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
Ⅰ.工业上正在研究利用CO2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该方法的化学方程式是: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
某科学实验小组将6mol CO2和8mol H2充入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温度保持不变),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字母后的数字表示对应的坐标).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在0~8min内CO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25mol•L-1•min-1
(2)此温度下反应CH3OH(g)+H2O(g)?CO2(g)+3H2(g)的平衡常数K的数值为0.5.
(3)仅改变某一条件再进行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与实线相比,曲线Ⅰ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曲线Ⅱ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
Ⅱ.甲醇和氧气以及强碱做电解质溶液的新型手机电池,电量是现用镍氢电池和锂电池的10倍,可连续使用1个月才充电一次.假定放电过程中,甲醇完全氧化产生的CO2被充分吸收生成CO32-
(1)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8OH-=CO32-+6H2O;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溶液的pH将下降(填下降、上升、不变);
(2)又有科学家制造出一种使用固体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其效率更高.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个电极通入汽油蒸汽.其中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能传导O2-离子.以丁烷(C4H10)代表汽油.
①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4e-=2O2-
②放电时固体电解质里的O2-离子的移动方向是向负极移动(填正或负).

分析 Ⅰ.(1)先计算氢气反应速率,再根据同一可逆反应同一段时间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计算二氧化碳平均反应速率;
(2)CO2(g)+3H2(g)?CH3OH(g)+H2O(g)
开始(mol/L)3         4         0       0
反应(mol/L)1         3         1       1
平衡(mol/L)2         1         1       1
化学平衡常数K=$\frac{c({H}_{2}O).c(C{H}_{3}OH)}{c(C{O}_{2}).{c}^{3}({H}_{2})}$;
(3)改变条件时,虚线I中,反应到达平衡时间缩短,氢气的含量升高,说明平衡逆向移动,且反应速率增大,应该是改变的温度;
虚线II中,氢气含量减小、缩短反应到达平衡时间,说明平衡正向移动且反应速率增大,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
Ⅱ.(1)甲醇燃料碱性电池中,负极上甲醇失电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池反应式为2CH3OH+3O2+4OH-=2CO32-+6H2O,据此判断溶液pH变化;
(2)①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氧离子;
②放电时电解质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解答 解:Ⅰ.(1)氢气反应速率=$\frac{\frac{8-2}{2}}{8}$mol•L-1•min-1=$\frac{3}{8}$mol•L-1•min-1,同一可逆反应同一段时间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得二氧化碳平均反应速率=$\frac{1}{3}$×$\frac{3}{8}$mol•L-1•min-1=0.125mol•L-1•min-1
故答案为:0.125;
(2)CO2(g)+3H2(g)?CH3OH(g)+H2O(g)
开始(mol/L)3         4         0       0
反应(mol/L)1         3         1       1
平衡(mol/L)2         1         1       1
化学平衡常数K=$\frac{c({H}_{2}O).c(C{H}_{3}OH)}{c(C{O}_{2}).{c}^{3}({H}_{2})}$=$\frac{1×1}{{1}^{3}×2}$=0.5;
(3)改变条件时,虚线I中,反应到达平衡时间缩短,氢气的含量升高,说明平衡逆向移动,且反应速率增大,应该是升高温度;
虚线II中,氢气含量减小、缩短反应到达平衡时间,说明平衡正向移动且反应速率增大,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
故答案为:升高温度;增大压强;
Ⅱ.(1)甲醇燃料碱性电池中,负极上甲醇失电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8OH-=CO32-+6H2O,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池反应式为2CH3OH+3O2+4OH-=2CO32-+6H2O,氢氧根离子参加反应导致溶液pH下降,
故答案为:CH3OH-6e-+8OH-=CO32-+6H2O;下降;
(2)①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氧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4e-=2O2-,故答案为:O2+4e-=2O2-
②放电时电解质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氧离子向负极移动,故答案为:负.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原电池原理,为高频考点,明确化学平衡计算中采用三段式法、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及正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用标准的NaOH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酚酞为指示剂,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
A.配制标准溶液的氢氧化钠中混有氯化钠杂质
B.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它操作均正确
C.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
D.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没全部赶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工业上一般可采用如下反应来合成甲醇:
CO(g)+2H2(g)?CH3OH(g).
(1)分析该反应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CH}_{3}OH)}{c(CO){•c}^{2}{H(}_{2})}$.
②下列各项中,不能够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d(填序号).
a.恒温、恒容条件下,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变化
b.一定条件下,CH3OH分解的速率和CH3OH生成的速率相等
c.一定条件下,CO、H2和CH3OH的浓度保持不变
d.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 CO,同时生成1mol CH3OH
(2)图1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CO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该反应的焓变△H<0(填“>”、“<”或“=”).
②T1和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是K1>K2(填“>”、“<”或“=”).
③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加甲醇产率的是b.
a.升高温度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d.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3)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g)△H=-a kJ•mol-1
②2CO(g)+O2(g)=2CO2(g)△H=-b kJ•mol-1
③H2O(g)=H2O(l)△H=-c kJ•mol-1
则,CH3OH(l)+O2(g)=CO(g)+2H2O(l)△H=-(0.5a+2c-0.5b)kJ•mol-1
(4)2009年10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甲醇燃料电池技术方面获得新突破,组装出了自呼吸电池及主动式电堆.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①该电池工作时,b口通入的物质为甲醇,c口通入的物质为氧气.
