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PCT是一种新型聚酯材料,结构简式为:,某研究小组用芳香烃A为原料合成PCT的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对二甲苯,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A分子中最多有14个原子共平面.
(2)C的结构简式是,反应③的类型是加成反应,
(3)E含有的官能团是羧基,反应⑥除了生成PCT外,还生成了一种可以循环利用的有机物,该有机物是CH3OH(写结构简式).
(4)C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苯的二元取代物且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共有12种,E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且苯环上一氯代产物只有一种的是(写结构简式).

分析 A的不饱和度为$\frac{2×8+2-10}{2}$=4,由PCT的结构,结合A转化生成F及C,可知A中含有苯环,侧链为2个甲基处于对位,故A为,A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甲基上的取代反应生成B,B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由C的分子式、结合PTC的结构可知,A中每个甲基发生一元取代生成B,则B为,B在氢氧化钠水溶液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为,C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为,由PTC的结构可知,A→E是对二甲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成E为,E→F是对苯二甲酸与甲醇酯化反应生成F为对交换后缩聚成PTC与甲醇.

解答 解:A的不饱和度为$\frac{2×8+2-10}{2}$=4,由PCT的结构,结合A转化生成F及C,可知A中含有苯环,侧链为2个甲基处于对位,故A为,A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甲基上的取代反应生成B,B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由C的分子式、结合PTC的结构可知,A中每个甲基发生一元取代生成B,则B为,B在氢氧化钠水溶液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为,C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为,由PTC的结构可知,A→E是对二甲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成E为,E→F是对苯二甲酸与甲醇酯化反应生成F为对交换后缩聚成PTC与甲醇.
(1)A为,A的名称是:对二甲苯,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旋转碳碳单键可以使甲基中1个H原子处于苯环平面内,A分子中最多有 14个原子共平面,
故答案为:对二甲苯;;14;
(2)C的结构简式是,反应③的类型是加成反应,
故答案为:;加成反应;
(3)E为,E含有的官能团是羧基,反应⑥除了生成PCT外,还生成了一种可以循环利用的有机物,该有机物是CH3OH,
故答案为:羧基;CH3OH;
(4)C为,C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苯的二元取代物且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含有酚羟基,另外取代基为-CH2CH2OH,或者为-CH(CH3)OH,或者为-OCH2CH3,或者-CH2OCH3,各有邻、间、对3种,故共有12种,
E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水解反应,说明含有酯基,且苯环上一氯代产物只有一种,含有2个相同的酯基且处于对位,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故答案为:12;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清楚生成PCT的反应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它是醇和酯交换后缩聚而成,注意分析PTC的结构,结合反应条件判断其它物质,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X、Z的原子序数之差为8,X、Y、Z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元素原子的最外等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的半径:Y>X
B.氢化物的稳定性:Z>W
C.X与Z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所得溶液显碱性
D.Y与W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所得溶液显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L 0.1 mol•L-1Na2CO3溶液中含有0.1NACO32-
B.4.2gN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2.4NA
C.6.4gCu与足量浓硝酸反应,一定转移0.2 NA个电子
D.常温常压下,22.4L H2O中共用电子对数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物质的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
A用铂丝蘸取某待测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待测试液中可能含钠元素
B向某无色溶液中通人过量的CO2气体,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iO32-
C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某气体后,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SO2
D向NaOH溶液中滴加少量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FeCl3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的溶解度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乙二硫醇(HSCH2CH2SH)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精细化工产品,熔点-41℃,沸点 144℃,具有弱酸性.实验室以硫脲和1,2-二溴乙烷为原料制取乙二硫醇钠的合成路线如下:

制备装置如图1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
回答下 列问题:
(1)取适量硫脲于三口瓶中,加入乙醇,加热溶解,再加入1,2-二溴乙烷.一段时间后,有烃基异硫脲盐析出.冷凝管的作用冷凝回流.使用仪器a而不用普通分液漏斗的优点是平衡漏斗与三颈瓶的压力,让溶液顺利流下.
(2)过滤,得到烃基异硫脲盐晶体.从滤液中回收乙醇的操作是蒸馏.(填操作名称)
(3)仍使用图1的装置,将烃基异硫脲盐晶体和适量NaOH溶液加热1.5小时,冷却,再加入稀H2SO4即可得乙二硫醇.
①加入稀H2SO4生成乙二硫醇的化学方程式为NaSCH2CH2SNa+H2SO4=HSCH2CH2SH+Na2SO4
②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乙二硫醇的操作是分液.(填操作名称)
③使用该装置有一个明显缺陷,改进的措施是增加吸收氨气的装置.
(4)理论上,制取9.4g乙二硫醇(M=94g•mol-1)的同时可以制得NaBr20.6g.
(5)NaBr和Na2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简述从废液中提取Na2SO4的方法:将盛有废液的烧杯置于冰水浴中,析出晶体后过滤,洗涤.
(6)设计实验证明乙二硫醇中含有碳元素:取少量的乙二硫醇充分燃烧,并将生成的气体先通入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中,再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乙二硫醇中含有碳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现有A、B、C、D、E、F六种元素,其中前四种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后两种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总数比s电子总数少1;B元素原子核外s电子总数与p电子总数相等,且不与A元素在同一周期;C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D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E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F在周期表的第七列.请根据以上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3个方向,原子轨道呈哑铃形.
(2)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所画的B电子排布图如图,违背了泡利不相容原理.
(3)F位于ⅦB族ds 区,其基态原子有25种运动状态.
(4)CD3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其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检验E元素的方法是焰色反应.
(5)若某金属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图丙所示.则晶胞中该原子的配位数为12,该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为四种基本堆积方式中的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若已知该金属的原子半径为d cm,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该晶体的密度为$\frac{\sqrt{2}M}{8{d}^{3}{N}_{A}}$g•cm-3(用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瑞典ASES公司设计的曾用于驱动潜艇的液氨-液氧燃料电池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时,Na+向电极1移动
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停止,溶液pH值不变
C.电极1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NH3+6OH--6e-═N2↑+6H2O
D.用该电池做电源电解精炼铜,理论上每消耗0.2 mol NH3的同时阳极会得到19.2g纯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解释或结论
A用洁净的Pt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a+,无k+
B用洁净的玻璃管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吹气,脱脂棉燃烧CO2、H2O与Na2O2反应是放热反应
C向溴水中滴入植物油,振荡后,油层显无色溴不溶于油脂
D将硫酸酸化的H2O2滴入Fe(NO32溶液,溶液变黄色H2O2的氧化性比Fe3+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25℃时,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0.1 mol•L-1 CH3COONa溶液与0.1 mol•L-1 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c(Na+)+2c(Ca2+)=c(CH3COO-)+c(CH3COOH)+c(Cl-
B.浓度均为0.1 mol•L-1的小苏打溶液与烧碱溶液等体积混合:c(OH-)-c(H+)=c(HCO3-)+c(H2CO3
C.pH相同的氨水、KOH溶液、Ba(OH)2溶液中:c(NH4+)=c(K+)=2c(Ba2+
D.常温下,0.2 mol•L-1 NH4NO3溶液与0.1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pH=9.6的溶液中:c(NO3-)>c(Na+)>c(NH4+)>c(NH3•H2O)>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