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以下是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

已知:①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产品NaClO2•3H2O;②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
(1)发生器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3-+SO2=2ClO2↑+SO42-.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可能是c.
a.将SO2氧化成SO3,增强酸性              
b.将NaClO3还原为ClO2
c.稀释ClO2以防止爆炸
(2)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2ClO2+H2O2=2 NaClO2+2 H2O+O2↑;吸收塔内的温度不能超过20℃,其目的是防止H2O2分解.
(3)吸收塔中为防止NaClO2被还原成NaCl,所用还原剂的还原性应适中.以下还可以选择的还原剂是a(选填序号).
a.Na2O2              b.Na2S               c.FeCl2
(4)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2O粗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5)某学习小组用碘量法测定粗产品中亚氯酸钠的含量,实验如下:
a.准确称取所得亚氯酸钠样品m g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碘化钾晶体,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将所得混合液配成250ml待测溶液.
(已知:ClO2-+4I-+4H+=2H2O+2I2+Cl-
b.移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几滴淀粉溶液,用c mol•L-1 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终点,重复2次,测得平均值为V ml.(已知:I2+2S2O32-=2I-+S4O62-
①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滴加最后一滴液体时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②该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frac{22.625cV}{m}%$ (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结果化成最简.)

分析 氯酸钠、水和稀硫酸在ClO2发生器中通入二氧化硫和空气反应生成ClO2 ,吸收塔内的反应是氢氧化钠、过氧化氢吸收ClO2 反应生成亚氯酸钠(NaClO2),蒸发浓缩结晶析出,过滤洗涤得到晶体,
(1)发生器中发生反应为氯酸钠在酸溶液中氧化二氧化硫生成二氧化氯和硫酸,由信息②可知,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安全.据此解答.
(2)根据题目信息并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判断反应物、生成物.根据流程信息可知,吸收塔内生成NaClO2,一定有ClO2→NaClO2,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H2O2必定被氧化,有氧气产生.据此书写方程式.温度过高,H2O2容易分解;
(3)还原性要适中.还原性太强,会将ClO2还原为更低价态产物,影响NaClO2生产;方便后续分离提纯,加入试剂不能干扰后续生产,Na2O2溶于水相当于H2O2.(4)从溶液中得到含结晶水的晶体,只能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方法,通过过滤得到粗晶体.得到的粗晶体经过重结晶可得到纯度更高的晶体;
(5)①步骤Ⅱ中发生反应是酸性溶液中ClO2-能被I-完全还原成Cl-,碘离子被氧化为碘单质,溶液中Na2S2O3能与I2反应:2Na2S2O3+I2=2NaI+Na2S4O6.溶液颜色蓝色变化为无色分析判断反应终点;
②依据ClO2-+4H++4I-=2I2+Cl-+2H2O,2Na2S2O3+I2=2NaI+Na2S4O6,反应的定量关系计算得到;

解答 解:(1)发生器中发生反应是氯酸钠在酸溶液中氧化二氧化硫生成二氧化氯和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3-+SO2=2ClO2↑+SO42-,由信息②可知,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安全.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应是稀释ClO2以防止爆炸,故选c,
故答案为:2ClO3-+SO2=2ClO2↑+SO42-,c;
(2)根据流程信息可知,吸收塔内生成NaClO2,所以一定有ClO2→NaClO2,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H2O2必定被氧化,有氧气产生,反应方程式为2NaOH+2ClO2+H2O2=2 NaClO2+2H2O+O2,H2O2不稳定,温度过高,H2O2容易分解,吸收塔的温度不能超过20℃,其目的是防止H2O2分解,
故答案为:2NaOH+2ClO2+H2O2=2 NaClO2+2H2O+O2;防止H2O2分解.
(4)还原性要适中.还原性太强,会将ClO2还原为更低价态产物,影响NaClO2生产;方便后续分离提纯,加入试剂不能干扰后续生产.Na2O2溶于水相当于H2O2.Na2S、FeCl2还原性较强,生成物与NaClO2分离比较困难,故选a,
故答案为:a;
(4)从溶液中得到含结晶水的晶体,只能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方法,通过过滤得到粗晶体,得到的粗晶体经过重结晶可得到纯度更高的晶体,
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5)①步骤Ⅱ中发生反应是酸性溶液中ClO2-能被I-完全还原成Cl-,碘离子被氧化为碘单质,离子方程式为:ClO2-+4H++4I-=2I2+Cl-+2H2O,溶液中Na2S2O3能与I2反应:2Na2S2O3+I2=2NaI+Na2S4O6.溶液颜色蓝色变化为无色分析判断反应终点,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溶液由蓝色变化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化,
故答案为: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溶液由蓝色变化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化;
②依据ClO2-+4H++4I-=2I2+Cl-+2H2O,2Na2S2O3+I2=2NaI+Na2S4O6,反应的定量关系计算得到,设NaClO2物质的量为x,
ClO2-~2I2~4Na2S2O3+
1              4
x            cV×10-3mol
x=$\frac{cV×1{0}^{-3}}{4}$mol
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frac{\frac{cV×1{0}^{-3}}{4}×\frac{250}{25}×90.5g/mol}{mg}$×100%=$\frac{22.625cV}{m}%$,
故答案为:$\frac{22.625cV}{m}%$;

