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用下列气体和液体进行喷泉实验,最终液体一定不能充满烧瓶的是(  )
A.NO2、O2混合气体和H2OB.SO2和NaOH溶液
C.NH3和H2OD.NO2和H2O

分析 进行喷泉实验,最终液体能充满烧瓶,说明气体能被溶液全部吸收,结合气体和溶液的性质判断解答.

解答 A.4:1的NO2与O2和水,4NO2+O2+2H2O=4HNO3,能形成喷泉,烧瓶能充满液体,故A不选;
B.二氧化硫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完全被吸收,能形成喷泉,烧瓶能充满液体,故B不选;
C.氨气极易溶于水,完全被吸收,能形成喷泉,烧瓶能充满液体,故C不选;
D.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NO不溶于水,不能充满烧瓶,故D选;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装置综合,为高频考点,把握喷泉实验的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物质性质及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气体极易溶于液体或气体极易与液体反应可形成喷泉,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取Xg镁和铝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B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VmLCmol/L氢氧化钠溶液,使金属离子刚好沉淀完全,得到的沉淀质量为Yg.再将得到的沉淀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得到固体Pg.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frac{5}{3}$X<P<$\frac{17}{9}$XB.P=X+$\frac{V•C}{12.5}$C.Y=X+V•CD.C=$\frac{1000B}{11.2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且与表中条件也匹配的是(  )
选项XYZ箭头上为反应条件或试剂
AFeFeCl2FeCl3①通入少量Cl2
BNa2CO3NaClNaHCO3②先通CO2、再通过量NH3
CSiO2Na2SiO3H2SiO3③加热
DNaAlO2Al(OH)3Al2O3④加H2O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W与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Z原子的L层电子数比其最外层电子数多5,W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三种营养元素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质的沸点:W>XB.Y的最高化合价为+7
C.原子半径:r(W)<r(X)<r(Y)<r(Z)D.W、X、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汽车尾气是城市主要空气污染物,研究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是保护环境的首要任务.
(1)汽车内燃机工作时发生反应N2(g)+O2(g)?2NO(g),是导致汽车尾气中含有NO的原因之一.T0℃时将等物质的量的N2(g)和O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图1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T0℃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
a.温度T0℃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4({c}_{0}-{c}_{1})^{2}}{{{c}_{1}}^{2}}$
b.温度T0℃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c.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充入了NO气体
d.若曲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H>0
(2)汽车安装尾气催化转化器可将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转化成无毒物质,反应为:2NO(g)+2CO(g)?N2(g)+2CO2(g)△H.某科研小组为了探究催化剂的效果,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表:
时间/s012345
c(NO)/(×10-4mol•L-110.04.502.501.601.001.00
c(CO)/(×10-3mol•L-13.603.052.852.762.702.70
①2~3s间的平均反应速率v(N2)=4.5×10-5mol•L-1•S1
②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5000.
③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固体催化剂的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下图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CO2的浓度随温度(T)、催化剂表面积(S)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由此可知该反应的△H<0(填“>”“<”),原因是温度T1到达平衡的时间短,反应速率快,故温度T2<T1,温度越高,平衡时CO2的浓度越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0.
若催化剂的表面积S1>S2,在图2中画出c(CO2)在T1、S2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④假设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能提高NO转化率的措施是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或缩小容器的体积.
(3)用NH3还原NOx生成N2和H2O也可以减少污染.现有NO、NO2的混合气3L,可用同温同压下3.5L的NH3恰好使其完全转化为N2,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化学家们合成了一种新物质:五星烷,其键线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五星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五星烷与己烷互为同系物B.五星烷的化学式为C15H20
C.五星烷分子中含有7个五元环D.五星烷的一氯代物有5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将乙醇1mol(其中的羟基氧用 18O 标记)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下与足量乙酸充分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可能生成90g 乙酸乙酯B.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18O
C.可能生成61.6g 乙酸乙酯D.生成的水分子中一定含有18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工厂废水中含游离态氯,通过下列实验测定其浓度.
①取水样1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10.0mL KI溶液(足量),滴入指示剂2~3滴.
②取一滴定管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洗净,然后注入0.01mol•L-1 Na2S2O3溶液,调整液面,记下读数.
③将锥形瓶置于滴定管下进行滴定,发生的反应为:I2+2Na2S2O3=2NaI+Na2S4O6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加入的指示剂是淀粉溶液.
(2)步骤②应使用碱式滴定管.
(3)步骤③当待测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不再变化即达终点,若耗去Na2S2O3溶液20.0mL,
则废水中Cl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
(4)Cl2的实际浓度比所测浓度应偏小(“偏大”、“偏小”或“相等”),造成误差的原因是因为步骤②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液(Na2S2O3溶液)润洗,测出的c(Cl2)大于实际浓度.(若认为没有误差,此问不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学生欲通过实验验证Fe2+的性质.
(1)该同学在实验前,依据Fe的还原性,填写了下表.
实验操作预期现象离子方程式
向盛有新制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数滴浓硝酸,振荡试管中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颜色逐渐变黄Fe2++NO3-+2H+=Fe3++NO2↑+H2O
依照表中操作,该同学进行实验,观察到液面上方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但试管中溶液颜色却变为深棕色.为探究溶液变为深棕色的原因,该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2)向原新制FeSO4溶液和反应后溶液中均加入KSCN溶液,前者不变红色,后者变红.该现象的结论是Fe2+被硝酸氧化为Fe3+
(3)查阅资料,发现溶液的深棕色可能是NO2或NO与溶液中Fe3+或Fe2+发生反应而得到的.为此他利用如图装置(气密性已检验,尾气处理装置略)进行探究.

Ⅰ、打开活塞a,关闭b,并使甲装置中反应开始后,观察到丙中溶液逐渐变为深棕色,而丁中溶液并无明显变化.
Ⅱ、打开活塞b、关闭a,一段时间后再停止甲中反应.
Ⅲ、为与I中实验对照,更换丙、丁后,使甲中反应继续,观察到的现象与步骤I中相同.
①铜与足量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装置乙的作用是使NO2转化为NO;
③步骤II的目的是排出乙右侧装置中残留的NO2
④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溶液的深棕色是由NO或NO2与Fe2+作用得到(或不是由NO或NO2与Fe3+作用得到).
(4)该同学重新进行(1)中实验,观察到了预期现象,他的实验操作是向盛有浓硝酸的试管中滴入数滴新制FeSO4溶液,振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