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加碘食盐中碘酸钾进行研究.
(1)学生甲设计实验测出加碘食盐中碘元素的含量,步骤如下:
a.称取W g加碘盐,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再加入过量KI溶液;
c.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物质的量浓度为1.00×10-3 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已知:IO3-+5I-+6H+═3I2+3H2O,I2+2S2O32-═2I-+S4O62-
(1)滴定时选淀粉作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2S2O3溶液20.00mL,其终点颜色变化为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褪色;加碘食盐样品中的碘元素含量是$\frac{1270}{3W}$mg•kg-1(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2)学生乙对纯净的NaCl(不含KIO3)进行了下列实验:
顺序步骤实验现象
取少量纯净的NaCl,加蒸馏水溶解溶液无变化
滴加淀粉KI溶液,振荡溶液无变化
然后再滴加稀H2SO4溶液,振荡溶液变蓝色
请推测实验③中产生蓝色现象的可能原因加H2SO4后,溶液中O2氧化KI生成I2与淀粉作用显蓝色;根据学生乙的实验结果,请对学生甲的实验结果作出简要评价溶液中O2可能影响造成所测结果偏大.
(对食盐中含碘量的测定会“偏大”、“偏小”或“不变”)
(3)工业上通常用电解KI溶液的方法来制备碘酸钾,电解过程中请你帮助学生丙设计实验来判断电解是否完全.仪器不限,可选的试剂:淀粉溶液、H2O2溶液、稀硫酸.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

分析 (1)依据盐类水解分析判断,Na2S2O3为强碱弱酸盐;碘单质遇淀粉显蓝色,当碘单质消耗,蓝色褪去,根据反应找出反应关系式,然后根据题中数据计算出加碘食盐样品中的碘元素含量;
(2)酸性条件下,碘离子被氧气氧化生成碘单质;过量的碘离子易被空气氧化生成碘单质,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3)酸性条件下,碘离子和碘酸根离子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淀粉遇碘变蓝色,根据溶液是否变蓝判断是否含有碘离子.

解答 解:(1)Na2S2O3为强碱弱酸盐,因为硫代硫酸根离子水解,Na2S2O3溶液呈弱碱性,所以滴定时Na2S2O3溶液应放在碱性滴定管中;
b.中生成I2,c.中使用淀粉作为指示剂;加入淀粉,溶液呈蓝色,用Na2S2O3溶液滴定,I2反应完毕,溶液蓝色褪色,滴定终点现象为:溶液蓝色褪色,半分钟内不恢复蓝色,
20mL溶液消耗Na2S2O3的物质的量为1.00×10-3mol/L×0.02L=2.00×10-5mol,根据IO3-+5I-+6H+=3I2+3H2O,I2+2S2O32-=2I-+S4O62-,则:
IO3-~3I2~6S4O62-
1 6
xmol 2.00×10-5mol
所以x=$\frac{2.00×1{0}^{-5}mol}{6}$
故加碘食盐样品中的碘元素含量是$\frac{2.00×1{0}^{-5}mol}{6}$×127g/mol×103mg/Kg=$\frac{1270}{3W}$mg/kg,
故答案为:淀粉;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褪色;$\frac{1270}{3W}$;
(2)酸性条件下,碘离子被氧气氧化生成碘单质,离子反应方程式为:4I-+4H++O2=2I2+2H2O;且酸性条件下,过量的碘离子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碘单质,因b.用稀硫酸酸化,再加入过量KI溶液,所以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加H2SO4后,溶液中O2氧化KI生成I2与淀粉作用显蓝色;溶液中O2可能影响造成所测结果偏大;
(3)电解后的溶液区含有碘酸根离子,酸性条件下,碘离子和碘酸根离子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IO3-+5I-+6H+=3I2+3H2O生成碘单质,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所以实验方法是:取少量阳极区电解液于试管中,加稀硫酸酸化后加入几滴淀粉溶液,观察是否变蓝;如果阳极区含有碘离子,加入稀硫酸后就有碘单质生成,淀粉溶液就会变蓝色,否则不变色,若溶液变蓝则电解不完全,若无明显现象则电解完全
故答案为: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
取少量电解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淀粉溶液,再加稀硫酸酸化若溶液变蓝则电解不完全,若无明显现象则电解完全

