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Ⅰ中破坏的均为极性键 | B. | Ⅱ、Ⅲ、Ⅳ均为放热过程 | ||
C. | Ⅳ中NH2与H2生成NH3 | D. | N2(g)+3H2(g)?2NH3(g)是吸热反应 |
分析 A.I 中破坏的是非极性键;
B.三个过程均是能量降低,所以是放热过程;
C.Ⅵ中是 NH2和H 生成 NH3;
D.由图可知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是放热反应.
解答 解:A.I 中破坏的N2和H2中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故A错误;
B.图象中Ⅱ、Ⅲ、Ⅳ三个过程均是化学键形成的过程,为能量降低的变化,所以是放热过程,故B正确;
C.图象中Ⅵ的变化是 NH2和H 生成 NH3,不是NH2和H2生的反应,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最终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是放热反应,因此△H<0,N2(g)+3H2(g)?2NH3(g)△H<0,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为高频考点,侧重于考查图象分析判断,注意拆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温度/℃ | 0 | 20 | 80 | 100 |
溶解度(g/100g H2O) | 74.4 | 91.8 | 525.8 | 535.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实验序号 | 金属质量 | 金属状态 | c(H2SO4)/mol•L-1 | V(H2SO4)/mL | 溶液温度/℃ | 金属消失的时间/s | |
反应前 | 反应后 | ||||||
1 | 0.10 | 丝 | 0.5 | 50 | 20 | 34 | 500 |
2 | 0.10 | 粉末 | 0.5 | 50 | 20 | 35 | 50 |
3 | 0.10 | 丝 | 0.7 | 50 | 20 | 36 | 250 |
4 | 0.10 | 丝 | 0.8 | 50 | 20 | 35 | 200 |
5 | 0.10 | 粉末 | 0.8 | 50 | 20 | 36 | 25 |
6 | 0.10 | 丝 | 1.0 | 50 | 20 | 35 | 125 |
7 | 0.10 | 丝 | 1.0 | 50 | 35 | 50 | 50 |
8 | 0.10 | 丝 | 1.1 | 50 | 20 | 34 | 100 |
9 | 0.10 | 丝 | 1.1 | 50 | 30 | 44 | 4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可能影响因素 |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①溶液的酸性 | 取少量0.5mol•L-1Fe(NO3)3于试管中,加入几滴3.0mol•L-1HNO3. | 现象:棕黄色溶液颜色变浅; 结论:酸性增强抑制Fe3+水解. |
②溶液的浓度 | 取10mL0.5mol•L-1 Fe(NO3)3于烧杯中,用pH计测得pH1.另取90mL蒸馏水加入烧杯,充分搅拌,再测得pH2. | 现象:pH2-pH1<1(或正确表达) 结论:稀释促进水解(或平衡右移) |
③溶液的温度 | 取少量0.5mol•L-1Fe(NO3)3于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观察溶液颜色 | 现象:加热后溶液颜色变深 结论:升高温度促进Fe3+水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正向是吸热反应,则其逆向必是放热反应 | |
B. | 1 mol A(强酸)与1 mol B(强碱)发生中和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 |
C. | 二次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
D. |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所需时间tM>tN | |
B. | 平衡时cM(I2)=c N(I2) | |
C. | 平衡时I2 蒸气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M>N | |
D. | HI的平衡分解率αM=α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5.5 g•mol-1 | B. | 85 g•mol-1 | C. | 55 | D. | 55 g•mol-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