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下列四组实验:①向KMnO4晶体上滴加浓盐酸,产生氯气;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溶液变黄色;③向FeCl2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变黄色;④分别取实验②和实验③中生成的溶液,分别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都变蓝色。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能够证明Cl-具有还原性
B.上述实验能够证明氧化性:Cl2 >Br2
C.上述实验能够证明氧化性:MnO4->Cl2 >Fe3+ >I2
D.由上述实验不能判断氯气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高一下十一次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2SO2(气)+O2(气)2SO3(气)反应,10s后SO3增加了4mol,则10s 内SO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单位mol·(L·s)-1]
A、0.04 B、0.4 C、0.01 D、0.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高二下十一次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苯、己烷、四氯化碳
B.苯、乙醇、四氯化碳
C.硝基苯、乙醇、四氯化碳
D.溴苯、乙醇、乙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济宁微山一中高二下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 2Z(g),在温度T1和T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 )
A.T1<T2,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T1<T2,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T1>T2,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D.T1>T2,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二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I.工业上用洗净的废铜屑作原料来制备硝酸铜。为了节约原料和防止污染环境,宜采取的方法是 (填序号)
Ⅱ.下图是用过量的铜与40mL稀硝酸在100mL烧瓶中反应制取一氧化氮气体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右框中画出气体收集装置的装置图。
(2)①从烧瓶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入少量氨水,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结束后,能否采取向烧瓶中再加入稀硫酸的方式,再获得一氧化氮气体?如果可以,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果不可以,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查上图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二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检验方法 | 沉淀法 | 显色法 | 气体法 |
含义 | 反应中有沉淀 产生或溶解 | 反应中有 颜色变化 | 反应中有 气体产生 |
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Fe3+—显色法
B.SO42-—沉淀法
C.NH4+—沉淀法
D.OH-—显色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二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雨后彩虹”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的知识有关
B.“农夫山泉”纯净水不含任何化学成分
C.“通风橱”是一种负责任的防污染手段,可使有害气体得到转化或吸收
D.长期盛放NaOH溶液的滴瓶不易打开,是因为NaOH与瓶中的CO2反应使瓶内气体减少形成“负压”之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为浓盐酸,B为KMnO4晶体,C是紫色石蕊溶液,则C中溶液最终呈红色
B.若A为浓硫酸,B为Na2SO3固体,C中是NaOH溶液,实验仪器D可以起到防止溶液倒吸的作用
C.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有AlCl3溶液,则C中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
D.若A为浓H2SO4,B为Cu,C中盛有澄清石灰水,则C中溶液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内蒙古高二实验班下期中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某芳香烃能使KMnO4溶液褪色,但不能使溴水褪色,其分子式为C8H10,若该烃的一氯代物有三种(含侧链取代物),该烃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若该烃分子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三种,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