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实验室需配制0.2000mol•L -1Na2S2O3标准溶液450mL,并利用该溶液对某浓度的NaClO溶液进行标定.
(1)若用Na2S2O3固体来配制标准溶液,在如图所示的仪器中,不必要用到的仪器是AB(填字母),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杯(填仪器名称).
(2)根据计算需用天平称取Na2S2O3固体的质量是15.8g.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则所得溶液浓度=(填“>”“<”或“=”,下同)0.2000mol•L-1.若还未等溶液冷却就定容了,则所得溶液浓度>0.2000mol•L-1
(3)用滴定法标定的具体方法:量取20.00mL NaClO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和足量KI固体,用0.2000mol•L -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四次平行实验测定的V(Na2S2O3)数据如下:
(已知:I2+2Na2S2O3═2NaI+Na2S4O6
测定次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V(Na2S2O3)/mL21.9018.8022.1022.00
①NaClO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和足量KI固体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2I-+2H+═Cl-+I2+H2O.
②NaClO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060mol/L.

分析 (1)用Na2S2O3固体来配制标准溶液,不需要圆底烧瓶、分液漏斗;溶解Na2S2O3固体,还需要烧杯、玻璃棒;
(2)实验室没有450mL的容量瓶,应选用500mL的容量瓶,需要Na2S2O3固体,n=0.2000mol/L×0.5L=1.000mol,m=1.000mol×158g/mol=15.8g;定容时,还需要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若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不会产生误差;未等溶液冷却就定容了,冷却后,溶液体积减小,所得溶液浓度偏大;
(3)①NaClO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和足量KI固体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ClO-+2I-+2H+═Cl-+I2+H2O;
②先求四次平行实验测定的平均V(Na2S2O3),
设NaClO溶液的浓度是x.由ClO-+2I-+2H+═Cl-+I2+H2O、I2+2Na2S2O3═2NaI+Na2S4O6
找到关系式:NaClO~2Na2S4O6
           1        2
     20mL×c    0.2000mol/L×21.20mL
解之得:c=0.1060mol/L.

解答 解:(1)用Na2S2O3固体来配制标准溶液,不需要圆底烧瓶、分液漏斗;溶解Na2S2O3固体,还需要烧杯、玻璃棒;
故答案为:AB;烧杯、玻璃棒;
(2)配制0.2000mol•L -1Na2S2O3标准溶液450mL,实验室没有450mL的容量瓶,应选用500mL的容量瓶,需要Na2S2O3固体,n=0.2000mol/L×0.5L=1.000mol,m=1.000mol×158g/mol=15.8g;定容时,还需要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若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不会产生误差;未等溶液冷却就定容了,冷却后,溶液体积减小,所得溶液浓度偏大;
故答案为:15.8;=;>;
(3)①NaClO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和足量KI固体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ClO-+2I-+2H+═Cl-+I2+H2O;
故答案为:ClO-+2I-+2H+═Cl-+I2+H2O;
②四次平行实验测定的平均体积为:V(Na2S2O3)=$\frac{21.90mL+18.80mL+22.10mL+22.00mL}{4}$=21.20mL,
设NaClO溶液的浓度是x,根据反应ClO-+2I-+2H+═Cl-+I2+H2O、I2+2Na2S2O3═2NaI+Na2S4O6
可得关系式:NaClO~2Na2S4O6
            1       2
       20mL×c   0.2000mol/L×21.20mL
解得:c=0.1060mol/L,
故答案为:0.1060 mol/L.

点评 本题考查溶液的配制、误差分析、关系式计算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关键根据实验流程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判断发生的离子反应,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硫酸银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其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弱,所以硫酸银是弱电解质