点评 本题以碘酸钾中碘的测定为载体考查了氧化还原滴定的应用、对实验原理理解与实验装置的评价,注意掌握碘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铁有δ、γ、α三种晶体结构,以下依次是δ、γ、α三种晶体不同温度下转化的图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δ-Fe晶体中与相邻铁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的铁原子有8个
B.γ-Fe晶体中与相邻铁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的铁原子有12个
C.α-Fe晶胞边长若为a cm,y-Fe晶胞边长若为b cm,则a-Fe和y-Fe两种晶体的 密度比为b3:a3
D.将铁加热到1500℃后分别急速冷却和缓慢冷却,得到的晶体类型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物质或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溶液中加硫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Ba2+
B.气体通过CuSO4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C.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无K+
D.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放出无色无味气体,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短周期元素X、Y、Z、R和W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W元素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的2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YZ
RW
A.X,Y、R,W四种元素的原于半径依次增大
B.Z、W元素与X均可以形成AB2型化合物
C.Y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和其氢化物反应的生成物中仅含有共价键
D.Z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W的氢化物,是因为Z的氢化物分子间存在氢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2015年8月12日晚11时20分左右,天津港国际物流中心区域内瑞海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的爆炸,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据瑞海国际官网信息,该公司仓储含有以下种类物质:压缩气体天然气、易燃液体乙酸乙酯、遇湿易燃物品电石、氰化钠、腐蚀品硫化碱等.
(1)由于电石、金属钠、金属钾等物质能够跟水反应给灾后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
①如果在实验室,你处理金属钠着火的方法是C.(填序号)
A.泡沫灭火器     B.消防车喷水            C.沙土
②电石的主要成分为CaC2,遇水会产生可燃性气体,写出CaC2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和共价键
(2)硫化碱其实就是我们常见的硫化钠,触及皮肤和毛发时会造成灼伤.
①其水溶液呈强碱性,故俗称硫化碱.
 ②其水溶液在空气中会缓慢地氧化成Na2S2O3
该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
(3)事故发生后,爆炸中心区、爆炸区居民楼周边以及海河等处都受到了严重的氰化物污染.处理NaCN的方法有多种.
方法一:用NaClO在碱性条件下跟NaCN反应生成无毒害的物质,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2OH-+5ClO-+2CN-═5Cl-+N2+2CO32-+H2O.
方法二:用氯气处理CN-是选修一上介绍的一种方法,可谓以毒攻毒,请写出碱性条件下用氯气氧化CN-生成可溶性碳酸盐和一种空气中主要气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5Cl2+12OH-+2CN-=10Cl-+2CO32-+6H2O+N2↑.
方法三:这些泄露的氰化钠将通过喷洒双氧水的方式来处理,用双氧水处理后会释放氨气同时生成无毒的碳酸氢钠,以减轻污染.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CN-+H2O+H2O2═NH3+HCO3-
(4)环保部门为测定H2O2溶液浓度,方法如下:用移液管吸取10.00mL的H2O2样品盛入l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取25.00mL溶液盛入锥形瓶里,再加入l0mL 3mol/L稀硫酸(过量),用0.02mol/L的标准浓度的KMnO4溶液滴定,所用体积为20.00ml,滴定至终点时,溶液颜色的变化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或红色;原H2O2溶液的浓度为0.4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某学习小组以Mg(NO32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如下4种猜想:
甲:Mg(NO22、NO2、O2
乙:MgO、NO2、O2
丙:Mg3N2、O2
丁:MgO、NO2、N2
(1)实验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查阅资料得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
针对甲、乙、丙猜想,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2)实验过程
①仪器连接后,放入固体试剂之前,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观察到E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称取Mg(NO32固体3.7g置于A中,加热前通入N2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其目的是避免对产物O2的检验产生干扰;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移动酒精灯预热硬质玻璃管,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③观察到A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D中未见明显变化.
④待样品完全分解,A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g.
⑤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
(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①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猜想乙是正确的.
②根据D中无明显现象,一位同学认为不能确认分解产物中有O2,因为若有O2,D中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Na2SO3+O2=2Na2SO4(填写化学方程式),溶液颜色会褪去;小组讨论认定分解产物中有O2存在,未检测到的原因是O2在通过装置B时已参与反应
③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置进一步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25℃时,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3A(g)+B(g)?xC(g)+2D(g);△H>0,经5min后测知D的浓度为0.5mol/L,
A、B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3:5,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mol/(L•min),求:
(1)此时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75mol/L反应开始前容器中的A、B的物质的量:n(A)=n(B)=3mol
(2)x的值为2;5min内B的平均反应速率0.05mol/(L•min);
(3)下列措施能使正反应速率增大的是ABD (不定项选择)
A.只增大A的浓度                                B.增大反应的温度
C.向容器中通入一定体积的He,增大反应的压强     D.使用催化剂
(4)若改用3L的密闭容器,盛放与上述相同量的A、B气体,则达到平衡后,A和B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比值=    3:5(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31g白磷分子中含有P-P键个数为1.5×6.02×1023
B.48g O2和48g O3所含分子数相等
C.1mol/L氨水中,NH3•H2O的分子数为6.02×1023
D.20g重水(D2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8×6.02×10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制NH3
B.
       除去CO2中的HCl
C.
       检验K2CO3的K+
D.
      收集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