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实验室需要配制0.1mol/L NaOH溶液450mL,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ABC(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和玻璃棒(填仪器名称);
(2)下列操作中,容量瓶所不具备的功能有BCD(填序号).
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贮存溶液
C.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液体
D.用加热溶解固体溶质
(3)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2.0 g;
(4)取用任意体积的所配0.1mol/L NaOH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填字母)BD;
A.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中Na+的数目    D.溶液的密度
(5)将所配制的NaOH溶液进行测定,发现浓度大于0.1mol/L.请你分析下列哪些操作会引起所配浓度偏大(填写字母)CE.
A.烧杯未进行洗涤
B.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C.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进行定容;
D.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E.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F.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分析 (1)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来分析需要和不需要的仪器;
(2)容量瓶是非常精密的仪器,不能受热,故不能用于溶解固体,也不能用于稀释浓溶液,也不能储存溶液,据此分析;
(3)由于实验室无450mL容量瓶,故应选择500mL的容量瓶,故配制出500mL溶液,根据质量m=CVM来计算;
(4)根据选项中各量的计算公式来分析;
(5)根据c=$\frac{n}{V}$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判断.

解答 解:(1)由于实验室无450mL容量瓶,故应选择500mL的容量瓶,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可知配制过程中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故不需要的仪器有ABC,还需要的有烧杯和玻璃棒,
故答案为:ABC,烧杯和玻璃棒;
(2)容量瓶是非常精密的仪器,不能受热,故不能用于溶解固体,也不能用于稀释浓溶液,也不能储存溶液.
A.容量瓶的唯一的功能是用于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故A正确;
B.容量瓶不能用于贮存溶液,配制完成后应立即装瓶,故B错误;
C.容量瓶只有唯一的一条刻度线,故不能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液体,故C错误;
D.容量瓶不能受热,故不能用与加热溶解固体溶质,故D错误.
故选BCD;
(3)由于实验室无450mL容量瓶,故应选择500mL的容量瓶,故配制出500mL溶液,所需的氢氧化钠的质量m=CVM=0.1mol/L×0.5L×40g/mol=2.0g,故答案为;2.0;
(4)A.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n=CV,所以与溶液的体积有关,故A错误.
B.溶液的浓度c=$\frac{1000ρω}{M}$,与所量取的体积无关,故B正确.
C.溶液中Na+的数目N=CVNA,所以与溶液的体积有关,故C错误.                       
D.溶液的密度与所量取溶液的体积无关,故D正确.
故选:BD;
(5)A.烧杯未进行洗涤会导致溶质的损失,则浓度偏低,故A错误;
B.只要定容时正确,至于水是原来就有的还是后来加入的,对浓度无影响,即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对溶液浓度无影响,故B错误;
C.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进行定容,则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C正确;
D.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会导致溶质的损失,则浓度偏低,故D错误;
E.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则浓度偏高,故E正确;
F.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是正常的,再加水至刻度线会导致溶液浓度偏低,故F错误.
故选CE.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难度不大,易错题是(3)题,注意需要450mL溶液,因为没有450mL的容量瓶,有500mL的容量瓶,所以要配制500mL溶液,所称量固体的质量或量取溶液的体积应等于配制500mL溶液时所用的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将某98%的浓硫酸样品敞口露置于空气中,放置24h后,取出5mL浓硫酸与18mL 9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硫酸样品露置24h后,其物质的量浓度是16.2mol•L-1
(2)若分别用下列方法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可以达到目的是bd(填序号).
a.常温下加入铜片    b.常温下加入铁片
c.常温下加入木炭    d.用玻璃棒各蘸取少许涂在滤纸上
(3)工业上利用过量氨水吸收硫酸工业尾气中的有害物质,请写出该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H3•H2O+SO2=2NH4++SO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将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硫酸铜溶液的小烧杯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溶液出现蓝色浑浊B.钠块熔成小球浮在水面四处游动
C.有气体产生D.有红色的铜被置换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
①NaHCO3 ②Al2O3 ③Al(OH)3 ④Al ⑤Na2CO3
A.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用两个-X取代基和一个-Y取代基同时取代苯分子中3个氢原子,取代产物有(  )
A.4种B.6种C.10种D.14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是化学工作者设计的卤素间置换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该装置将卤素间的置换反应设计在“两管”中,符合“绿色化学”的实验要求,是十分优秀的微型实验装置.已知高锰酸钾固体能氧化浓盐酸中的HCl生成氯气: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实验操作如下:向U型管中加入约2g高锰酸钾固体,按如上图所示安装好.关闭止水夹②.试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浓盐酸,U型管中出现的现象是U型管中充满黄绿色气体(不考虑滤纸现象).
(2)4处产生的现象是滤纸变蓝.
(3)打开止水夹①、②,使氯气上升到2位置,保持一会儿即关闭止水夹②,不使氯气上升,2处产生的现象是棉花团变黄.取下上节玻璃管斜放,将止水夹①及胶管取下,置于玻璃管2处下端口,将其封住.向2处微微加热,1处产生的现象是棉花团变蓝.
(4)此实验中产生的实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卤素单质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2>Br2>I2
(5)NaOH溶液棉团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
(6)在高锰酸钾固体与盐酸的反应中,HCl的作用是还原剂、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过程中,铜电极上有H2产生
B.电解初期,主要反应方程式为:Cu+H2SO4$\frac{\underline{\;通电\;}}{\;}$CuSO4+H2
C.电解一段时间后,石墨电极上有铜析出
D.整个电解过程中,H+的浓度不断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小组同学利用铝和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后得到的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1)铝和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温\;}}{\;}$Al2O3+2Fe.
(2)固体成分的初步确定.
实验序号操作及现象
取少量固体样品,加入过量稀盐酸,固体溶解,产生无色气体(经检验为H2),溶液呈浅黄色
向ⅰ中所得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呈浅红色,再加入H2O2溶液至过量,产生无色气体(经检验为O2),溶液变为深红色,且红色很快褪去
①由上述实验可知:溶液中Fe元素的存在形式有Fe2+、Fe3+
②ⅰ中产生H2的原因是样品中除含Fe外,可能有未反应的Al,为检验样品中是否含Al单质,设计了相关实验,依据的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Al+2NaOH+2H2O=2NaAlO2+3H2↑.
③生成O2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催化剂\;}}{\;}$ 2H2O+O2↑.进一步的实验表明,上述固体样品中Fe元素的存在形式有:Fe、Fe2O3、Fe3O4
(3)该小组同学对ⅱ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做进一步探究.
实验序号操作、现象
将ⅱ中剩余溶液均分为两份,一份滴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另一份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
取2mL 0.1mol/L FeCl3溶液,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通入一段时间O2,无明显变化.再加入H2O2溶液,红色很快褪去
提示:KSCN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①实验ⅲ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BaSO4
②结合实验ⅲ和ⅳ分析,实验ⅱ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中SCN-离子被H2O2氧化,溶液红色褪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N2+3H2?2NH3的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H2的浓度减少了0.9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5mol/(L•s),则这段时间是(  )
A.1sB.2sC.4.4sD.1.33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