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验证臭氧的氧化性强于氧气,进行了下述实验,请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验证臭氧的氧化性强于氧气.
[实验原理]2KI+O3+H2O═2KOH+I2+O2,淀粉溶液遇单质碘变蓝色.
[实验用品]臭氧消毒碗柜、a溶液、碘化钾溶液、滤纸、玻璃片、温度计.
[实验步骤]
①取a溶液与碘化钾溶液混合.
②取两片用滤纸剪成的纸条,在a和碘化钾的混合液中湿润后分别置于两块洁净的玻璃片上.
③将一块玻璃片(Ⅰ)置于臭氧消毒碗柜中并接通电源生成臭氧.将另一块玻璃片(Ⅱ)置于可控温度的温箱里,尽量地使温箱的温度与消毒碗柜中的温度相等.
④观察现象并进行记录:
时间/min01530456090120
滤纸的
颜色
变化
玻璃片(Ⅰ)
上的滤纸
白色白色灰色浅蓝色蓝色蓝色浅蓝色
玻璃片(Ⅱ)
上的滤纸
白色白色白色白色灰色灰色浅蓝色
请根据上述实验原理、步骤及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药品中的a溶液是淀粉溶液.
(2)写出在臭氧消毒柜中产生O3的化学方程式:3O2$\frac{\underline{\;通电\;}}{\;}$2O3
(3)整个实验过程要保持两块玻璃片所在环境的温度相同的原因是温度会影响反应速率,保持温度相同是为了消除温度不同带来的误差.
(4)从实验数据记录可以得出的结论是BCD(填序号).
A.空气中可能也有一定浓度的O3,所以实验数据不可靠,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氧气也能氧化碘化钾中的碘离子
C.O3的氧化性比O2
D.O3不仅氧化I-的速率比氧气快,而且有漂白作用
(5)在O3氧化KI的反应中,若有24g O3发生反应,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A(或6.02×1023).

分析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记录,玻璃片(Ⅰ)上的滤纸先变蓝色,说明O3先把I-氧化成I2,因而氧化性O3>O2
(1)根据实验的反应原理:2KI+O3+H2O=2KOH+I2+O2,臭氧能够将KI中的I-氧化成碘单质,而检验碘单质的生成,可以用淀粉溶液,所以a溶液是淀粉溶液;
(2)臭氧消毒柜中产生O3的原理是通电条件下氧气变化为臭氧;
(3)根据实验研究的方法分析,温度会影响反应速率,消除温度对实验的干扰;
(4)根据以上分析,O3的氧化性比O2强,氧气能氧化KI中的I-,以及通过玻璃片I上的滤纸条90分钟到120分钟是颜色变线说明O3不仅氧化I-的速率比氧气快,而且有漂白作用,根据玻璃片II上的滤纸条的颜色变化消毒碗柜中也有O2
(5)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计算,2KI~O3~I2~2e-

解答 解: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记录,玻璃片(Ⅰ)上的滤纸先变蓝色,说明O3先把I-氧化成I2,因而氧化性O3>O2
(1)分析原理可知,2KI+O3+H2O═2KOH+I2+O2,淀粉溶液遇单质碘变蓝色,a溶液为指示剂,
故答案为:淀粉;
(2)将一块玻璃片(Ⅰ)置于臭氧消毒碗柜中并接通电源生成臭氧,通电条件下氧气变化为臭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O2$\frac{\underline{\;通电\;}}{\;}$2O3
故答案为:3O2$\frac{\underline{\;通电\;}}{\;}$2O3
(3)根据实验研究的方法,即讨论臭氧和氧气的氧化性强弱就要求其他因素要保持一致,所以所处环境的温度相同的原因是排除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
故答案为:温度会影响反应速率,保持温度相同是为了消除温度不同带来的误差;
(4)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玻璃片甲上的含淀粉溶液和碘化钾溶液的滤纸在45 min时开始变浅蓝色,而玻璃片乙上的含淀粉溶液和碘化钾溶液的滤纸在120 min时开始变浅蓝色,说明玻璃片乙上产生碘单质的速率慢,即氧气的氧化性比臭氧的弱.玻璃片甲上变浅蓝色的滤纸,在60 min~90 min时显蓝色,而到了120 min时又变成了浅蓝色,说明臭氧具有漂白作用,
A.空气中无一定浓度的O3,所以实验数据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错误;
B.图表中颜色变化可知,氧气也能氧化碘化钾中的碘离子,故B正确;
C.玻璃片(Ⅰ)上的滤纸先变蓝色,说明O3先把I-氧化成I2,因而氧化性O3>O2,O3的氧化性比O2强,故C正确;
D.O3消毒原理是利用其强氧化性与次氯酸相同,O3不仅氧化I-的速率比氧气快,而且有漂白作用,故D正确;
故答案为:BCD;
(5)2KI~O3~I2~2e-
        48g   2 mol
        24 g   n(e-
n(e-)=1 mol,电子转移数为:NA(或6.02×1023),
故答案为:NA(或6.02×1023).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臭氧的强氧化性以及与氧气的氧化性的比较,难度不大,抓住实验的现象来分析本质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
A.
