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碳和氮的化合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i(s)+4CO(g)$?_{180~200℃}^{50~80℃}$Ni(CO)4(g),△H<0;
利用该反应可以将粗镍转化为纯度达99.9%的高纯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填字母编号).
A.增加Ni的量可提高CO的转化率,Ni的转化率降低
B.缩小容器容积,平衡右移,△H减小
C.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CO再次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降低
D.当4v[Ni(CO)4]=v(CO)时或容器中混合气体密度不变时,都可说明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2)CO与镍反应会造成含镍催化剂的中毒.为防止镍催化剂中毒,工业上常用SO2将CO氧化,二氧化硫转化为单质硫.
已知:CO(g)+$\frac{1}{2}$O2(g)═CO2(g)△H=-Q1 kJ•mol-1
S(s)+O2(g)═SO2(g)△H=-Q2 kJ•mol-1
则SO2(g)+2CO(g)═S(s)+2CO2(g)△H=-(2Q1-Q2) kJ•mol-1
(3)对于反应:2NO(g)+O2═2NO2(g),向某容器中充入10mol的NO和10mol的O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得NO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P2)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1).
①比较P1、P2的大小关系>;
②700℃时,在压强为P2时,假设容器为1L,则在该条件平衡常数的数值为$\frac{1}{144}$(最简分数形式);
(4)NO2、O2和熔融NaNO3可制作燃料电池,其原理如图2所示.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电极上生成氧化物Y,其电极反应式为NO2+NO3--e-=N2O5;若该燃料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共收集到20mol Y,则理论上需要消耗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224L.

分析 (1)A.因Ni是固体,改变用量对反应物的转化率无影响;
B.一定温度下给定的化学方程式的△H不会随着平衡移动而改变;
C.根据外界条件和该反应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
D.根据不同物质的速率关系判断可逆反应时,应当一正一逆,速率之比等于系数比;
(2)分析目标反应和已知反应,运用盖斯定律即可求得目标反应的△H;
(3)①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NO的转化率增大;
②700℃时,在压强为P2时,由图象知NO平衡转化率为20%,则反应消耗NO2mol,氧气为1mol,生成二氧化氮为2mol,根据平衡时浓度的幂次方之积之比计算K;
(4)据题意,根据通入气体判断两极,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式,根据电池总反应4NO2+O2=2N2O5,求出消耗O2的量.

解答 解:(1)A.Ni是固体,浓度为常数,改变用量对平衡无影响,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故A错误;
B.一定温度下给定的化学方程式的△H不会随着平衡移动而改变,只与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故B错误;
C.因外界条件为恒温恒容、Ni是固体且正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所以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CO,相当于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达平衡后又加压,平衡右移,CO的转化率提高,平衡后其体积分数降低,故C正确;
D.速率关系未说明正、逆,不能判断是否已达平衡;因该反应气体质量增加而容积不变,所以混合气体密度是一个变量,当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平衡,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根据已知:①CO (g)+$\frac{1}{2}$O2(g)=CO2(g)△H=-Q1 kJ•mol-1
②S(s)+O2(g)=SO2(g)△H=-Q2 kJ•mol-1
则运用盖斯定律,SO2(g)+2CO(g)═S(s)+2CO2(g)可由①×2-②得到,则△H=-(2Q1-Q2) kJ•mol-1
故答案为:-(2Q1-Q2) kJ•mol-1
(3)①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NO的转化率增大,根据图象知,相同温度下,p2的转化率大于p1,所以p2>p1,故答案为:p2>p1
②700℃时,在压强为P2时,由图象知NO平衡转化率为20%,则反应消耗NO2mol,氧气为1mol,生成二氧化氮为2mol,平衡时NO为8mol,氧气为9mol,生成二氧化氮为2mol,则K=$\frac{{2}^{2}}{{8}^{2}×9}$=$\frac{1}{144}$;
故答案为:$\frac{1}{144}$;
(4)据题意,通O2一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N2O5+4e-=4NO3-;通NO2一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NO2+NO3--e-=N2O5,根据电池总反应4NO2+O2=2N2O5,收集到20molN2O5需消耗O2为10mol,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
故答案为:NO2+NO3--e-=N2O5;224.

