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向27.2gCu和Cu2O(物质的量之比为2:1)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O3)2 。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 mol/L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恰好完全沉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混合物中Cu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B.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C.原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mol/L
D.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mo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溶液中溶质为NaNO3,n(NaNO3)=n(NaOH)=1.0mol/L×1.0L=1mol,沉淀为Cu(OH)2,质量为39.2g,物质的量为39.2g÷98g/mol =0.4mol,根据铜元素守恒有n(Cu)+2n(Cu2O)=n[Cu(OH)2 ],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n[[Cu(NO3)2]= n[Cu(OH)2 ] =0.4mol。A.令Cu和Cu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二者质量可得:64x+144y=27.2,根据铜元素守恒有:x+2y=0.4,联立方程解得:x=0.2mol,y=0.1mol,正确;B.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3n(NO)=2n(Cu)+2 n(Cu2O),即:3 n(NO)=2×0.2mol+2×0.1mol,解得:n(NO)=0.2mol,所以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C.根据N元素守恒,可知n(HNO3)=, D.根据N元素守恒可知原硝酸溶液n(HNO3)=n(NO)+ n(NaNO3),根据Na元素可知n(NaNO3)=n(NaOH)= 1.0 mol/L×1.0L=1.0mol,所以n(HNO3)= 0.2mol+1.0mol=1.2mol,再根据c=n/V=1.2mol÷0.5L=2.4mol/L,错误;D.根据N元素守恒,可知n剩余(HNO3)+2n [Cu(NO3)2 ]= n(NaNO3),根据Na元素可知n(NaNO3)=n(NaOH)=1.0 mol/L×1.0L=1.0mol;所以剩余(HNO3)=1.0mol-2×0.4mol=0.2mol,正确。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原子,彼此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A. 1s2与2s2的元素
B. M层上有两个电子与N层上有两个电子的元素
C. L层的p轨道有一个空轨道和M层的p轨道上有一个空轨道的元素
D. 2p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与3p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 B. 戊烷(C5H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 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均含有碳碳双键 D.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现象或操作 | 解 释 | |
A | KI淀粉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蓝 | Cl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
B | 浓HNO3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 浓HNO3不稳定,生成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
C |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说明该溶液中含有SO42- |
D | 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 | 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太阳能在催化剂参与下分解水制氢是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绿色化学
B.蔗糖、淀粉、油脂及其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
C.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区分乙醇和乙酸乙酯
D.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选项中关于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不会表现出酸性
B.浓硝酸与浓盐酸按1:3的体积比所得的混合物叫王水
C.硝酸电离出的H+离子,能被锌、铁等金属还原成H2
D.常温下,向浓硝酸中投入铁片,会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鉴定卤代烃中所含卤素原子,现有下列实验操作步骤:①加入AgNO3溶液;②加入少许卤代烃试样;③加热;④加入5 mL 4 mol/L NaOH溶液;⑤加入5 mL 4 mol/L HNO3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②④③① B. ②③① C. ②④③⑤① D. ②⑤③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