图表示25℃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图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O2(g)?2SO3(g)△H<0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
C.
图表示10 mL 0.01 mol•L-1 KMnO4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 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随时间的变化
D.
图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H<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卤代烃(CH32C═CHCl能发生的反应有(  )
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消去反应   ④使溴水褪色
⑤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⑥与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⑦加聚反应.
A.以上反应均可发生B.只有③⑥不能发生
C.只有①⑦不能发生D.只有②⑥不能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Zn(s)+CuSO4(aq)═ZnSO4(aq)+Cu(s)△H=-216 kJ•mol-1,则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B.相同条件下,如果1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 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2,则2E1=E2
C.101 kPa时,2H2(g)+O2(g)═2H2O(l)△H=-571.6 kJ•mol-1,则H2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1
D.H+(aq)+OH-(aq)═H2O(l)△H=-57.3 kJ•mol-1,则含1 mol NaOH的氢氧化钠固体与含0.5 mol H2SO4
的稀硫酸混合后放出57.3 kJ的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A、B、C、D为四种晶体,性质如下:
A.固态时能导电,能溶于盐酸               
B.能溶于CS2,不溶于水
C.固态时不导电,液态时能导电,可溶于水   
D.固态、液态时均不导电,熔点为3 500℃
试推断它们的晶体类型:
A.金属晶体;B.分子晶体;C.离子晶体;D.原子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关于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可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
B.目前新能源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氢能、风能等
C.新能源的优点主要是资源丰富、可再生、没有或很少有污染
D.氢能的优点热值高、资源丰富、燃烧产物无污染;缺点是储存和运输困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已知Mg与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未配平):
Mg+HNO3(稀)-Mg(NO32+NO↑+H2O
(1)请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该反应中,氧化剂是稀HNO3,还原产物是NO.
(3)HNO3在上述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AC.
A.氧化性        B.还原性       C.酸性       D.碱性
(4)当转移1.806×1023个电子时,生成的NO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2.24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DEIJ
A.实验室存放HF的溶液,不能用带玻璃塞的细口瓶,而应用带橡胶塞的细口瓶.
B.碳酸氢镁溶液中加过量澄清石灰水的离子方程式为:
Ca2++Mg2++2OH-+2HCO3-=MgCO3↓+CaCO3↓+2H2O
C.水泥、玻璃和水晶都是硅酸盐产品
D.喝补铁剂时,加服维生素C,效果更好,原因是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E.向新制的饱和氯水中分别加入CaCO3固体和Na2CO3固体,均会使得HClO的浓度增大
F.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为防止产生Fe3+,可在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为了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可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
G.无色溶液中,K+、Cl-、Na+、H2PO${\;}_{4}^{-}$、PO${\;}_{4}^{3-}$、SO${\;}_{4}^{2-}$可以大量共存
H.由水电离的c(H+)=10-12mol/L的溶液中,ClO-、HCO${\;}_{3}^{-}$、NO${\;}_{3}^{-}$、NH${\;}_{4}^{+}$、S2O${\;}_{3}^{2-}$可以大量共存
I.合金中一定有金属元素,两种不同的金属不一定可以加工成合金
J.某无色溶液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H+、NH4+、Fe3+、Ba2+、Al3+、CO32-、Cl-、OH-、NO3-.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只放出H2,则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最多有5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随着人类对环境和资源短缺等问题的重视,如何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及对其有效地开发利用,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来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CO和H2生成甲醇的反应:CO(g)+2H2(g)?CH3OH(g);
 I.根据如图1所示判断反应达到平衡时.
(1)若升高温度,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K值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500℃时,在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frac{2n{\;}_{B}}{t{\;}_{B}V}$mol•(L•min)-1 (用字母表示)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frac{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bc
a  氢气的浓度减少
b  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c  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  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II.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CO和20mol H2,发生上述反应,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
(1)若A、B两点表示在某时刻达到的平衡状态,此时在A点时容器的体积为VAL,则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frac{V{\;}^{2}}{100}$;A、B两点时容器中,n(A):n(B)=5:4.
(2)若C点表示达到的平衡状态,此时容器体积保持不变,要提高H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CE.(填字母,下同)
A.升高温度   B. 加催化剂   C.. 通入CO   D.通入H2E.再通入5mol CO和10mol H2
(3)若A点表示达到的平衡状态,在温度不变且保证H2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容器的体积,平衡C.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不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