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向KI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 | 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 碘易溶于CCl4,难溶于水 |
B | 向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 | 溶液不变红 | 稀硫酸不能氧化Fe2+ |
C | 将SO2通入Ba(N03)2溶液中 | 无明显现象 | SO2与Ba(NO3)2不反应 |
D | 葡萄糖溶液与新制Cu(OH)2混合加热 | 生成砖红色沉淀 | 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碘化钾为无色,且碘化钾不溶于四氯化碳;
B.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亚铁离子,溶液会变红;
C.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溶液呈酸性,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能够氧化二氧化硫,会生成硫酸钡沉淀;
D.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够与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解答 解:A.向KI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溶液中不存在碘单质,混合液不会分层,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故A错误;
B.向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能够氧化Fe2+,溶液会变成棕黄色,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故B错误;
C.将SO2通入Ba(N03)2溶液中,二者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NO气体,溶液变浑浊,SO2与Ba(NO3)2能够发生反应,故C错误;
D.葡萄糖溶液与新制Cu(OH)2混合加热,生成了砖红色沉淀,证明了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该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常见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物质的鉴别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阴极 | |
B. | 电解精炼铜时,溶液浓度基本不变 | |
C. | 在铁制容器上镀铜时,可用CuSO4溶液作电镀液 | |
D. | 在铁制容器上镀铜时,铁制容器连接外接电源的正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8H2O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 | |
B. | 1molFe与足量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3NA | |
C. | 标准状况下,22.4L等物质的量的CO2和O2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数为2NA | |
D. | 2mol•L-1NaCl溶液中含有Na+个数为2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原子数目相等的三种气体,质量最大的是Z | |
B. | 相同条件下,同质量的三种气体,气体密度最小的是X | |
C. | 若一定条件下,三种气体体积均为2.24L,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一定均为0.1mol | |
D. | 同温下,体积相同的两容器分别充2gY气体和1gZ气体,则其压强比为2: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压强(Pa) | 4×105 | 6×105 | 10×105 | 20×105 |
D的浓度(mol/L) | 0.085 | 0.126 | 0.200 | 0.44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向溶液中加入0.245g Cu(OH)2 | B. | 向溶液中加入0.31gCuCO3 | ||
C. | 向溶液中加入0.0025 molH2SO4 | D. | 向溶液中加入0.2gCu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