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 2C(g),达到平衡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改变影响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反应速率分别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0~40 min间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

B.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30 min时降低温度,40 min时升高温度

D.8 min前A的反应速率为0.08 mol·L-1·min-1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体积某烃的蒸气完全燃烧生成的CO2比水蒸气少1体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0.1 mol该烃完全燃烧的产物全部被碱石灰吸收,碱石灰增重51.4 g。试解答:

(1)求该烃的分子式;

(2)若该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试写出该烃的结构简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过程的自发性的作用是

   A.判断过程的方向                         B.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

   C.判断过程发生的速率                     D.判断过程的热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A)∶n(B)∶n(C)=2∶2∶1。若保持温度不变,以n(A)∶n(B)∶n(C)=2∶2∶1的比例向该容器中再充入A、B和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刚充入时反应速率υ减小,υ增大        B. 平衡不发生移动

   C.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物质C的质量分数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分子式为C5H10O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种数是(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瓶中盛有适量浓H2SO4,从A口进气可用来干燥NH3

B.从B口进气,用排空气法收集CO2

C.瓶中盛满水,从B口进气,用排水法收集NO2

D.瓶中装满水,A口连接导管并伸入量筒中,从B口进气,用排水法测量生成H2的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实验小组欲探究碳与浓硝酸反应的情况。甲同学设计了图1装置,认为若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就说明碳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以他认为应该检验________(填化学式)的产生来证明碳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为此乙同学查阅相关资料得知“0 ℃时四氧化二氮为液体”,从而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2)为了减少干扰,对于A装置有下面4种操作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填写数字序号)________。

①将炭与浓硝酸一同放在装置中加热;

②先加热浓硝酸,然后将炭投入其中;

③先加热炭,再加入冷浓硝酸;

④先加热炭,再将炭投入冷浓硝酸中。

(3)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装置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装置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经检测C的溶液中还含有少量氮元素,只以NO形式存在,写出生成该离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足量CO2通入KOH和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

积(y)的关系正确的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学生应用如图所示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其中气体X的主要成分是氯气,

杂质是空气和水蒸气。回答下列问题:

(1)该项研究(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与研究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物质性质的方面来看,这样的实验设计还存在事故隐患,事故表现是____________。请在图中的D处以图的形式表明克服事故隐患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