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硫铁矿烧渣用硫酸浸取,过滤后滤液中含有硫酸铁、硫酸铝、未反应的硫酸,用活化硫铁矿还原Fe3+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FeCO3调节溶液pH,过滤后在通入空气、调节溶液pH,除去溶液中杂质离子Al3+,过滤浓缩结晶得到FeSO4晶体,
(1)H2SO4与Fe2O3反应生成硫酸铁与水;
(2)用KSCN 溶液检验第Ⅱ步中Fe3+是否完全还原;
(3)根据KspAl(OH)3计算pH=6时溶液里Al3+的浓度,比较一下就可以判断了;
(4)发生反应:4FeCO3+O2 2Fe2O3+4CO2,根据盖斯定律,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乘以适当的系数进行加减,构造目标热化学方程式;
(5)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4Li+FeS2═Fe+2Li2S,正极发生还原反应,FeS2获得电子生成Fe、S2-;
解答 解:硫铁矿烧渣用硫酸浸取,过滤后滤液中含有硫酸铁、硫酸铝、未反应的硫酸,用活化硫铁矿还原Fe3+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FeCO3调节溶液pH,过滤后在通入空气、调节溶液pH,除去溶液中杂质离子Al3+,过滤浓缩结晶得到FeSO4晶体.
(1)H2SO4与Fe2O3反应生成硫酸铁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故答案为:Fe2O3+6H+=2Fe3++3H2O;
(2)KMnO4溶液、K3[Fe(CN)6]溶液可以检验有Fe2+生成,取第Ⅱ步反应中溶液少许与试管中,滴加KSCN 溶液,若溶液不变红色,说明Fe3+完全被还原,故答案为:C;
(3)已知KspAl(OH)3=c(Al3+)c3(OH-)=1.9×10-33,当pH=6时c(OH0=1×10-8mol/L,c(Al3+)=$\frac{KspAl(OH)_{3}}{c^3(OH)}=\frac{1.9×1{0}^{-33}}{(1×1{0}^{-8})^3}=1.9×1{0}^{-9}$mol/L<1×10-5mol•L-1,此时Al3+沉淀完全,故答案为:是;
(4)发生反应:4FeCO3+O22Fe2O3+4CO2,
已知:①4Fe(s)+3O2(g)═2Fe2O3(s)△H=-1648kJ/mol
②C(s)+O2(g)═CO2(g)△H=-393kJ/mol
③2Fe(s)+2C(s)+3O2(g)═2FeCO3(s)△H=-1480kJ/mol
根据盖斯定律,①-③×2+②×4可得4FeCO3(s)+O2(g)=2Fe2O3(s)+4CO2(g),故△H=-1648kJ/mol-2×(-1480kJ/mol)+4×(-393kJ/mol)=-260kJ/mol,
故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4FeCO3(s)+O2(g)=2Fe2O3(s)+4CO2(g)△H=-260kJ/mol,
故答案为:4FeCO3(s)+O2(g)=2Fe2O3(s)+4CO2(g)△H=-260kJ/mol;
(5)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4Li+FeS2═Fe+2Li2S,正极发生还原反应,FeS2获得电子生成Fe、S2-,正极电极反应式为:FeS2+4e-=Fe+2S2-,故答案为:FeS2+4e-=Fe+2S2-.
点评 本题为化学工艺流程题,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检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电极反应式、溶度积计算等,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要求较高,中等难度.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5℃时,等体积的0.1mol•L-1 NaOH溶液与0.1mol•L-1的HX溶液混合 | |
B. | 25℃时,等体积的pH=2盐酸与pH=12的MOH溶液混合 | |
C. | t℃时,等体积0.2mol•L-1 NaHSO4的溶液与0.2mol•L-1 Ba(OH)2溶液混合 | |
D. | t℃时,含NaHSO3和Na2SO3的混合溶液中,存在c(HSO3-)+2c(SO32-)=c(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H2═CH2+HCl$\stackrel{一定条件}{→}$CH3CH2Cl | B. | 2CH3CH3+5O2$\stackrel{点燃}{→}$2CO2+6H2O | ||
C. | ![]() | D. | CH2═CH2+Br2→CH2BrCH2Br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可燃冰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 |
B. | 将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提高煤的综合利用效率 | |
C. | 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 |
D. | 实现资源的“3R”利用观,即:减少资源消耗(Reduce)、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资源的循环再生(Recycle)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只有①② | B. | 只有②③④ | C. | 只有②④ | D. | ①②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