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回答下列问题
(1)可逆反应:aA(g)+bB(g)?cC(g)+dD(g);△H=Q 根据图1回答:
①压强 P1比P2小填(大或小)   
②(a+b)比(c+d)小填(大或小)
③温度t1℃比t2℃高填(高或低) 
④Q值为正填(正或负)(正值表示正反应吸热,负值表示正反应放热)
(2)由于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如何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并加以开发利用,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图2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已知气体物质的量增加是熵变大的过程)
①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H>0,△S>0;    B.△H>0,△S<0;   C.△H<0,△S<0;    D.△H<0,△S>0.
②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氢气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225mol•L-1•min-1.CO2的转化率为75%.此温度下的K为$\frac{3}{16}$.

分析 (1)由图A可知,P2较先达到平衡状态,则P2>P1,压强越大,A的转化率越低,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方向移动;由图B可知t1先达到平衡状态,则t1>t2,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①从方程式分析,反应物有4mol气体,生成物有2mol气体,△S<0,据图1分析,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放热,△H<0;
②根据v=$\frac{△c}{△t}$来计算反应速率,根据三行式结合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H}_{3}OH)•c({H}_{2}O)}{c(C{O}_{2})•{c}^{3}({H}_{2})}$计算K,物质的转化率=$\frac{变化量}{初始量}×100%$.

解答 解:(1)①由图A可知,P2较先达到平衡状态,则P2>P1,故答案为:小;
②P2>P1,压强越大,A的转化率越低,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则(a+b)比(c+d)小,故答案为:小;
③由图B可知t1先达到平衡状态,则t1>t2,故答案为:高;
④t1>t2,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吸热,则Q>0,故答案为:正;
(2)①在反应CO2(g)+3H2(g)?CH3OH(g)+H2O(g)中,反应物有4mol气体,生成物有2mol气体,△S<0,据图1分析,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放热,△H<0,故选:C;
②由图2可知,10min达平衡时甲醇的浓度变化量为0.75mol/L,所以v(CH3OH)=$\frac{0.75mol/L}{10min}$=0.075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H2)=3v(CH3OH)=3×0.075mol/(L•min)=0.225mol/(L•min),CO2的转化率为$\frac{1.00mol/L-0.25mol/L}{1.00mol/L}×100%$=75%,
         CO2(g)+3H2(g)?CH3OH(g)+H2O(g),
初始浓度:1        3          0        0
变化浓度:0.75     2.25      0.75      0.75
平衡浓度:0.25     0.75      0.75       0.75
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c(C{H}_{3}OH)•c({H}_{2}O)}{c(C{O}_{2})•{c}^{3}({H}_{2})}$=$\frac{0.75×0.75}{0.25×0.7{5}^{3}}$=$\frac{3}{16}$,
故答案为:0.225;75%;$\frac{3}{16}$.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与图象问题以及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难度中等,注意把握图象曲线的变化趋势,结合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课题组以苯为主要原料,采取以下路线合成利胆药--柳胺酚.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 $→_{HCl}^{Fe}$
(1)对于柳胺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A.1mol柳胺酚最多可以和3molBr2反应  B.不发生硝化反应  C.可发生加成反应  D.可与FeCl3反应
(2)写出A-→B反应所需的试剂浓HNO3/浓H2SO4
(3)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化合物F的结构简式
(5)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写出2种).
①属酚类化合物,且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第三周期元素X、Y、Z、W的最高价氧化物溶于水可得四种溶液,0.01mol/L的这四种溶液pH与该元素原子半径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X>Y>Z>W
B.Y与W形成的化合物分子可能是非极性分子
C.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W>Z>Y>X
D.X和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恰好中和时,溶液呈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或氯化钡溶液时,均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
A.氯化钠B.硫酸镁C.碳酸钠D.氢氧化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关于胶体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胶体中分散质的颗粒大小在10-9~10-7m之间
B.胶体的外观是不均匀的
C.将一束激光照射到胶体中会发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D.胶体可能有不同的颜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已知:在温度t1和t2下,X2(g)和H2反应生成HX的平衡常数如表.
化学方程式K(t1K(t2
F2+H2?2HF1.8×10361.9×1032
Cl2+H2?2HCl9.7×10124.2×1011
Br2+H2?2HBr5.6×1079.3×106
I2+H2?2HI4234
随着卤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仅依据K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已知t2>t1,HX的生成反应是放热反应
B.在相同条件下,平衡时X2的转化率逐渐降低
C.X2与H2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
D.HX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曲线 a 表示放热反应2X(g)?Z(g)+M(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 b 曲线进行,不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
A.恒温恒压时加催化剂B.恒温恒容时X的投入量增加
C.恒压时升高温度D.恒温时减小容器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B.凡是经过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实验室中需配制 2mol•L-1的NaCl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的质量分别是(  )
A.1000 mL,111.2 gB.950 mL,111.2 g
C.任意规格,117.0 gD.1000 mL,117.0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