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用0.1000mol/L NaOH溶液滴定待测H2SO4溶液:
(1)盛放待测硫酸的锥形瓶下方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便于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2)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到达终点时,溶液颜色变化是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浅红且保持30秒内不褪色.
(3)有下列操作: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经标准液润洗就注入标准NaOH溶液
②用酸式滴定管取用待测液前,尖嘴部位有气泡,取用过程中气泡消失
③滴定前,读碱式滴定管内碱液体积时仰视液面,滴定后读碱液体积时,俯视液面
④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
哪些操作会使硫酸浓度的测定值偏低?②③(填写编号,下同).
哪些操作会使硫酸浓度的测定值偏高?①.
(4)室温下,若滴定到终点时不慎多滴了一滴NaOH溶液(假定20滴为1mL),此时溶液体积为50mL,则此时溶液的pH为10.
(5)若实验取待测液体积为20.00mL,碱式滴定管初读数为0.00mL,达到终点时读数如图所示,则待测液物质的量浓度为0.051mol/L.

分析 (1)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使滴定终点颜色变化更明显,便于分辨;
(2)如溶液颜色变化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可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3)根据c(待测)=$\frac{c(标注)×V(标准)}{V(待测)}$分析不当操作对V(标准)的影响,以此判断浓度的误差;
(4)若滴定到终点时不慎多滴了一滴NaOH溶液,即0.05mL,此时溶液体积为50mL,反应后溶液中c(OH-)=0.1mol.L-1×$\frac{0.05}{50}$=10-4mol.L-1,根据c(H+)c(OH-)=10-14计算c(H+),进而计算所得溶液的pH;
(5)先根据滴定管的精确度以及测量原理来求出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再根据硫酸和NaOH反应2NaOH+H2SO4=Na2SO4+2H2O求出c(H2SO4).

解答 解:(1)盛放待测硫酸的锥形瓶下方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便于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故答案为:便于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2)滴定时,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浅红且保持30秒内不褪色,可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故答案为: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浅红且保持30秒内不褪色.
(3)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经标准液润洗就注入标准NaOH溶液,溶液被稀释,导致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frac{c(标注)×V(标准)}{V(待测)}$分析则c(待测)偏大;
②用酸式滴定管取用待测液前,尖嘴部位有气泡,取用过程中气泡消失,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偏小,导致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frac{c(标注)×V(标准)}{V(待测)}$分析则c(待测)偏小;
③滴定前,读碱式滴定管内碱液体积时仰视液面,滴定后读碱液体积时,俯视液面,导致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frac{c(标注)×V(标准)}{V(待测)}$分析则c(待测)偏小;
④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不变,导致标准液体积无影响,根据c(待测)=$\frac{c(标注)×V(标准)}{V(待测)}$分析,则c(待测)不变;
故答案为:②③;①;
(4)若滴定到终点时不慎多滴了一滴NaOH溶液,即0.05mL,此时溶液体积为50mL,反应后溶液中c(OH-)=0.1mol.L-1×$\frac{0.05}{50}$=10-4mol.L-1,根据c(H+)c(OH-)=10-14,则c(H+)=10-10mol/L,所以pH=10,故答案为:10;
(5)碱式滴定管初读数为0.00mL,达到终点时读数为20.40mL,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为20.40mL,待测液体积为20.00mL
                         2NaOH+H2SO4=Na2SO4+2H2O
                          2                  1
 0.1000mol/L×20.40mL       c(H2SO4)×20.00mL
 解得c(H2SO4)=0.051mol/L
故答案为:0.051mol/L;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滴定操作、误差分析以及化学计算,难度不大,注意酸碱的混合计算中,抓住过量的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向10mL0.10mol•L-1某一元酸HA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NaOH溶液,滴加过程溶液的pH随滴加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A为一元强酸
B.水的电离程度:a点>b点>c点
C.c点时,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D.d点时,溶液中离子浓度:c(Na+)>c(A-)>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符合下列要求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不考虑立体异构)最少的是(  )
A.分子式为C5H10的烯烃B.分子式为C5H12O的醇
