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关于钠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钠是银白色金属,质软,熔点相对较低,密度比水小。
B.大量的钠着火时可以用沙扑灭,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剂灭火。
C.金属钠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最终变为碳酸钠。
D.Na2O和Na2O2都能由金属钠和氧气化合生成,Na2O和Na2O2氧的价态也相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金属钠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质软、熔点低、密度比水小,故A正确;B.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是易燃物,钠燃料后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促进钠的燃烧,所以钠着火燃烧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应该用沙子灭火,故B正确;C.切开金属钠置于空气中,切口开始呈银白色(钠的真面目)→变暗(生成Na2O)→变白色固体(生成NaOH)→成液(NaOH潮解)→结块(吸收CO2成Na2CO310H2O)→最后变成Na2CO3粉(风化),有关反应如下:4Na+O2=2Na2O、Na2O+H2O=2NaOH、2NaOH+CO2=Na2CO3+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故C正确;D.过氧化钠中O为-1价氧化钠中O为-2价,故D错误;故选D。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至过量,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CuI,溶液变为棕色。再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SO2气体,溶液逐渐变为无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滴加KI溶液时,当有2molI-参加反应,则生成1mol白色沉淀
B.通入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SO2的氧化性
C.通入SO2时,SO2与I2反应,I2作还原剂,H2SO4是氧化产物
D.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还原性:Cu+>I->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
B. 乙烯和苯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D. 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共热生成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I-、H+、Cl-、NO3-
B.Al3+、K+、OH-、Ba2+
C.Mg2+、Fe3+、Cl-、NO3-
D.Ca2+、SO42-、NO3-、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两种烃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则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B. 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也可能互为同分异构体
C. 两种化合物若互为同分异构体,则它们一定不互为同系物
D. 两种物质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但不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Mg(OH)2和Al(OH)3热分解生成的气态水可覆盖火焰、驱逐O2、稀释可燃气体,分解产物MgO和Al2O3,能较快地与塑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及腐蚀性气体反应,所以它们可以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的无机阻燃剂
B. 近年来禽流感病毒H7N9时有病例报告,卫生部门强调要尽量避免接触活禽,个人也应加强消毒预防,其中消毒剂可以选用含氯消毒剂、酒精、双氧水等适宜的物质
C. 食品包装袋中常放入小袋的生石灰,目的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D. 蒙古牧民喜欢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有其科学道理:用银器盛放鲜牛奶,溶入的极微量的银离子,可杀死牛奶中的细菌,防止牛奶变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8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数为0.2NA
B.0.5molC3H8分子中所含C-H共价键数为2NA
C.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完全燃烧所耗的氧气分子数为3NA
D.1mol碳正离子CH5+所含的电子数为11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的检验,其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
A.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HNO3后,白色沉淀不溶解,也无其他现象,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向某溶液中加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或SO32—
C.取少量久置的Na2SO3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足量盐酸酸化,然后加BaCl2溶液,若加HCl时有气体产生,加BaCl2时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Na2SO3样品已部分被氧化
D.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