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能生成碱的金属元素都在ⅠA族 | |
B. | 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ⅣA族 | |
C. |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 |
D. |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
分析 A.ⅡA族等元素也可以形成碱;
B.根据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确定位置;
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氦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
D.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的原子是质子数为6的原子碳.
解答 解:A.ⅡA族元素等也可以形成碱,故A错误;
B.原子序数为14的原子为硅,有三个电子层,每一层的电子数分别为2、8、4,所以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ⅣA族,故B正确;
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氦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故C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的原子是质子数为6的原子碳,而碳既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很难形成阳离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长式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要求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组成特点要熟悉,周期表中周期与周期之间,族与族之间含有较多规律,在学习中要善于抓住这些规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元素A的氢化物比元素B的氢化物更稳定 | |
B. | 元素C、D、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 | |
C. | 原子半径:C>D>B | |
D. | 元素B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比元素E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①、②、③ | D. | ②、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密闭容器中,9.6 g硫粉与11.2 g铁粉混合加热生成17.6 g硫化亚铁时,放出19.12 kJ热量.则Fe(s)+S(s)═FeS(s)△H=-95.6 kJ•mol-1 | |
B. | 稀盐酸与0.1 mol•L-1 KOH溶液反应:H+(aq)+OH-(aq)═H2O(l)△H=+57.3 kJ•mol-1 | |
C. | 已知1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285.5 kJ,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2H2(g)+O2(g)△H=+285.5 kJ•mol-1 | |
D. | 已知2C(s)+O2(g)═2CO(g)△H=-221 kJ•mol-1,则可知C的燃烧热△H=-110.5 kJ•mol-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③ | B. | ①⑤⑥ | C. | ②③④ | D. | ③⑤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向其中再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时,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都增大 | |
B. |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c(CH3COO-)>c(Na+)>c(OH-)>c(H+) | |
C. | 向其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呈中性时,c(Na+)=c(CH3COO-) | |
D. | 加水稀释时$\frac{c(C{H}_{3}C{O}^{-})}{c(N{a}^{+})}$的值减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实验内容 | 操作 | 解释 | |
A | 去除二氧化硫中的混有的二氧化碳 | 氯化钡溶液洗气 | 二氧化碳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
B | 提纯含氯化铁杂质的氯化钠 | 重结晶 | 氯化铁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大 |
C | 分离乙酸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 | 萃取 | 乙酸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静置分层 |
D | 分离乙醇和水的混合物 | 蒸馏 | 两者互溶且沸点相差较大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