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是一种常见的单质,B、C为中学常见的化合物,A、B、C均含有元素X。它们有如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元素可能为Al
B.X元素一定为非金属元素
C.反应①和②互为可逆反应
D.反应①和②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汕头金山中学高二上12月月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氯水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25℃时,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1NA
C.1L1mol·L-1的Na2CO3溶液中CO32—的数目为NA
D.2.3g金属钠与足量的氧气反应,无论加热与否转移电子数均为0.1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重庆市高二上期中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FeCl3+3KSCNFe(SCN)3+3KCl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KSCN固体,溶液颜色加深
B.工业合成氨中,将氨气液化分离
C.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5%的H2O2溶液,在B试管中加入2~3滴FeCl3溶液,B中试管中产生气泡快
D.对于反应2NO2(g)N2O4(g) △H<0,升高温度可使体系颜色变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安徽省高三上第四次段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澄清透明溶液中只可能含有:Al3+、Mg2+、Fe3+、Fe2+、H+、CO32-、NO3-中的几种,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与NaOH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
A.Mg2+ 、 H+ 、NO3-
B. Mg2+、Fe3+、H+、NO3-
C.Fe3+、 H+、 NO3-
D. Cu2+、H+、 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第一次质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室温时,向20 mL 0.1 mol/L醋酸溶液中不断滴入0.1 mol/L NaOH溶液,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a点时:c(CH3COOH) c(CH3COO-) c(H+) c(Na+) c(OH-)
B.b点时:c(Na+) c(CH3COO-)
C.c点时:c(H+)=c(CH3COOH)+c(OH-)
D.d点时:c(Na+) c(OH-) c(CH3COO-) 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物质M是一种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已知C在D中燃烧发生苍白色火焰,M与其他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甲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
(1)写出用惰性电极电解M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B中各元素原子半径大小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若A是一种酸性氧化物,且可用于制造玻璃,则G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4)若A是一种常见金属单质,且A与B溶液能够反应,则将过量的F溶液逐滴加入E溶液,边加边振荡,所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A是一种溶液,只可能含有H+,NH4+,Mg2+,Fe3+,Al3+,CO32-,SO42-中的某些离子,当向该溶液中加入B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B溶液的体积发生变化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该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离子及其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E可用于检验葡萄糖的存在,写出G溶液充分蒸发灼烧后的产物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7)根据右图,写出25℃时由CO2和H2O转化为葡萄糖溶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高一上10月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
A. B.
g·mol-1 C.18NA g D.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设某氨水的pH=X,某盐酸的pH=Y,已知X+Y=14,且X > 11将上述两溶液分别取等体积充分混合,混合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c(Cl-)c(NH4+)
c(H+)
c(OH-)
B.c(NH4+)c(Cl-)
c(H+)
c(OH-)
C.c(NH4+)c(Cl-)
c(OH-)
c(H+)
D.c(Cl-) c(NH4+)
c(OH-)
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