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室温下,1L pH=13的氢氧化钡溶液所含OH- 数为0.2NA
B.标准状况下,0.1molAl3+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0.3 NA
C.常温下,44gCO2中含有2NA个碳氧双键
D.将1 molN2 和3mol H2 通入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6NA

分析 A、pH=13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氢氧根的浓度为0.1mol/L;
B、铝离子的核外有10个电子;
C、求出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二氧化碳中含2条碳氧双键来分析;
D、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解答 解:A、pH=13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氢氧根的浓度为0.1mol/L,故1L溶液中含有的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个数为0.1NA个,故A错误;
B、铝离子的核外有10个电子,故0.1mol铝离子的核外有1mol即NA个电子,故B错误;
C、44g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二氧化碳中含2条碳氧双键,故1mol二氧化碳中含2mol碳氧双键即2NA条,故C正确;
D、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故不能进行完全,故转移的电子数小于6NA个,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和物质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的中和热可表示为:H+(aq)+OH-(aq)=H2O(l)△H=-57.3kJ•mol-1,下面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 (l)△H1=-akJ•mol-1
$\frac{1}{2}$H2SO4(浓)+NaOH(aq)=$\frac{1}{2}$Na2SO4(aq)+H2O(l)△H2=-b kJ•mol-1
HNO3(aq)+KOH(aq)?KNO3(aq)+H2O(l)△H3=-c kJ•mol-1
则a、b、c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b=cB.b>a>cC.b>c>aD.b=c>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证明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其中B、D中为品红溶液,C中为NaOH溶液.

(1)该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制取Cl2和SO2气体,现采用Na2SO3与70%的浓硫酸为原料制取SO2,采用MnO2和浓盐酸(12mol/L)为原料制取Cl2.请写出制取Cl2的离子方程式:
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装置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取B、D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溶液恢复红色  D溶液仍无色.解释B中对应现象的原因二氧化硫与品红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时无色物质分解又生红色的品红.
(3)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SO2和Cl2,防止污染环境
(4)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上述两发生装置按下图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两同学在气体进入品红溶液之前,先将气体通过F装置,F中可盛装浓硫酸.其目的是使SO2和Cl2混合均匀并且通过观察气泡控制气体的流速.
②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SO2+Cl2+2H2O=4H++SO42-+2Cl-.(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③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控制两种气体通入的量,使其物质的量不相等(或使其比例不等于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科学家致力于二氧化碳的“组合转化”技术的研究,把过多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益于人类的物质.
(1)如果将CO2和H2以1:4的比例混合,通入反应器,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可获得一种重要的能源.请完成以下化学方程式:CO2+4H2→CH4+2H2O
(2)若将CO2和H2以1:3的比例混合,使之发生反应生成某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则生成的该重要化工原料可能是B(填字母).
A.烷烃         B.烯烃        C.炔烃        D.芳香烃
(3)二氧化碳“组合转化”的某烷烃碳架结构如图所示:,此烷烃的一溴代物有6种;若此烷烃由炔烃加氢制得,则此炔烃的结构简式为(CH32CH(CH3)CHC≡CH
(4)某烃蒸气完全燃烧时,消耗三倍于其体积的O2,产生二倍于其体积的水蒸气(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该烃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g)+H2O(g)?CO2(g)+H2(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
t℃70080083010001200
K1.71.11.00.60.4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O)•({H_2})}}{{(CO)•({H_2}O)}}$,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若改变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常数③(填序号)
①一定不变    ②一定减小     ③可能增大     ④增大、减小、不变皆有可能
(2)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bc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H2)=v(H2O)        d.c(CO)=c(CO2
(3)将不同量的CO (g) 和H2O (g) 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CO (g)+H2O (g)?CO2(g)+H2(g),得到如表三组数据:
实验组温度/℃起始量/mol平衡量/mol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H2OCOCO2CO
A650241.62.45
B900120.41.63
C900abcdt
①通过计算可知,CO的转化率实验A大于 实验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填“吸”或“放”)热反应.
②若实验C要达到与实验B相同的平衡状态,则a、b应满足的关系是b=2a(用含a、b的数学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将下列物质分类,并用序号填空.
①氢气②硫磺③二氧化硫④液氧⑤氧化镁  ⑥矿泉水  ⑦空气  ⑧四氧化三铁⑨石灰水⑩铜丝
混合物有⑥⑦⑨;纯净物有①②③④⑤⑧⑩;化合物有③⑤⑧;氧化物有③⑤⑧;金属单质有⑩;非金属单质有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关于SiO2晶体说法正确的是(  )
A.SiO2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B.若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常温常压下60g SiO2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2NA
C.碳和硅同主族,因此CO2和SiO2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也相似
D.SiO2晶体结构中的最小环为6个Si和6个O组成的12元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3.将HCl、H2SO4、Ba(NO32三种溶液,按一定顺序滴入到Na2CO3溶液中至恰好完全反应有以下现象:
①加入A时生成白色沉淀;
②往①沉淀中加入B时沉淀溶解,并有气体逸出;
③往②生成的溶液中加入C时,又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现象,回答:
(1)A、B、C各是什么溶液?(填溶质的化学式)
A.Ba(NO32 B.HCl   C.H2SO4
(2)写出上述①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2++CO32-=BaCO3↓、BaCO3+2H+=Ba2++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化合物F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它的合成路线如图:

(1)化合物F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羰基 和醛基.
(2)通过实验可证明A物质具有极弱的酸性,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为,A到B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4)某化合物是D的同分异构体,且分子中只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任写一种).
(5)请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写出以苯酚()和CH2=CH2为原料制备有机物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stackrel{Br_{2}}{→}$Br-CH2CH2-Br.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