C.分子式为C5H10O2的羧酸D.分子式为C5H10O2的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25℃时,向10mL0.01mol•L-1NaX溶液中逐滴加入0.01mol•L-1的盐酸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中HX、X-浓度所占分数(φ)随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5℃时,$\frac{c(HX)}{c({X}^{-})•c({H}^{+})}$=109.3
B.M点溶液中存在:c(X-)+c(OH-)=c(H+)+c(Na+
C.滴加盐酸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减小后增大
D.常温下,等浓度等体积的HX和NaX溶液混合后,溶液显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目前,我国采用“接触法”制硫酸.有关接触法制硫酸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硫的接触氧化在合成塔中发生
B.吸收塔得到的硫酸浓度为98%
C.煅烧含硫48%的黄铁矿时,若FeS2损失了2%,则S损失4%
D.接触室中适宜条件是V2O5作催化剂、高温、常压
E.接触室中采取高温是为了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提高SO2的转化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三硫化四磷是黄绿色针状结晶,其结构如图所示,不溶于冷水,溶于叠氮酸、二硫化碳、苯等有机溶剂.在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会迅速水解.回答下列问题:
(1)Se是S的下一周期同主族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4
(2)第一电离能:S<(填“>”“<”或“=”,下同)P;电负性:S>P.
(3)三硫化四磷分子中P原子采取sp3杂化,与PO3-互为等电子体的化合物分子的化学式为SO3
(4)二硫化碳属于非极性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0.1mol三硫化四磷分子中含有的孤电子对数为NA
(6)纯叠氮酸(HN3)在常温下是一种液体,沸点较高,为308.8K,主要原因是HN3分子间存在氢键.
(7)氢氧化钠具有NaCl型结构,其晶饱中Na+与OH-之间的距离为acm,晶胞中Na+的配位数为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NaOH的密度为$\frac{20}{{a}^{3}{N}_{A}}$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NO能否与Na2O2反应?如果能反应,产物是什么?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NO不与碱反应;②亚硝酸盐除浅黄色的AgNO2难溶于水外,其余易溶于水;
③2NaNO3$\frac{\underline{\;\;△\;\;}}{\;}$2NaNO2+O2↑,NaNO2热稳定性很高.
【实验探究Ⅰ】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干燥管D的作用是防止E中的水蒸气进入C管.
(2)从分液漏斗中加稀硝酸之前,先加入少量稀硫酸让A中锌粉完全溶解,其目的是产生H2来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3)若无B装置,后果是A中挥发出的水蒸气和硝酸蒸汽会进入C管与Na2O2反应,干扰实验.
(4)实验观察到C中固体颜色变白,E中气体先变红棕色,最终又变无色.E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O+3O2+2H2O═4HNO3
【实验探究Ⅱ】该兴趣小组进一步探究C中生成的白色固体的成分.
(5)提出假设:假设1.白色固体只有NaNO2;假设2.白色固体只有NaNO3;假设3.白色固体是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6)实验验证:①要证明假设2是否成立,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取C管中的固体少量于试管中溶于水,加入AgNO3溶液,若没有浅黄色沉淀,则假设2成立;若有沉淀则假设2不成立.
②为证明是假设1还是假设3成立,称取C中生成的白色固体a g置于坩埚中(坩埚质量为c g),用酒精灯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后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总质量为b g,假设3成立时b-c的数字范围是$\frac{69}{85}$a<b-c<a.(用含a的不等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是(  )
A.向相同体积,相同pH的两种一元酸中分别加入足量锌粉,测量产生氢气的体积,可以比较两种一元酸的酸性相对较弱
B.向盛有1mL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Cl溶液,至恰好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Na2S溶液,生成黑色沉淀,说明一种沉淀能转化为另一种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C.室温下,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mol/LNaClO溶液和0.1mol/LCH3COONa溶液的pH,可以比较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D.在滴有酚酞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红色逐渐褪去,说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A、B、C、D、E代表5种元素.请填空:
(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符号为N.
(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B的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5,C的元素符号为K.
(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亚层为半充满,D的元素符号为Fe,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的元素符号为Cu,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5)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5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