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1)已知X、Y、Z为第三周期元素,其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
电离能/kJ•mol-1I1I2I3I4
X5781817274511578
Y7381451773310540
Z496456269129543
则X、Y、Z三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Al(填元素符号),三种元素中有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H)3+OH-=AlO2-+2H2O.
(2)A、B、C、D是周期表中前10号元素,它们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D能分别与A、B、C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M、N、W,且在M、N、W分子中,A、B、C 三原子都采取SP3杂化.
①N是一种易液化的气体,请简述其易液化的原因氨分子间存在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大因而易液化.
②W分子的VSEPR模型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型.
③写出AB-离子的电子式:[:C??N:]-
(3))E、F、G三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三原子的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均为4S1
①E、F、G三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为K、、Cr、Cu.
②F元素在其化合物中最高化合价为+6.
③G2+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9或[Ar]3d9.G2+和N分子形成的配离子的结构式为

分析 (1)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电离能判断元素的种类,X的I4电离能突然增大,说明最外层有3个电子,应为Al,Y的I3电离能突然增大,说明最外层有2个电子,应为Mg,Z的I2电离能突然增大,说明最外层有1个电子,应为Na;
(2)根据原子半径依次减小,D能分别与A、B、C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M、N、W,且在M、N、W分子中,A、B、C 三原子都采取SP3杂化知,A、B、C、D分别为碳、氮、氧、氢.
①氨分子间存在氢键;
②根据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分子构型;
③含三键,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3)E、F、G分别为钾、铬、铜.

解答 解:(1)X的I4电离能突然增大,说明最外层有3个电子,应为Al,Y的I3电离能突然增大,说明最外层有2个电子,应为Mg,Z的I2电离能突然增大,说明最外层有1个电子,应为Na,由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可知,原子半径最小的为Al,三种元素中有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离子反应为Al(OH)3+OH-=AlO2-+2H2O,
故答案为:Al;Al(OH)3+OH-=AlO2-+2H2O;
(2)根据原子半径依次减小,D能分别与A、B、C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M、N、W,且在M、N、W分子中,A、B、C 三原子都采取SP3杂化知,A、B、C、D分别为碳、氮、氧、氢.
①N为氨,是一种易液化的气体,是因为氨分子间存在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大,因而易液化,故答案为:氨分子间存在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大因而易液化;
②W为水,中心原子氧原子上有两对孤对电子,跟中心原子周围的σ键加起来是4,它们相互排斥,形成四面体,故水分子的VSEPR模型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水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故答案为:四面体型;
③CN-离子的电子式为[:C??N:]-,故答案为:[:C??N:]-
(3)E、F、G分别为钾、铬、铜.
①由上述分析可知,分别为K、Cr、Cu,故答案为:K、Cr、Cu;
②铬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故其化合物中最高化合价为+6价,故答案为:+6;
③基态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为[Ar]3d104s1,故Cu2+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9,Cu2+和NH3分子形成的配离子为[Cu(NH34]2+,其结构式为,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9或[Ar]3d9

点评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电子排布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与C同周期,A与D同主族,C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又知四种元素所形成的常见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有三种是气体,一种是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甲是由元素B、A形成的化合物BA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结构,固体甲溶解于水有气体放出.则固体甲属于离子晶体晶体,它的电子式为.固体甲溶于水后,溶液呈碱(酸、碱或中性),写出甲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5+H2O=NH3•H2O+H2↑.
(2)由C和D形成的化合物乙溶于水能生成一种气体,写出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该“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能促进蚕丝表层的丝胶蛋白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这种“碱剂”可能是(  )
A.食盐B.火碱C.草木灰D.胆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空气中O2、N2分子数为NA
B.0.1mol羟基中所含电子数目为NA
C.钠与氧气反应时,每消耗4.6g钠时生成的阴离子数目为0.1NA
D.25℃时,1.0L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为0.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常温常压下,2.24LSO2与O2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数为0.2NA
B.50mL12mol/L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C.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A
D.标准状况下,20gD20分子中所含中子数为10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关于NaHCO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aHCO3溶液显弱酸性
B.该溶液中K+、Al3+、H+、SO${\;}_{4}^{2-}$可以大量共存
C.加水稀释该溶液,溶液中$\frac{c(HC{O}_{3}^{-})}{c(C{O}_{3}^{2-})}$增大
D.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_{3}^{-}$+Ca2++2OH-═CaCO3↓+CO${\;}_{3}^{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化学与环境、材料、信息、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山东疫苗案”涉疫苗未冷藏储运而失效,这与蛋白质变性有关
B.硫、氮、碳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C.半导体行业中有一句“行话”:“从沙滩到用户”,说明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D.自来水厂常用明矾作消毒杀菌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完成下面各小题:
(1)命名:3,3,5-三甲基庚烷
(2)如果(1)中的烷烃是由炔烃与H2加成得到的,则可能的炔烃有1种.
(3)若先将CH3CH2CH2Cl与NaOH溶液共热,然后用硝酸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现象为生成白色沉淀,主要的反应方程式为CH3CH2CH2Cl+NaOH$→_{△}^{水}$CH3CH2CH2OH+NaCl、NaCl+AgNO3=AgCl+Na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将100mL0.6mol/L A1Cl3溶液跟0.4mol/L Na0H溶液混合后,得到3.9g氢氧化铝沉淀,此时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是(  )
A.250mLB.375mLC.475mLD.500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