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据《天工开物》记载,我国古代以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3)来升炼倭铅(即锌),其原理如图2.已知锌的熔点420℃、沸点906℃.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泥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得到的锌被氧化
B.“锌火”是锌蒸气和一氧化碳在空气的燃烧
C.冶炼时锌变为蒸气在兜室冷凝为固体
D.升炼倭铅过程包含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 “升炼倭铅”的反应:ZnCO3$\frac{\underline{\;500℃\;}}{\;}$CO2↑+ZnO、CO2+C$\frac{\underline{\;>900℃\;}}{\;}$2CO、ZnO+CO$\frac{\underline{\;>907℃\;}}{\;}$Zn(g)+CO2
A.Zn易被空气氧化;
B.CO是可燃性气体,易燃烧;
C.反应区温度达到1100~1300℃,Zn变为蒸气与杂质分离,在“兜室”冷凝为液体;
D.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 解:“升炼倭铅”的反应:ZnCO3$\frac{\underline{\;500℃\;}}{\;}$CO2↑+ZnO、CO2+C$\frac{\underline{\;>900℃\;}}{\;}$2CO、ZnO+CO$\frac{\underline{\;>907℃\;}}{\;}$Zn(g)+CO2
A.Zn易被空气氧化,为防止Zn被氧化而用“泥封”隔绝空气,故A正确
B.“锌火”是未反应完的CO和Zn蒸气从“兜室”逸出燃烧,故B正确;
C.反应区温度达到1100~1300℃,Zn变为蒸气与杂质分离,在“兜室”冷凝为液体流出(冷凝区温度高于Zn的熔点),故C错误;
D.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根据以上分析知,“升炼倭铅”的反应:ZnCO3$\frac{\underline{\;500℃\;}}{\;}$CO2↑+ZnO是分解反应、CO2+C$\frac{\underline{\;>900℃\;}}{\;}$2CO、ZnO+CO$\frac{\underline{\;>907℃\;}}{\;}$Zn(g)+CO2为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能力,知道图中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已知2H2(g)+O2(g)=2H2O(g)△H=-483.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B.已知2C(s)+2O2(g)=2CO2(g)△H=a,2C(s)+O2(g)=2CO(g)△H=b,则a>b
C.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1,则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D.已知P (白磷,s)=P (红磷,s)△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碱性增强
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
C.阴极区溶液pH降低,阳极区溶液pH升高
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322 g Na2SO4•10H2O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B.将含2 mol H2SO4的溶液加水稀释到2 L,所得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C.将1 L 18.4 mol/L的H2SO4溶液加入1 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 mol/L
D.将336 mL HCl气体溶于300 mL水,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利用废旧镀锌铁皮可制备磁性Fe3O4胶体粒子及副产物ZnO.制备流程图如下:

已知:Zn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Al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似.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NaOH溶液处理废旧镀锌铁皮的作用有AB.
A.去除油污       B.溶解镀锌层      C.去除铁锈        D.钝化
(2)调节溶液A的pH可产生Zn(OH)2沉淀,为制得ZnO,后续操作步骤是过滤、洗涤、灼烧.
(3)由溶液B制得Fe3O4胶体粒子的过程中,须持续通入N2,其原因是在N2气氛下,防止Fe2+被氧化.
(4)Fe3O4胶体粒子能否用减压过滤法实现固液分离?不能(填“能”或“不能”),理由是多余
胶体粒子太小,过滤时溶液透过滤纸.
(5)用重铬酸钾法(一种氧化还原滴定法)可测定产物Fe3O4中的二价铁含量.若需配制浓度为0,.010 00mol•L-1的K2Cr2O7标准溶液250 mL,应准确称取0.7350g K2Cr2O7(保留4位有效数字,已知=294.0g•mol-1).配制该标准溶液时,下列仪器中不必要用到的有③⑦(用编号表示).
①电子天平 ②烧杯 ③量筒 ④玻璃棒 ⑤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 ⑦移液管
(6)滴定操作中,如果滴定前装有K2Cr2O7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而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将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Cl、NaCl溶于水,破坏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B.某物质中含有离子键,则该物质在任何条件下均可导电
C.干冰是分子晶体,其气化过程中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D.常温常压下,气态单质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实验装置与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必须使用温度计,且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B.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是从下口进入,上口排出
C.实验中需要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片碎瓷片,防止出现暴沸现象
D.用酒精灯加热时,蒸馏烧瓶必须垫石棉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39.2L,质量为61g.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75mol,其中CO2为0.75mol,CO的质量分数为45.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3.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几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一种黑色粉末状固体,C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实验室中常用E溶液吸收多余的C(图中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与B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2)将ag粉未A加入bmol/L的B的浓溶液cL中加热完全溶解,反应中转移电子d个,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NA可表示为$\frac{87d}{2a}$.
(3)将B的浓溶液与H的浓溶液混合,立即产生大最气体C,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Cl-+2H+═Cl2↑+H2O.
(4)某课外小组的同学用E溶液吸收C,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向吸收液中持续通入SO2气体.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如下现象:
①开始时,溶液上方出现白雾,试纸a变红.甲同学认为是HCl使a变红,乙同学不同意甲的观点,乙同学认为使a变红的是SO2(或H2SO3)(写出一种即可).
②片刻后,溶液上方出现黄绿色气体,试纸b变蓝.用离子方程式解释b变蓝的原因:Cl2+2I-=2Cl-+I2 
③最终试纸b褪色.同学们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两种:一是I2有还原性,黄绿色气体等物质将其氧化成IO3-,从而使蓝色消失;二是SO2有氧化性,能将I2还原成I-,从而使蓝色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