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欲在实验室中对Fe3+与I-的反应进行探究,实现Fe2+与Fe3+的相互转化。
(1)该同学最初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如下:
编号 | 操作 | 现象 |
Ⅰ | 先向2 mL 0.1 mol·L-1 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新制氯水 | |
Ⅱ | 先向2 mL 0.1 mol·L-1 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0.1 mol·L-1 KI溶液 | 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变成血红色;滴加KI溶液后,血红色无明显变化 |
①实验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eCl2溶液与新制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分析了导致实验Ⅱ现象的可能原因,并对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如下:
编号 | 操作 | 现象 |
Ⅲ | 向2 mL 0.1 mol·L-1 KI溶液中滴加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 | 滴加FeCl3溶液后,溶液变成黄色;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变成血红色 |
根据实验Ⅲ,该同学认为Fe3+有可能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请结合实验现象用简明的文字说明他得出上述结论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认为需要进一步设计实验,证明根据实验Ⅲ中现象得出的结论。请补全下表中的实验方案:
编号 | 操作 | 预期现象及结论 |
Ⅳ | 向2 mL 0.1 mol·L-1 KI溶液中滴加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__________ |
(4)上述实验结果表明,Fe3+有可能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查阅资料知,参加反应的Fe3+与I-的物质的量相同。该同学结合上述实验结论,分析了实验Ⅲ中加入KSCN后溶液变红的原因,认为Fe3+与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实验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Ⅰ烧杯中铁片表面有气泡,Ⅱ烧杯中铜片表面有气泡 | 活动性:Al>Fe>Cu |
B | 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 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物是NO |
C | 试管b比试管a中溶液的红色深 |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D | 长颈漏斗内液面高于烧瓶内液面且保持不变 | 装置气密性良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烯烃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碳碳双键断裂,如:R1CH===CHR2,被氧化为被氧化为,由此推断分子式为C4H8的烯烃在该条件下的氧化产物有( )
A.2种 B.3种 C.4种 D.6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
B.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价
C.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化合价均不同
D.金属单质在常温下均是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解Cu的常见化合物性质,运用类比的思想提出如下问题,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①通常情况下,+2价Fe不如+3价Fe稳定,+1价Cu也不如+2价Cu稳定吗?
②CuO能被H2、CO等还原,也能被NH3还原吗?
实验方案 (1)解决问题①的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取98 g Cu(OH)2固体,加热至80 ℃~100 ℃时,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到1 000 ℃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A。冷却后称量,A的质量为72 g。向A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容器内还有红色固体存在。据此可推得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为常见气体的制备、干燥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及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请从中选择合适的药品和仪器装置回答问题。
①制取干燥的NH3并还原CuO,所选仪器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________。
②制取NH3可选用下列药品中的________。
A.NH4Cl和Ca(OH)2 B.NH4HCO3
C.浓氨水和生石灰 D.浓氨水和固体烧碱
③若CuO能被NH3还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方案(1)”,得出的+1价Cu和+2价Cu稳定性大小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学生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操作 | 现象 |
取4g漂粉精固体,加入100mL水 | 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略有颜色 |
过滤,测漂粉精溶液的pH | 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后褪色 |
i. 液面上方出现白雾; ii. 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 iii. 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 |
(1)C12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是 。
(2)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 。
(3)向水中持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雾。推测现象i的白雾由HC1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
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
b.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
① 实验a目的是 。
②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1,理由是 。
(4)现象ii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1-发生反应。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 。
(5)将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
①向沉淀X中加入稀HC1,无明显变化。取上层清液,加入BaC1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X中含有的物质是 。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iii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Y既能与X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 )
X | Y | Z | |
① | NaOH溶液 | Al(OH)3 | 稀硫酸 |
② | KOH溶液 | SiO2 | 稀盐酸 |
③ | O2 | N2 | H2 |
④ | FeCl3溶液 | Cu | 浓硝酸 |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 | 烧杯中有铜无铁 | B. | 烧杯中有铁无铜 | C. | 烧杯中铁、铜都有 | D. | 烧杯中铁、铜都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肼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某探究小组利用下
列反应制取水合肼(N2H4·H2O)。
CO(NH2)2+ 2NaOH + NaClO = Na2CO3 + N2H4·H2O + NaCl
实验一: 制备NaClO溶液。(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1)配制30%NaOH溶液时,所需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有 (填标号)。
A.容量瓶 B.烧杯 C.烧瓶 D.玻璃棒
(2) 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 因后续实验需要,需利用中和滴定原理测定反应后锥形瓶中混合溶液的NaOH的浓
度。请选用所提供的试剂(H2O2溶液、FeCl2溶液、0.1000mol·L-1盐酸、酚酞试液),设计实
验方案。 。
实验二: 制取水合肼。(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控制反应温度,将分液漏斗中溶液缓慢滴入三颈烧瓶中,充分反应。加热蒸馏三颈烧瓶内的溶液,收集108~114℃馏分。(已知:N2H4·H2O + 2NaClO = N2↑ + 3H2O + 2NaCl)
(4)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是 (填标号)。
A.CO (NH2) 2溶液 B.NaOH和NaClO混合溶液
选择的理由是 。
实验三: 测定馏分中肼含量。
称取馏分5.000g,加入适量NaHCO3固体,加水配成250mL溶液,移出25.00mL,用0.1000mol·L-1的I2溶液滴定。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保持在6.5左右。(已知:N2H4·H2O + 2I2 = N2↑+ 4HI + H2O)
(5)滴定过程中,NaHCO3能控制溶液的pH在6.5左右,原因是 。
(6)实验测得消耗I2溶液的平均值为18.00mL,馏分中水合肼(N2H4·H2O)的质量分数
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