②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虽小,但溶解的部分全部电离,所以碳酸钙是强电解质

③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性很好,所以它是强电解质

④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所以水是弱电解质

A.② B.①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温室效应”是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研究的环境问题之一.CO2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因此,控制和治理CO2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
(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有abc (填字母).
A.采用节能技术,减少化石燃料的用量
B.鼓励乘坐公交车出行,倡导低碳生活
C.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2)一种途径是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实现碳循环.如:
2CO2(g)+2H2O(l)═C2H4(g)+3O2(g)△Hl=+1411.0kJ/mol
2CO2(g)+3H2O(l)═C2H5OH(l)+3O2(g)△H2=+1366.8kJ/mol
则由乙烯水化制乙醇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2H4(g)+H2O(l)=C2H5OH(l)△H=-44.2kJ/mol.
(3)在一定条件下,6H2(g)+2CO2(g)?CH3CH2OH(g)+3H2O(g).
温度(K)
CO2转化率(%)
n(H2)/n(CO2
500600700800
1.545332012
260432815
383623722
根据上表中数据分析:
①温度一定时,提高氢碳比[$\frac{n({H}_{2})}{n(C{O}_{2})}$],CO2的转化率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 (填“吸”或“放”)热反应.
(4)如图是乙醇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的结构示意图,则b处通入的是氧气(填“乙醇”或“氧气”),a处发生的电极反应是CH3CH2OH+16OH--12e-═2CO32-+11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Ⅰ、某化学实验小组用0.50mol/L NaOH溶液和0.50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为57.3kJ/mol):$\frac{1}{2}$H2SO4(aq)+NaOH(aq)=$\frac{1}{2}$Na2SO4(aq)+H2O(l)△H=-57.3kJ/mol
(2)实验测得△H=-53.5kJ/mol,与标准数值△H=-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ABC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C.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硫酸溶液的温度
Ⅱ、反应A(g)?B(g)+C(g)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A的初始浓度为0.050mol•L-1.温度T1和T2下A的浓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3)上述反应的温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T1小于T2,平衡常数K(T1)小于K(T2).
(4)若温度T2时,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A的转化率为60%,则:
①平衡时体系总的物质的量为0.08mol.
②反应的平衡常数K=0.045mol/L.
③反应在0~2min区间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15mol/(L.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乙烷催化脱氢制取乙烯反应:CH3-CH3(g)?CH2=CH2(g)+H2(g).
(1)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frac{c({H}_{2})c(C{H}_{2}=C{H}_{2})}{c(C{H}_{3}C{H}_{3})}$
(2)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一定温度下上述反应在恆容容器中已达平衡的是bd.
a.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乙烯同时生成Amol氢气
b.容器中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c.容器中气体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中气体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3)已知:
共价键C-CC=CC-HH-H
键能/KJ•mol-1348610413436
计算上述反应的△H=+128KJ•mol-1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将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对于上述反应,图1能(“能”或“不能”)表示生成物浓度与温度的关系,理由是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达平衡时间越短(或曲线斜率越大);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越高,达平衡时生成物浓度越大.图2不能“能”或“不能”)表示反应速率与压强的关系,理由是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加的反应,达平衡后再加压,平衡向逆方向移动,V>V

(5)一定温度下,将n摩尔乙烷放入V升密闭容器中进行催化脱氢,维持容器体积不变,测得乙烷的平衡转化率为a,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a}^{2}n}{V(1-a)}$(用含n、V、a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一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4mol的N2和1.2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 )△H<0,反应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情况如图1:

(1)根据图,计算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平均反应速率v(H2)为0.0375mol/(L•min).
(2)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2}(N{H}_{3})}{c({N}_{2})•{c}^{3}({H}_{2})}$,随温度的升高,K值将减小(填“增大”、“减小”“不变”)
(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改变反应温度,则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为a、c.
a.0.20mol/L       b.0.12mol/Lc.0.10mol/L       d.0.08mol/L
(4)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只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填“向逆反应方向”、“向正反应方向”或“不”),化学平衡常数不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在第5分钟末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后,若在第8分钟末达到新的平衡(此时NH3的浓度约为0.25mol/L),请在图1中画出第5分钟末到此平衡时NH3浓度的变化曲线.
(6)在三个相同容器中各充入1molN2和3molH2,在某一不同条件下反应并达到平衡,氨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填序号).
A.图Ⅰ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2>P1
B.图Ⅱ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1>P2
C.图Ⅲ可能是不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T1>T2
D.图Ⅱ可能是同温同压下,催化剂性能对反应的影响,且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钾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至250℃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和排出的气体分别是(  )
残留的固体排放的气体
ANa2CO3O2、CO2和H2O(g)
BK2CO3 、Na2CO3O2和H2O(g)
CNaOH、K2CO3O2和CO2
D
Na2O2、NaOH、Na2CO3
O2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反应4NH3+5O2?4NO+6H2O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30s后NO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了3mol/L,则下列反应速率正确的是(  )
A.v (O2)=0.0125 mol•(L•s)-1B.v (NO)=0.01mol•(L•s)-1
C.v (H2O)=0.12 mol•(L•s)-1D.v(NH3)=0.1 mol•(L•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图中为直流电,为浸透饱和氯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的滤纸,为电镀池.接通电路后发现上的c点显红色.为实现铁上镀锌,接通后,使c、d两点短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为直流电的正极B.e电极为铁
C.f极发生还原反应D.d极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