点评 本题以学生比较陌生的亚氯酸钠制备为背景,以过氧化氢法制备亚氯酸钠为主线,考察学生阅读题目获取信息的能力、对浓度概念的理解、对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的运用、有关实验操作和简单实验设计能力考察以及在新情境下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已知:①lmol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②1mol C1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1原子形成l 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
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1
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1
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100mL某混合溶液中,c(HNO3)=0.4mol/L,c(H2SO4)=0.25mol/L,向其中加入 1.92g铜粉,微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NO3-)约为(  )
A.0.15mol/LB.0.20mol/LC.0.225mol/LD.0.30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U、V、W、X、Y是周期表中前30号元素.已知U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U与W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之一是主要的温室气体;X与U同主族,其单质在同周期元素所形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Y原子M能层为全充满状态,且核外的未成对电子只有一个.请回答下列问题:
(1)V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ⅤA族,该主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PH3(填化学式).
(2)根据等电子原理分析,VW2+中V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是sp.
(3)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与最小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在常温下是晶体,其晶体类型是原子晶体.
(4)+1价气态基态阳离子再失去一个电子形成+2价气态基态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二电离能I2,依次还有I3、I4、I5…,推测X元素的电离能突增应出现在第五电离能.
(5)U的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8的氢化物,其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个数之比为5:1.
(6)Y的基态原子有3种形状不同的原子轨道;Y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9;如图丙(填“甲”“乙”或“丙”)表示的是Y晶体中微粒的堆积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明矾石的主要成分为K2SO4•Al2(SO43•2Al2O3•6H2O,此外还含有少量Fe2O3杂质.某校研究小组利用明矾石制备氢氧化铝的流程如下:

(1)配平“焙烧”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2(SO43+3S═2Al2O3+9SO2↑.
(2)分离溶液和废渣的操作是过滤,“溶解”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3-+H2O.
(3)“调节pH”后过滤、洗涤Al(OH)3沉淀,证明沉淀已洗涤干净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取最后一次洗涤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已洗涤干净.
(4)“母液”中可回收的物质是K2SO4、Na2SO4
(5)若“焙烧”过程中恰好消耗48g硫黄,则理论上最终可得到468 g氢氧化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和其他必要的仪器用品,完成下列实验.

已知2NH3+3CuO$\frac{\underline{\;\;△\;\;}}{\;}$N2+3Cu+3H2O,该实验证明氨气具有还原性.
(1)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倒扣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2)浓氨水与固体NaOH接触,会逸出大量氨气原因是NaOH吸水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有利于NH3•H2O分解;c(OH-)增大,使NH3+H2O?NH4++OH-平衡左移,也有利于氨气的逸出.
(3)硬质玻璃管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黑色粉末变为红色,有无色液滴产生.
(4)常温下,若氨水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则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NH+4)>c(SO42-)>c(H+)>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实验室中,可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MnCl2+5Cl2↑+2KCl+8H2O,关于该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中KMnO4被氧化
B.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是Cl2
C.每生成1 mol Cl2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2 mol
D.被还原的HCl占参加反应HCl物质的量的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Al、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B.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
C.工业上,三者的单质目前都使用热还原法制得
D.电解AlCl3、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时阴极上依次析出Cu、Fe、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CH4+Cl2$\stackrel{光照}{→}$CH3Cl+HClB.CH2=CH2+HCl$\stackrel{催化剂}{→}$CH3CH2Cl
C.2CH3CH2OH+O2$→_{△}^{Cu}$2CH3CHO+2H2OD.2C6H6+15O2$\stackrel{点燃}{→}$12CO2+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