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在t℃时,Ag2CrO4的Ksp为1×10-9 | |
B. | 在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K2CrO4可使溶液由Y 点到X点 | |
C. | 在t℃时,AgCl的溶解度大于Ag2CrO4 | |
D. | 在t℃时,以0.01 mol/L AgNO3溶液滴定20mL未 知浓度的KCl溶液,可用K2CrO4做指示剂 |
分析 A.由图中纵横坐标可知离子浓度,Ksp为离子浓度幂之积;
B.由Y 点到X点时c(CrO42-)不变;
C.结合Ksp计算浓度,比较溶度积;
D.待AgCl定量沉淀后,过量的一滴AgNO3溶液即与K2CO4反应.
解答 解:A.曲线上的点是沉淀溶解平衡,Ag2CrO4的沉淀溶剂平衡为Ag2CrO4(s)?2Ag+CrO42-,Ksp=c2(Ag+)c(CrO42-)=(10-3)2×10-6=10-12,故A错误;
B.在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K2CrO4仍为饱和溶液,c(CrO42-)增大,而c(Ag+)减小,点仍在曲线上,所以在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K2CrO4不能使溶液由Y点变为X点,故B错误;
C.由t℃时AgCl的Ksp=2×10-10,由A 知Ag2CrO4的Ksp为1×10-12,则c(AgCl)=$\sqrt{Ksp(AgCl)}$=$\sqrt{2×1{0}^{-10}}$=1.41×10-5,而c(Ag2CrO4)=$\root{3}{\frac{Ksp(A{g}_{2}Cr{O}_{4})}{4}}$=$\root{3}{\frac{1{0}^{-12}}{4}}$=$\frac{\root{3}{2}}{2}$×10-4,所以在t℃时,AgCl的溶解度小于Ag2CrO4,故C错误;
D.用AgNO3溶液滴定过程中,由于AgCl的溶解度小,AgCl先沉淀出来,待AgCl定量沉淀后,过量的一滴AgNO3溶液即与K2CO4反应,形成Ag2CrO4橙红色沉淀,则有橙红色沉淀生成时即达到终点,所以能采用K2CrO4溶液为指示剂,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为高频考点,把握曲线上的点为平衡点、溶解平衡移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C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铝制器皿可长时间盛放咸菜等腌制食品 | |
B. | 硝酸与铁发生化学反应,不可用铁制容器盛装浓硝酸 | |
C. |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用热的纯碱溶液除去油脂 | |
D. | H2与Cl2光照发生爆炸,工业上不能用H2与Cl2做原料生产H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相同条件下,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能自发进行 | |
B. | 升高温度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其原因是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 |
C. | 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平衡一般向生成更难溶物质的方向移动 | |
D. | 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必发生变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若图一t2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则反应的△H增大 | |
B. | 图一t2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了温度或增大了压强 | |
C. | 图二t1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了温度或增大了压强 | |
D. | 若图二t1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减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X | Y | Z | |
① | NaOH溶液 | Al(OH)3 | 稀硫酸 |
② | KOH溶液液 | Na2CO3 | 稀盐酸 |
③ | CO2 | Na2O2 | H2O |
④ | FeCl3溶液 | Cu | 稀硫酸 |
A. | ①③ | B. | ①④ | C. | ②④ | D. | ②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 B. | 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 ||
C. | 容器内温度降低 | D. | 某反应物的体积百分含量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X | A | M |
Y | Z | N |
A. | X的单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 |
B. | X、Y、Z三种元素中Y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半径最大 | |
C. | 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A元素 | |
D. | A单质通入NaZ溶液中,根据反应现象可证明A、Z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Na2O可以溶于冷水,MgO也可以溶于冷水 | |
B. | Al(OH)3、Cu(OH)2受热易分解,则Fe(OH)3受热也易分解 | |
C. | CaC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O2,推测CaS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SO2 | |
D. | 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则Fe可与I2反应生成FeI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