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A.在一定量AgNO3溶液中,滴加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可制得银氨溶液;
B.配制Cu(OH)2悬浊液:在一定量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
C.水解后加酸至酸性,再检验卤素离子;
D.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至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乙醇易挥发,乙烯、乙醇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E.乙烷中乙烯的含量未知,不能确定通入氢气的量,易引入杂质;
F.三溴苯酚和溴都易溶于苯中;
G.实验室制取乙烯时测的是液体的温度.
解答 解:A.银氨溶液的配制方法:取一洁净试管,加入2 mL 2%的AgNO3溶液,再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故A正确;
B.新制Cu(OH)2悬浊液的配制方法:在试管里加入10%NaOH溶液2 mL,滴入2%CuSO4溶液4~6滴,故B错误;
C.水解后加酸至酸性,再检验卤素离子,则把RX与烧碱水溶液混合加热,将溶液冷却后先加硝酸至酸性,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来检验,故C错误;
D.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至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乙醇易挥发,乙烯、乙醇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不能检验,应除去乙醇,再检验乙烯,故D错误;
E.乙烷中乙烯的含量未知,不能确定通入氢气的量,易引入杂质,且反应在实验室难以完成,故E错误;
F.苯酚和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溶于苯中,应用氢氧化钠溶液除杂,故F错误;
G.实验室制取乙烯时测的是液体的温度,所以必须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以控制反应液的温度,故G正确;
故答案为:AG.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混合物分离提纯、银氨溶液配制、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物质检验等,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原理、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碳原子采用sp3杂化 | |
B. | 氧原子采用sp2杂化 | |
C. | 该有机物属于醇类 | |
D. | 该分子中的13个原子有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离子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 | |
B. | 任何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 | |
C. | 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可能不是酸性氧化物 | |
D. | 仅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但仅由两个非金属原子构成的微粒不含离子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另一种反应物”一定具有还原性 | B. | “另一种反应物”一定只具有氧化性 | ||
C. | 2CuH+3Cl2 $\frac{\underline{\;点燃\;}}{\;}$2CuCl2+2HCl | D. | CuH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X的原子序数一定大于Y | |
B. | 第一电离能Y一定小于X | |
C. | X和Y在形成化合物时,X显负价、Y显正价 | |
D.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X强于HnY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 |
B. | 18O2和18O3互为同素异形体,相同状况下其密度之比为2:3 | |
C. | 过渡元素都是副族元素 | |
D. | 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