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1mol下列物质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的是(  )
A.水蒸气B.溴蒸气C.三氧化硫气体D.一氧化氮气体

分析 1mol物质若在标况下体积为22.4L,则此物质的摩尔体积为22.4L/mol,则此物质必须为气体,据此分析.

解答 解:1mol物质若在标况下体积为22.4L,则此物质的摩尔体积为22.4L/mol,则此物质必须为气体.
A、水在标况下为液态/固态,故A错误;
B、溴在标况下为液态,故B错误;
C、三氧化硫标况下为固态,故C错误;
D、NO标况下为气体,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和适用条件,难度不大,注意的是气体摩尔体积只适用于气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NaA1O2溶液中:K+、HCO3-、SO42-、NH4+
B.在饱和氯水中:C1-、Na+、NO3-、Al3+
C.在KSCN溶液中:NO3-、Fe3+、SO42-、Na+
D.在c(H+)/c(OH-)=1×10-14的溶液中:SO32-、Na+、ClO-、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关于F、Cl、Br、I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
C.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D.单质的颜色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可以用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速率.错(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变化正确的是(  )
A.酸性 HClO4>HNO3>H3PO4>H2SiO3B.稳定性H2S>HCl>HBr>HI
C.熔点 Rb>K>Na>LiD.溶解性NaHCO3>Na2CO3>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氨水B.硝酸C.氢氟酸D.卤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I)某种非金属单质加入浓NaOH溶液,可产生气体,该单质的化学式是Si,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是Si+2NaOH+H2O=Na2SiO3+2H2↑;某种化学肥料受热分解成三种物质,其名称是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NH4HCO3$\frac{\underline{\;\;△\;\;}}{\;}$CO2↑+NH3↑+H2O.
(II)某中学的两个化学实验员分别准备出如图甲、乙两套实验装置制取氨气:

(1)两装置中较好的一套是乙,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a(OH)2+2NH4Cl$\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2)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变蓝,则说明氨气已收集满.
(3)用该方法收集一瓶氨气,组成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引发喷泉的原理不同的方法有两种,具体操作是打开夹子,用热毛巾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形成喷泉、打开夹子,用冷的毛巾捂住烧瓶,使烧瓶中压强减小,烧杯中水进入导管直至进入烧瓶,与烧瓶内氨气接触,氨气易溶于水,从而引发烧瓶内压强减小,产生喷泉.
(4)用丁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气后,再通入空气,将红热的铂丝插入丁装置中,锥形瓶中发生了多个化学反应,发生反应的方程式分别是(可不填满):
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2NO+O2=2NO2;空;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浓度、同体积的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 pH=7
B.0.1 mol•L-1 NH4Cl 溶液与 0.1 mol•L-1氨水等体积混合(pH>7):c(NH3•H2O)>c(NH4+)>c(Cl-)>c(OH-
C.0.1 mol AgCl 和 0.1 mol AgI 混合后加入水中,所得溶液 c(Cl-)=c(I-
D.向 0.10 mol•L-1 Na2SO3溶液中通 SO2气体至溶液 pH=7:c(Na+)<2[c(SO23-)+c(HSO3-)+c(H2S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某同学探究第三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
(1)请你帮助该同学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有关反应的方程式或结论
①取磨光后镁条与铝条,分别投入稀盐酸中Mg+2HCl=MgCl2+H2
2Al+6HCl=2AlCl3+3H2
说明金属性的强弱顺序为:Mg>Al
②向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逐滴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与Mg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AlCl3溶液反应先产生白色沉淀,而后沉淀完全溶解AlCl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
③向新制的Na2S溶液中滴入新制的氯水生成淡黄色的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Cl2=S↓+2NaCl
④向各为1mol/L的H2SO4、H3PO4溶液中投入镁条镁与H2SO4反应更剧烈,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说明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为:S>P
(2)综合以上实验,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S>P.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