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我国的铜矿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主要集中在江西、云南、甘肃、湖北、安徽、西藏等.铜及其化合物在现代社会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1)铜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是处于第4周期、第ⅠB族.基态铜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是
 

(2)我国古代发明的湿法炼铜是将铁加入硫酸铜溶液中而获得铜,这是湿法冶金术的起源,该炼铜方法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铜的某种氯化物晶体的晶胞如图1所示,在此晶体中Cl-离子的配位数为
 
.该晶体的熔点与CuO晶体的熔点相比较,熔点较高的是
 
(填晶体的化学式).
(4)Cu2O晶体的晶胞如图2所示,在1个Cu2O晶胞中所包含的Cu原子数目为
 

(5)已知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易发生反应生成Cu2+和Cu.现有浓硝酸、浓硫酸、稀硝酸、稀硫酸、FeCl3溶液及pH试纸,而没有其它试剂.请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CuO经氢气还原所得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碱性氧化物Cu2O.答:
 
考点:晶胞的计算,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1)根据Cu原子序数,结合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及补充规则写出核外电子排布式,从而得到答案;
(2)利用的Fe还原性将Cu2+还原为单质,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离子方程式;
(3)根据晶胞结构判断Cl-离子配位数;二者属于离子晶体,比较晶格能判断熔沸点高低;
(4)利用均摊法计算得出;
(5)在验证是否有Cu2O时,可用利用Cu2O+H2SO4=CuSO4+Cu+H2O,若在红色固体中加入硫酸,出现蓝色溶液说明有氧化亚铜,否则没有.
解答: 解:(1)Cu原子序数为29,结合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及补充规则写出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
故答案为:3d104s1
(2)利用的Fe还原性将Cu2+还原为单质,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离子方程式:Fe+Cu2+=Fe2++Cu,
故答案为:Fe+Cu2+=Fe2++Cu;
(3)Cl-离子位于晶胞顶点,被8个晶胞共有,4个Cu+平均分布于晶胞的体心,即距离Cl-离子最近的Cu+数目为4,则Cl-离子的配位数为4;二者属于离子晶体,氧离子半径小于氯离子,即CuO晶体的晶格能大于CuCl晶格能,熔沸点较高,
故答案为:4,CuO;
(4)黑球位于体内,数目为4,白球位于顶点和体心,数目为8×
1
8
+1=2,化学式为Cu2O,即晶胞中含有4个Cu原子,
故答案为:4;
(5)根据题中信息,可用利用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来检验,取红色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充分振荡,若发现溶液变为蓝色,则说明样品中混有Cu2O,若没有发现溶液变为蓝色,则说明样品中没有Cu2O,
故答案为:取少量该红色产物放入稀硫酸,(振荡)若溶液变为蓝色,说明产物中有Cu2O;若溶液不变色,说明产物中无Cu2O.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涉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离子方程式书写、晶胞结构等,难度中等,其中晶胞结构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
A、苯分子的比例模型:
B、CO2的电子式:
C、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乙烯的结构式:CH2=C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电解质叙述正确的是(  )
A、CO2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CO2属于弱电解质
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
C、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强电解质
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豪猪烯(hericenes),形状宛如伏地伸刺的动物,其键线式如图.下列有关豪猪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豪猪烯与乙烯互为同系物
B、豪猪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
C、豪猪烯的分子式为:C14H20
D、豪猪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银氨溶液中滴加乙醛:CH3CHO+2[Ag(NH32]++H2O
水浴加热
 CH3COO-+NH4++3NH3+2Ag↓+2H+
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H2O+CO2+HCO3-
C、硫酸氢铵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H++NH4++2OH-═NH3?H2O+H2O
D、氯乙酸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共热:CH2ClCOOH+OH-→CH2ClCO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有效控制雾霾,各地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大气质量,研究并有效控制空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含量显得尤为重要.
(1)汽车内燃机工作时会引起N2和O2的反应:N2(g)+O2(g)?2NO(g),是导致汽车尾气中含有NO的原因之一.
①在T1、T2温度下,一定量的NO发生分解反应时N2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根据图象判断反应N2(g)+O2(g)?2NO(g)的△H
 
0(填“>”或“<”).

②在T3温度下,向2L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N2与5mol O2,50秒后达到平衡,测得NO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该反应的速率v(N2)=
 
.该温度下,若开始时向上述容器中充入N2与O2均为1mol,则达到平衡后N2的转化率为
 

(2)利用图2所示装置(电极均为惰性电极)可吸收SO2,用阴极排出的溶液可吸收NO2
①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在碱性条件下,用阴极排出的溶液吸收NO2,使其转化为无害气体,同时有SO32-生成.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一定条件下可用甲醇与CO反应生成醋酸消除CO污染.常温下,将a mol?L-1的醋酸与b mol?L-1 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存在2c(Ba2+)=c(CH3COO-),则该混合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常数Ka=
 
(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4年初,雾霾天气多次肆虐我国中东部地区.加强汽车尾气排放监测和降低有毒气体的排放对于减少雾霾具有重要的意义.
(1)在汽车上安装高效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x和CO的排放.某科研小组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2NO(g)+2CO(g)
催化剂
2CO2(g)+N2(g)]的反应速率,在温度T℃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表:
浓度 
 时间/s
0 1 2 3 4 5 6
c(NO)(×10-4mol/L) 8.50 4.50 a 1.50 1.00 0.80 0.80
c(CO)(×10-3mol/L) 3.60 3.20 3.00 b 2.85 2.83 2.83
(已知:T℃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5×103L?mol-1
①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
 

②根据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浓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判断表格中a=
 
b=
 

③已知:N2(g)+O2(g)═2NO(g)△H=+179.5kJ/mol
2NO(g)+O2(g)═2NO2(g)△H=-112.3kJ/mol
NO2(g)+CO(g)═CO2(g)+NO(g)△H=-234.3kJ/mol
则反应2NO(g)+2CO(g)
催化剂
2CO2(g)+N2(g)的△H=
 
,一定压强下,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填“高温”或“低温”).
(2)T℃时,向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开始充入0.2mol CO、0.2mol NO、2mol CO2和x mol N2,若要使反应在开始时正向进行,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
 

(3)利用原电池工作原理可以测定汽车尾气中CO的浓度,其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中电解质为熔融碳酸盐,CO32-在固体介质中可以自由移动,气体A为
 
,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1)锌是一种重要的金属,锌及其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
①指出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
 
族,
 
区.
②NH3分子中氮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基态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③如图1表示锌与某非金属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晶胞,其中Zn和X通过共价键结合,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该化合物的晶体熔点比干冰高得多,原因是
 

(2)氢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必须解决它的储存问题,C60可用作储氢材料.
①已知金刚石中的C-C的键长为154.45pm,C60中C-C键长为140-145pm,有同学据此认为C60的熔点高于金刚石,你认为是否正确
 
,并阐述理由
 

②科学家把C60和K掺杂在一起制造了一种富勒烯化合物,其晶胞如图2所示,该物质在低温时是一种超导体.该物质的K原子和C60分子的个数比为
 

③继C60后,科学家又合成了Si60、N60.C、Si、N原子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Si60分子中每个硅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硅原子形成共价键,且每个硅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 Si60分子中π键的数目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在25℃、101kPa下,1g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55kJ的热量,写出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2Zn(s)+O2(g)=2ZnO(s)△H1=-702kJ/mol
2Hg(l)+O2(g)=2HgO(s)△H2=-182kJ/mol
由此可知ZnO(s)+Hg(l)=Zn(s)+HgO(s)△H3=
 

(3)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过渡态.如图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