH=8.31,则Ka1(H2CO3)×Ka2(H2CO3)<K
D.室温,Ka(CH3COOH)=l.76×l0-5,Kb(NH3•H2O)=1.76×lO-5.则CH3COONH4溶液中存在:c(NH4+)=c(CH3COO-)>c(H+)=c(OH-)>c(NH3•H2O)=c(CH3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雾霾是一种分散系,分散剂是空气,带活性炭口罩防雾霾的原理是吸附原理
B.聚乙炔用I2或Na等做掺杂处理后可形成一种导电塑料,该导电塑料是一种纯净物
C.用蘸有浓氨水的棉棒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D.用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高温下用CO还原CuO的固体产物的成分.

已知:
①H2C2O4 $→_{△}^{浓硫酸}$ CO↑+CO2↑+H2O
②Cu2O+4NH3•H2O=2[Cu (NH32]++3H2O+2OH-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前,首先必须进行的操作为检查装置气密性.
(2)实验开始时,先往A装置的圆底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再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待F装置中开始出现黑色固体,再点燃D处的酒精喷灯.
(3)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反应产生的CO2气体,防止干扰后面的测定
(4)为探究其还原产物的成分,某同学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1:还原产物为Cu2O;  假设2:还原产物为Cu; 假设3:还原产物为Cu和Cu2O的混合物.
(5)F装置中的PdCl2溶液可以吸收多余的CO,反应后溶液变黑(P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dCl2+CO+H2O=Pd+CO2+2HCl.(6)为验证还原产物的成分,甲、乙同学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
①反应前测CuO固体样品的质量为12.0g,反应一段时间后,熄灭D装置的酒精喷灯,并立即熄灭A装置的酒精灯,待D装置中固体冷却后,称得固体的质量为10.4g.甲同学取少量称量后的固体放入200mL 3.0mol•L-1的氨水中,充分混合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的pH没有改变(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甲同学通过信息推测固体的成分为Cu,该反应中CuO的转化率是66.7%
②乙同学称量E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计算出CuO的转化率比甲同学计算结果偏小,其主要原是部分生成的CO2气体残留在装置D,导致结果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X的单质是电池常用的惰性电极材料,元素Y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元素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合物XZ2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B.元素X与氢元素能形成原子数目之比为1:1的化合物
C.Y的单质与稀硫酸、浓硫酸均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Z的单质在加热条件下会与Fe反应生成Fe3Z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可逆反应mX+nY?pZ+qW中,在反应开始后的10s,若用每种物质的浓度增加表示该段时间的平均反应速率时分别为v(X=0.5amol•L-1•s-1,v(Y)=0.25amol•L-1•s-1,v(Z)=amol•L-1•s-1,v(W)=1.5amol•L-1•s-1.若用每种物质的浓度减少表示该段时间的平均反应速率时分别为v(X)=amol•L-1•s-1,v(Y)=0.5amol•L-1•s-1,v(Z)=0.5amol•L-1•s-1,v(W)=0.75amol•L-1•s-1,则m:n:p:q为(  )
A.2:1:2:3B.2:1:4:6C.2:1:4:3D.1:1: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