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常温下,将20.0g 14%的NaCl溶液跟30.0g 24%的NaCl溶液混合,得到密度为1.17g•cm-3的混合溶液.
(1)该混合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20%.
(2)该混合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0mol•L-1
(3)在1000g水中需加入4.3mol (保留1位小数)氯化钠,才能使其浓度恰好与上述混合溶液浓度相等.
(4)实验室欲配制500mL 0.5mol•L-1的NaOH溶液,实验结束后,发现所配溶液浓度偏大,可能的原因是B (填代号).
A.所用NaOH已潮解                 B.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
C.未洗涤烧杯D.称量时砝码与NaOH的位置颠倒.

分析 (1)根据m(溶质)=m(溶液)×ω计算溶质的质量,计算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利用混合后溶质的质量等于原不同浓度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之和计算混合后溶质氢氧化质量分数;
(2)根据c=$\frac{1000ρω}{M}$计算混合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令需要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nmol,根据m=nM计算NaCl的质量,利用质量分数相等列方程计算;
(4)根据c=$\frac{n}{V}$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若n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解答 解:(1)将20.0g14%的NaCl溶液跟30.0g24%的NaCl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的质量为20g+30g=50g,
令混合后NaCl的质量分数为ω,则:50g×ω=20g×14%+30g×24%,
解得ω=20%,
故答案为:20%;
(2)混合后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frac{1000×1.17×20%}{58.5}$mol/L=4.0mol/L,
故答案为:4.0;
(3)令需要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n mol,NaCl的质量为n mol×58.5g/mol=58.5g,则:$\frac{58.5n}{1000+58.5n}$=20%,解得n=4.3mol,
故答案为:4.3;
(4)A.所用NaOH已潮解,物质的量减小,所以减少,所以偏低,故错误;
B.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溶液的体积变小,浓度偏高,故正确;
C.未洗涤烧杯,无影响,故错误;
D.使物品和砝码放颠倒,若使用游码,称量的物质的质量偏小若不使用游码,称量质量不变,而配制500mL 0.5mol•L-1的NaOH溶液,称量氢氧化钠固体质量为:0.5×0.5×40=10g,不用游码,如果称量时砝码与NaOH的位置颠倒,无影响,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注意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运用,③中计算利用质量分数比利用物质的量浓度解答简单,注意体会.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汽水中的常见的酸H2CO3
(2)能用于炼钢、气焊和医疗急救的物质是O2
(3)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  akJ•mol-1、P-O bkJ•mol-1、P=O ckJ•mol-1、O=O  dkJ•mol-1.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生成1mol P4O10时,反应的能量变化正确的是(  )
A.吸收(6a+5d-4c-12b)kJ热量B.放出(4c+12b-6a-5d)kJ热量
C.吸收(4c+12b-4a-5d)kJ热量D.放出(4a+5d-4c-12b)kJ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H2C2O4为二元弱酸.20℃时,配制一组c(H2C2O4)+c(HC2O4-)+c(C2O42-)=0.100mol•L-1的H2C2O4和NaOH混合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随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pH=2.5的溶液中:c(H2C2O4)+c(C2O42-)>c(HC2O4-
B.c(Na+)=0.100 mol•L-1的溶液中:c(H+)+c(H2C2O4)=c(OH-)+c(C2O42-
C.c(HC2O4-)=c(C2O42-)的溶液中:c(Na+)>0.100 mol•L-1+c(HC2O4-
D.pH=7.0的溶液中:c(Na+)=2(C2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5.将0.65g锌加到50mL 1mol•L-1盐酸中充分反应,请回答:
(1)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计算生成H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
(3)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反应后溶液中Zn2+和H+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苯甲醛(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月等于水的密度)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可以制备苯甲醛(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苯甲酸.反应原理如下:
2C6H5CHO+NaOH→C6H5CH2OH+C6H5COONa
C6H5CCOONa+HCl→C6H5 COOH+NaCl
相关物质物理性质如表:
苯甲醛苯甲醇苯甲酸
沸点/℃17820524980
熔点/℃26-151225.5
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
17℃25℃100℃
0.21g0.34g5.9g
实验流程如图:

(1)第Ⅰ步需连续加热1小时(如图1),其中加热混合固定装置为画出.

仪器A的名称为三颈烧瓶(或三口烧瓶),若将仪器B改为仪器C,效果不如B,说明原因:B的接触面积大,冷却回流苯甲醛的效果好
(2)操作②有关分液漏斗的使用不正确的是CD
A.分液漏斗在使用之前必须检验矢耦漏水
B.分液漏斗内的液体不能过多,否则不利于振荡
C.充分振荡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上静置,分层后立即打开旋塞进行分液
D.分液时待下层液体放完后立即关闭旋塞,换掉烧杯再打开旋塞使上层液体流下
(3)操作③是用沸水浴加热蒸馏,再进行操作④(如图2),收集℃的馏分.图2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正确的应改为温度计的水银球处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
(4)抽滤时(如图3)烧杯中苯甲酸晶体转入布氏漏斗时,杯壁上还粘有少量晶体,用滤液 冲洗杯壁上残留的晶体.抽滤完成后用少量冰水对晶体进行洗涤,洗涤应关小水龙头.
(5)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0.2440g苯甲酸于锥形瓶中加100mL蒸馏水溶解(必要时可以加热),再用0.1000mol/L的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共消耗标准氢氧化钠溶液19.20mL,苯甲酸的纯度为96.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2KNO3(s)+3C(s)═K2S(s)+N2(g)+3CO2(g)△H=xkJ•mol-1
已知:①C(s)+O2(g)═CO2(g)△H1=akJ•mol-1
②K2S(s)═S(s)+2K(s)△H2=bkJ•mol-1
③2K(s)+N2(g)+3O2(g)═2KNO3(s)△H3=c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0 a<0
B.b<o  c<o
C.x=3a-b-c
D.1mol碳(s)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CO的焓变小与a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有机物F是一种香料,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
i.$→_{红磷、△}^{Cl_{2}}$
ii.
(1)A的名称为甲苯,试剂X的结构简式为CH3CHClCOOH,步骤Ⅵ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2)步骤Ⅰ的反应试剂和条件分别为Cl2、光照.
(3)步骤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 $→_{△}^{水}$+NaCl.
(4)满足括号中条件(①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②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③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银镜反应)的E的同分异构体有15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比为6:2:2:1:1的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5)依据题中信息,完成以为原料制取    的合成路线图.
合成路线图示例如下:CH2=CH2$\stackrel{HBr}{→}$CH3CH2Br$→_{△}^{NaOH溶液}$CH3CH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有关短周期元素X、Y、Z、R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Y的气态氢化物>Z的气态氢化物
B.简单离子半径比较Z小于X
C.X元素的单质能与所有强酸发生反应放出H2
D.R的核外电子数与OH-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