②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目前工业上有采用CO2与H2在CuO-ZnO/ZrO催化下反应制备重要化工原料CH3OH的工艺:CO2(g)+3H2(g)?CH3OH(g)+H2O(g);△H.为探究其反应原理进行如下实验,在容积为2L密闭容器内、250℃条件下n(CO2) 和n(H2)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时间(s)012345
n(CO2)(mol)0.40.350.310.30.30.3
n(H2)(mol)1.21.05n1n2n2n2
达平衡时反应共放热4.9kJ.根据题目回答下列问题:
(1)n1=0.93,250℃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3.7;△H=-49kJ/mol.
(2)平衡时CO2的转化率是25%.
(3)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BC.
A.v(H2)=3v(C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CO2)=v(CH3OH)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C.
A.及时分离出产物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CO2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5)“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过程中用到生石灰(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物质①为NaOH,物质③为CaO,操作②为过滤.整个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2NaOH+CO2=Na2CO3+H2O,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在硫酸工业中,SO2转化为SO3是一个关键步骤
(1)SO2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还有漂白性,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SO2表现还原性,其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5(已知KMnO4酸性条件下的还原产物为Mn2+
(2)某温度下,SO2(g)=$\frac{1}{2}$O2(g)?SO3(g)△H=-98kJ/mol,开始时在100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0molSO2和10.0molO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196kJ,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K=$\frac{c(S{O}_{3})}{c(S{O}_{2})×{c}^{\frac{1}{2}}({O}_{2})}$=3.33(写出表达式并计算)
(3)下列关于2SO2(g)+O2(g)?2SO3(g)△H=-196KJ/mol反应的图象中,错误的是C

(4)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发生下列反应:
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SO2、O2、SO3气体平衡浓度都比原来增大的是ACE(填字母)
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2molSO3
B.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2molN2
C.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0.5molSO2和0.25molO2
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升高混合气体温度
E.移动活塞压缩气体
(5)某人设想以如图装置生产硫酸,写出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SO2+2H2O-2e-=SO42-+4H+检验SO42-的具体操作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对燃煤烟气和汽车尾气进行脱硝、脱碳和脱硫等处理,可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等目的.汽车尾气脱硝脱碳的主要原理为:2NO(g)+2CO(g)$\stackrel{催化剂}{?}$ N2(g)+2CO2(g)+Q(Q>0).
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测得该反应在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表:
时间/s012345
c(NO)/mol•L-11.00×10-34.50×10-42.50×10-41.50×10-41.00×10-41.00×10-4
c(CO)/mol•L-13.60×10-33.05×10-32.85×10-32.75×10-32.70×10-32.70×10-3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N}_{2}).{c}^{2}(C{O}_{2})}{{c}^{2}(CO).{c}^{2}(NO)}$.
(2)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υ(N2)=1.875×10-4mol/(L•s);
    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25%.
(3)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的是bd
a.2υ(NO)=υ(N2)             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中CO的转化率不再发生变化
(4)采用低温臭氧氧化脱硫脱硝技术,同时吸收SO2和NOx,获得(NH42SO4的稀溶液.往(NH42SO4溶液中再加入少量(NH42SO4固体,$\frac{c(NH_4^+)}{{c(SO_4^{2-})}}$的值将变大(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有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三种铵盐溶液:①NH4Cl    ②NH4HCO3  ③NH4HSO4,这三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①>③(填编号);
(6)向BaCl2溶液中通入足量SO2气体,没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一定量的氨水后,生成BaSO3沉淀.用电离平衡原理解释上述现象饱和SO2溶液中电离产生的SO32-很少,因此没有沉淀.加入氨水后,促进H2SO3的电离,SO32-离子浓度增大,有沉淀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已知H2S的燃烧热△H=-a kJ•mol-1,写出H2S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2015年10月26日,连接上海与杭州的沪杭城际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从上海到杭州只需要45分钟.工业上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间的缝隙,反应方程式如下:
2Al+Fe2O3 $\frac{\underline{\;高温\;}}{\;}$2Fe+Al2O3,其中Fe2O3是(  )
A.氧化剂B.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还原剂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世界环保联盟建议全面禁止使用氯气用于饮用水的消毒,而建议采用高效“绿色”消毒剂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是一种极易爆炸的强氧化性气体,易溶于水、不稳定、呈黄绿色,在生产和使用时必须尽量用稀有气体进行稀释,同时需要避免光照、震动或加热.实验室以电解法制备ClO2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NCl3是黄色黏稠状液体或斜方形晶体,极易爆炸,有类似氯气的刺激性气味,自然爆炸点为95℃,在热水中易分解,在空气中易挥发,不稳定.②气体B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2HCl$\frac{\underline{\;电解\;}}{\;}$NCl3+3H2↑.实验室制备气体B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为保证实验的安全,在电解时需注意的问题是:①控制好生成NCl3的浓度;②控制好反应温度.
(2)NCl3与NaClO2(亚氯酸钠)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6混合,在溶液中恰好反应生成Cl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Cl3+6ClO2-+3H2O=6ClO2↑+NH3↑+3Cl-+3OH-
(3)ClO2很不稳定,需随用随制,产物用水吸收得到ClO2溶液,为测定所得溶液中ClO2的含量,进行了下列实验:
步骤1:准确量取ClO2溶液10mL,稀释成100mL试样;
步骤2:量取V1 mL试样加入到锥形瓶中,调节试样的pH≤2.0,加入足量的KI晶体,摇匀,在暗处静置30min.
步骤3: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c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2mL.(已知I2+2
S2O32-=2I-+S4O62-
①上述步骤3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最后一滴滴入后,溶液从蓝色变成无色,且30s内不变色;
②根据上述步骤可计算出原ClO2溶液的浓度为$\frac{135c{V}_{2}}{{V}_{1}}$g/L(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