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为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I:反应产物的定性探究,按如图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

(1)A装置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F装置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2+2OH-=SO32-+H2O;B装置中的现象是白色粉末变蓝色.
(2)实验过程中,能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的现象是D装置中黑色固体颜色无变化,E装置中溶液褪色.
(3)实验结束时,撤去所有酒精灯之前必须完成的实验操作是拉起铜丝,关闭K1,K2
(4)实验结束后,证明A装置试管中反应所得产物是否含有铜离子,需将溶液稀释,操作方法是将A装置中冷却的混合溶液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观察是否有蓝色出现.
实验Ⅱ:反应产物的定量探究
(5)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过程中,发现有黑色物质出现,且黑色物质为Cu2S.产生Cu2S的反应为aCu+bH2SO4$\frac{\underline{\;\;△\;\;}}{\;}$cCu2S+dCuSO4+e H2O,则a:b=5:4.
(6)为测定硫酸铜的产率,将该反应所得溶液中和后配制成250.00mL溶液,取该溶液25.00mL加入足量KI溶液中振荡,生成的I2恰好与20.00mL  0.30mol•L-1的Na2S2O3溶液反应,若反应消耗铜的质量为6.4g,则硫酸铜的产率为60%.  (已知2Cu2++4I-=2CuI+I2,2S2O32-+I2=S4O62-+2I-)【注:硫酸铜的产率指的是硫酸铜的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的比值】

分析 加热条件下,Cu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水具有挥发性,温度越高挥发性越强,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硫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干燥二氧化硫气体;氢气具有还原性,能将黑色的氧化铜粉末还原为红色Cu;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且有毒,不能直接排空,可以用碱性溶液吸收,
(1)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硫和NaOH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
(2)实验过程中,要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只要证明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不含氢气即可;
(3)实验结束时,撤去所有酒精灯之前要防止倒吸;
(4)铜离子在水溶液中呈蓝色,根据溶液颜色判断是否含有铜离子;
(5)根据转移电子及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从而确定a、b关系;
(6)根据2Cu2++4I-=2CuI+I2、S2O32-+I2=S4O62-+2I-得2Cu2+~I2~S2O32-,根据铜离子和硫代硫酸根离子之间的关系式计算.

解答 解:(1)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则A装置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和NaOH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SO2+2OH-=SO32-+H2O;水具有挥发性,升高温度促进其挥发,所以生成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能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所以B装置中的现象是:白色粉末变蓝色,
故答案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SO2+2OH-=SO32-+H2O;白色粉末变蓝色;
(2)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利用元素化合价变化生成的产物分析判断,若生成氢气,D装置会黑色变化为红色,若生成二氧化硫E装置中品红会褪色,所以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的实验现象是,D装置中氧化铜黑色不变化,说明无氢气生成,E装置中品红试液褪色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硫气体,
故答案为:D装置中黑色固体颜色无变化,E装置中溶液褪色;
(3)实验结束时,拉起铜丝,撤去所有酒精灯之前必须完成的实验操作是关闭K1,K2,防止CE中的溶液倒吸,炸裂玻璃管,
故答案为:拉起铜丝,关闭K1,K2
(4)验证生成的溶液中含有铜离子,需要把试管中的液体倒入水中溶解,观察是否出现蓝色溶液,将A装置中冷却的混合溶液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出现蓝色溶液证明含有铜离子,
故答案为:将A装置中冷却的混合溶液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观察是否有蓝色出现;
(5)aCu+bH2SO4$\frac{\underline{\;\;△\;\;}}{\;}$cCu2S+dCuSO4+e H2O中,Cu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2价、S元素化合价由+6价变为-2价,转移电子数为6,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及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5Cu+4H2SO4$\frac{\underline{\;\;△\;\;}}{\;}$Cu2S+3CuSO4+4H2O,所以a:b=5:4,
故答案为:5:4;
(6)根据2Cu2++4I-=2CuI+I2、2S2O32-+I2=S4O62-+2I-得2Cu2+~I2~2S2O32-
设制得的溶液中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mol/L,
2Cu2+~I2~2S2O32-
2mol       2mol
0.025xmol  (0.3×0.02)mol
2mol:2mol=0.025xmol:(0.3×0.02)mol
x=$\frac{2×(0.3×0.02)}{2×0.025}$=0.24mol/L,
则250mL溶液中n(Cu2+)=0.24mol/L×0.25L=0.06mol,参加反应的n(Cu)=$\frac{6.4g}{64g/mol}$=0.1mol,
则硫酸铜的产率=$\frac{0.06mol}{0.1mol}$=60%,
故答案为:60%.

点评 本题以浓硫酸和铜的反应为载体考查性质实验方案设计,涉及气体制取、气体检验、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程式的计算等知识点,综合性较强,明确反应原理及基本操作是解本题关键,知道二氧化硫、氢气的检验方法及顺序,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名句“春天时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泪”成分分别是(  )
A.纤维素  脂肪B.蛋白质  油脂C.蛋白质  液态烃D.纤维素  液态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H2O(g)-→H2O(l)该过程放出大量的热,但该过程不是放热反应
C.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D.对于如图所示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28 g乙烯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2NA
B.1L0.1mol•L-1的NaHSO3溶液HSO3-和SO42-离子数之和为0.1NA
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36.5 g氯化氢气体,断裂共价键总数为2NA
D.由H2O2制得2.24LO2(标准状况).转移电子数为0.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我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已知二羟甲戊酸是生物合成青蒿素的原料之一,下列关于二羟甲戊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B.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水解反应
C.标准状况下1mol该有机物可以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22.4L H2
D.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产物的分子式为C8H16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一定条件下1molC3H8发生如下反应:①C3H8→C2H4+CH4②C3H8→C3H6+H2如果C3H8的转化率为80%,且混合气体中m(CH4)=m(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5.2
B.两种烯烃物质的量之比,即n(C2H4)/n(C3H6)为1:1
C.将混合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增重128g
D.两种烯烃物质的量之和,即n(C2H4)+n(C3H6)为0.8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元素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其 周期数的两倍,元素Y和W分别形成的A2B型氢化物均为V形分子,元素Z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元素中最大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素Z、W的简单离子半径:Z>W
B.元素X与氢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
C.由这些元素形成的三原子分子中,空间结构为直线形的有XY2、XW2、WY2
D.元素Y与Z可形成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渐滴加氨水,开始形成蓝色沉淀,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
B.在[Cu(NH34]2+离子中,Cu2+是配位原子,NH3是配体
C.在[Cu(NH34]2+离子中,Cu2+给出孤对电子,NH3提供空轨道
D.沉淀溶解后,将会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离子[Cu(NH3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Na、NaOH、NaHCO3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该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判断方法为每1mol羟基或1mol羧基耗1molNa; 每1mol酚羟基或1mol羧基耗1molNaOH;每1mol羧基耗1mol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