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A、B、C、D、E、F、G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A、F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等于其周期序数.F原子的电子层数是A的3倍; B原子核外电子分处3个不同能级.且每个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相同;A与C形成的最简单分子为三角锥形;D原子p轨道上成对电子数等于未成对电子数;E原子核外每个原子轨道上的电子都已成对.E与F同周期;G的原子序数等于A、C、D、F 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和.
(1)写出B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回答E与F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关系怎样,原因是Mg原子3s能级为全满稳定结构,能量较低;
(2)C3-是一种弱酸根离子,请写出两种与C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N2O、,CO2
(3)A与D形成的A2D2分子中D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杂化,A与C形成的最简单分子易溶于水的原因氨气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且氨气分子与水分子均为极性分子,相似相溶;
(4)G的晶体中原子按ABCABCABC(填“ABABAB”或“ABCABCABC”)的    方式堆积而成,G的晶体堆积模型名称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5)G的晶体中G原子的配位数为12,空间利用率 为74%;
(6)元素G的一种氯化物的晶胞如图所示,该氯化物的化学式CuCl,两种微粒间最短距离为460.0pm,晶体密度为$\frac{4×99.5}{(\frac{\sqrt{3}}{3}×4×460×1{0}^{-10})^{3}×6.02×1{0}^{23}}$g/cm3.(列式表示)

分析 A、B、C、D、E、F、G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A、F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等于其周期序数,F原子的电子层数是A的3倍,则A为H元素,F为Al元素;B原子核外电子分处3个不同能级且每个能级上的电子数相同,则B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则B为碳元素;A与C形成的分子为三角锥形,且C的原子序数介于碳、铝之间,所以C为N元素;D原子p轨道上成对的电子总数等于未成对的电子总数,即p轨道上有4个电子,由于D的原子序数小于Al,所以D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4,所以D为O元素;E原子核外每个原子轨道上的电子都已成对,E与Al同周期,且原子序数小于F,所以E为Mg元素;G的原子序数等于A、C、D、F 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和,则G的原子序数为1+7+8+13=29,故G为Cu,据此解答.

解答 解:A、B、C、D、E、F、G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A、F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等于其周期序数,F原子的电子层数是A的3倍,则A为H元素,F为Al元素;B原子核外电子分处3个不同能级且每个能级上的电子数相同,则B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则B为碳元素;A与C形成的分子为三角锥形,且C的原子序数介于碳、铝之间,所以C为N元素;D原子p轨道上成对的电子总数等于未成对的电子总数,即p轨道上有4个电子,由于D的原子序数小于Al,所以D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4,所以D为O元素;E原子核外每个原子轨道上的电子都已成对,E与Al同周期,且原子序数小于F,所以E为Mg元素;G的原子序数等于A、C、D、F 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和,则G的原子序数为1+7+8+13=29,故G为Cu.
(1)B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则核外电子排布图为,Mg原子3s能级为全满稳定结构,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Al,
故答案为:;Mg的第一电离能高于Al;Mg原子3s能级为全满稳定结构,能量较低;
(2)原子总数相等、价电子总数相等的微粒互为电子,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N2O、CO2
故答案为:N2O、CO2
(3)A与D形成的H2O2分子中O原子形成2个σ键、含有2对孤电子对,O原子采取sp3杂化,A与C形成的最简单分子为NH3,氨气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且氨气分子与水分子均为极性分子,相似相溶,氨气易溶于水,
故答案为:sp3;氨气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且氨气分子与水分子均为极性分子,相似相溶;
(4)Cu的晶体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晶体中原子按“ABCABCABC”的 方式堆积而成,
故答案为:ABCABCABC;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5)Cu的晶体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以顶点原子研究,与之最近的Cu原子处于面心,配位数为$\frac{3×8}{2}$=12,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空间利用率 为74%,
故答案为:12;74%;
(6)晶胞中Cu原子数目为4、Cl原子数目为8×$\frac{1}{8}$+6×$\frac{1}{2}$=4,故该氯化物的化学式为CuCl,两种微粒间最短距离为460.0pm,晶胞体对角线长度为4×460.0pm=4×460.0×10-10 cm,晶胞棱长为$\frac{\sqrt{3}}{3}$×4×460.0×10-10 cm,晶胞质量为$\frac{4×99.5}{6.02×1{0}^{23}}$g,则晶体密度为$\frac{4×99.5}{6.02×1{0}^{23}}$g÷($\frac{\sqrt{3}}{3}$×4×460.0×10-10 cm)3=$\frac{4×99.5}{(\frac{\sqrt{3}}{3}×4×460×1{0}^{-10})^{3}×6.02×1{0}^{23}}$g/cm3
故答案为:$\frac{4×99.5}{(\frac{\sqrt{3}}{3}×4×460×1{0}^{-10})^{3}×6.02×1{0}^{23}}$.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涉及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等电子体、杂化方式判断、分子结构与性质、晶胞结构与计算,熟记中心常见晶胞结构,(6)中计算为难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空间想象与数学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测定该消毒液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
B.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Cl2+2OH-═Cl-+ClO-+H2O
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有毒Cl2:2H++Cl-+ClO-═Cl2↑+H2O
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ClO-═HClO+CH3CO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与Cl2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 mol 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0.2 mol电子
B.1 mol Fe与1 mol Cl2反应转移3 mol电子
C.含有4 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生成1 mol Cl2
D.Cl2通入FeCl2溶液中,然后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并使溶液中的c(H+)>c(OH-)的操作是(  )
A.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B.将水加热煮沸
C.向水中通入HCl气体D.向水中加食盐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合金
B.不管哪种铜合金都含有铜元素,所以它们的性质也和金属铜一样
C.铝合金的硬度比金属铝大
D.生铁的熔点高于纯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已知下列物质都可以将盐酸氧化成Cl2,并发生如下还原反应:
MnO4-→Mn2+;      ClO3-→Cl2;      MnO2→Mn2+;       ClO-→Cl2;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与足量浓盐酸反应,得到Cl2的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
A.KClO3B.KMnO4C.MnO2D.Ca(Cl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关于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2和SO2两种气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1)质量相等     (2)密度相等      (3)所含分子数相等   (4)所含电子数相等.
A.(1)(2)(3)(4)B.(2)(3)(4)C.(3)(4)D.(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在一个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B(g)?pC(g)△H=?,反应情况记录如表:
时间(min)n(A)(mol)n(B)(mol)n(C)(mol)
0130
第2min0.82.60.4
第4min0.41.81.2
第6min0.41.81.2
第8min0.12.01.8
第9min0.051.90.3
请根据表中数据仔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第2min到第4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1mol•L-1•min-1
(2)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在第4min到第6min时处于平衡状态,若在第2min、6min时分别改变了某一个反应条件,则改变的条件分别可能是:①第 2min使用催化剂、升高温度;②第 6min增加B的浓度;
(3)反应在第4min建立平衡,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K=2.22.
(4)判断第9min时否(是/否)达平衡,说明理由因为Qc<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甲苯、己烯、四氯化碳、碘化钾溶液区分开,该试剂可以是(  )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溴化钾溶液
C.溴水D.硝酸银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