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及结构的方法很多.
①测定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常用的方法是a(填字母).
a.质谱法  b.燃烧法  c.核磁共振氢谱法
②下列有机物中核磁共振氢谱只有1个峰的是b(填字母).
a.甲苯  b.新戊烷  c.乙醚
③1mol下列物质完全燃烧时,消耗3mol O2的是c(填字母).
a.乙炔  b.丁烷  c.乙醇.

分析 ①质谱仪其实是把有机物打成很多小块(有规律的,按照各官能团打开,所以一般有点经验的也能从小数字看出这种物质大概含有哪些官能团),会有很多不同的分子量出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是该有机物的分子量;
②核磁共振氢谱中有几个不同的峰,分子中就有几种H原子,有机物中只有一个吸收峰,说明分子中只有一种H原子;
③设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xHyOz,1mol该有机物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x+$\frac{y}{4}$-$\frac{z}{2}$)mol,以此判断.

解答 解:①质谱仪其实是把有机物打成很多小块,会有很多不同的分子量出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是该有机物的分子量,故选a; 
②a.甲苯分子中有2种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有2个峰,故a错误;
b.新戊烷分子中有1种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有1个峰,故b正确;
c.乙醚分子中有2种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有2个峰,故c错误;
故选b;
③设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xHyOz,1mol该有机物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x+$\frac{y}{4}$-$\frac{z}{2}$)mol,则
a.1mol乙炔消耗氧气为1mol×(2+$\frac{2}{4}$)=2.5mol;
b.1mol丁烷消耗氧气为1mol×(4+$\frac{10}{4}$)=6.5mol;
c.1mol乙醇消耗氧气为1mol×(2+$\frac{6}{4}$-$\frac{1}{2}$)=3mol;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磁共振氢谱与有机物中氢原子的种类关系,完全燃烧耗氧量的计算,难度不大,掌握各种物理检测方法的用途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原子序数小于36的X、Y、Z、W、R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五种元素中,仅R为金属元素,其原子序数为27.X价电子排布式为nsnnpn,元素Z基态原子s电子总数与p电子总数相等,W与其它四种元素能层数不同,且未成对电子数目为1个.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R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74s2或[Ar]3d74s2,X、Y、Z三种原子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用具体元素符号表示).
(2)1mol配合物[R(XY)6]4-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12mol或12×6.02×1023
(3)XZW2是一种高毒类物质,结构与甲醛相似,X原子杂化方式为sp2,其沸点高于甲醛的主要原因是因为COCl2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甲醛大,故范德华力比甲醛大,导致其沸点比甲醛高.
(4)YW3为黄色、油状、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该分子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用文字描述).
(5)某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oO(R、Z用具体元素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的是(  )
A.Al(OH)3B.Fe(OH)3C.Na2OD.Fe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也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等,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工业上可利用煤的气化产物(水煤气)合成二甲醚.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煤的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H2S用Na2CO3溶液吸收,生成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NaHCO3+NaHS.
(2)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
①2H2(g)+CO(g)?CH3OH(g);△H=-90.8kJ•mol-1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3.5kJ•mol-1
③CO(g)+H2O(g)?CO2(g)+H2(g);△H=-41.3kJ•mol-1
总反应:3H2(g)+3CO(g)?CH3OCH3(g)+CO2(g)的△H=-246.4kJ•mol-1;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该总反应达到平衡,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c、e(填字母代号).
a.压缩体积 b.加入催化剂 c.减少CO2的浓度 d.增加CO的浓度 e.分离出二甲醚
(3)已知反应②2CH3OH(g)?CH3OCH3(g)+H2O(g)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00.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CH3OH,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CH3OHCH3OCH3H2O
浓度/(mol•L-10.440.60.6
①比较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正> v逆 (填“>”、“<”或“=”).
②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实验小组对中学课本中可生成氢气的反应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三个可以生成H2的反应:①Zn+盐酸;②Na+水;③Al+NaOH溶液.为点燃上述三个反应生成的H2,他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l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2H2O+2OH-═2AlO2-+3H2↑.
(2)在点燃H2之前必须先进行验纯.
(3)实验小组在点燃用上述装置制得的H2时,①③实验获得成功,②却失败了.他们分析认为失败的原因是Na与H2O的反应速率太快,Na的用量又太少.于是他们准备增加钠的用量,可教师说太危险,你认为产生危险的原因是较多的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试管内H2与O2的混合气点燃而爆炸.
(4)实验小组查阅钠、苯(一种不溶于水的液态有机物)、水的密度分别为0.97g•mL-1、0.88g•mL-1、1.00g•mL-1,并据此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在改进后的实验中H2的生成速率减慢.(填“减慢”或“加快”)
(5)2.3g钠投入20mL水中完全反应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1.12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5mol•L-1.(不计溶液体积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金属钠引起的火灾,可用下列哪种物质或方法灭火(  )
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D.细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工业上利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3O4、Fe2O3、FeO、SiO2)为原料制备高档颜料--铁红(Fe2O3),具体生产流程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酸溶”过程中Fe3O4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3O4+8H+=Fe2++2Fe3++4H2O;
(2)实验室实现“步骤Ⅱ”中分离操作所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烧杯等;步骤Ⅳ中应选用D试剂调节溶液的pH(填字母编号).
A.稀硝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高锰酸钾溶液      D.氨水
(3)检验步骤Ⅲ已经进行完全的试剂是KSCN溶液;
(4)步骤Ⅴ的反应温度一般需控制在35℃以下,其目的是防止NH4HCO3分解,减少Fe2+的水解;
(5)步骤Ⅵ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FeCO3+O2$\frac{\underline{\;高温\;}}{\;}$2Fe2O3+4CO2
(6)步骤Ⅴ中,FeCO3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若室温下测得溶液的pH为8.5,c(Fe2+)=1×10-6 mol/L.试判断所得的FeCO3中是否含有Fe(OH)2否(填“是”或“否”),请通过简单计算说明理由.(已知:Ksp[Fe(OH)2]=4.9×10-17)溶液中c(Fe2+)•c(OH-2=1×10-6×(1×10-5.52=1×10-17<Ksp[Fe(OH)2]=4.9×10-17,故无Fe(OH)2沉淀生成.
(7)欲测定硫铁矿矿渣中Fe元素的质量分数,称取ag样品,充分“酸溶”、“水溶”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H2O2,充分反应后加入NaOH溶液至不再继续产生沉淀,经过滤、洗涤、灼烧至固体恒重,冷却后称得残留固体bg,测得该样品中F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frac{70b}{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用50mL 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已知比热容是4.18J/(g.℃).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器材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2)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反应过程温度差平均值是3.4摄氏度,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则所求中和热相等 (填“相等、不相等”);则该条件下测得的中和热(溶液密度均取1g/mL,保留两位小数)的热化学离子方程式是H+(aq)+OH-(aq)═H2O(l)△H=-56.85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混合下列各组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加热蒸干产物并在300℃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残留固体不是纯净物的是(  )
A.向Fe、FeO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盐酸
B.等物质的量的 NaHCO3溶液与 Na2O2固体
C.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H42SO4与 BaC12溶液
D.在NaBr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