点评 本题以碳和氮的化合物为载体考查化学平衡、热化学方程式及电化学的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铜和稀硝酸的反应:Cu2++4H++2NO3-═Cu2++2NO2↑+2H2O
B.氯气与水反应:Fe3++Cu═Fe2++Cu2+
C.氯化铝溶液加入氨水:Al3++3OH-═Al(OH)3
D.实验室制氯气: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三组各取60mL同浓度盐酸溶液,加入同一种镁铝合金粉末,产生气体,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实验序号
合金质量/mg510770918
气体体积/mL560672672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组和乙组的实验中,盐酸均是过量的
B.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1
C.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丙组中铝的物质的量为0.018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用重结晶法除去某产品中的杂质,为此要选择合适的溶剂,溶剂的下列特点中不可取的是(  )
A.杂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常温时很小,加热时很大
B.在室温时,产品在溶剂中易溶
C.产品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
D.在同一溶剂中,产品比杂质易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工业上可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总反应为:3H2(g)+3CO(g)?CH3OCH3(g)+CO2(g)△H=-246.4kJ/mol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H}_{3}OC{H}_{3})c(C{O}_{2})}{{c}^{3}({H}_{2}){c}^{3}(CO)}$.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变小(填“变大”、“变小”、“不变”)
(2)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该总反应达到平衡,只改变一个条件能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CO的转化率的是cd(填字母代号).
a.降低温度               b.加入催化剂          c.缩小容器体积
d.增加H2的浓度            e.增加CO的浓度
(3)在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 H2、3mol CO,发生反应:
3H2(g)+3CO(g)?CH3OCH3(g)+CO2(g),在10min时刚好达到平衡,此
时测得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mo1•L-1.则:
①衡时n(CH3OCH3)=0.5,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50%.
②达到平衡后,若向容器中再充入1mol H2、1mol CO2,经一定时间达到平衡,反应开始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正)> v(逆)(填“>”“<”或“=”).
③在该反应条件下能判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D(填编号).
A.v(CO)=3v(CO2)        B.生成a mol CO2的同时消耗3a mol H2
C.c(CO2)=c(CO)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E.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F.气体的总质量不再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N2(g)+3H2(g)?2NH3(g)△H=-92.60kJ•mol-1
(1)下列说法能说明上述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是bd(填序号).
a.单位时间内生成2a mol NH3的同时生成3a mol H2
b.单位时间内生成6a mol N-H键的同时生成2a mol H-H键
c.用N2、H2、NH3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1:3:2
d.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
e.容器内的气体密度不变
(2)已知合成氨反应在某温度下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如表数据:根据表中数据计算:
             时间(h)
物质的量(mol)
0246
N21.501.201.001.00
H24.503.603.003.00
NH30m1.001.00
①反应进行到4h时放出的热量为46.30.
②根据计算可得m=0.6,0~2h内NH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mol/(L•h),.
③此温度下反应:2NH3?N2+3H2的化学平衡常数K=6.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所示,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其中各试剂瓶装的试剂为:B(氢硫酸)、C(溴化亚铁溶液)、D(碘化钾淀粉溶液)、E(混有二氧化硫的氯化钡溶液)、F(水)、H(紫色石蕊溶液).

(1)A是氯气发生装置,其化学反应方程是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2)Ⅰ中b瓶内加入的液体最好是饱和食盐水.
(3)用图示的Ⅱ或Ⅲ代替Ⅰ是否可行?Ⅱ可行,Ⅲ不行.简要说明理由Ⅱ与Ⅰ原理相同,而Ⅲ中因c瓶口密封,体积不能改变,增大压强会有危险
(4)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酒精灯,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和Ⅰ处活塞,让氯气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G处酒精灯,回答下列问题:
①怎样证明氯气已充满了整个装置?观察当整个装置内充满黄绿色气体时,说明氯气已充满整个装置.
②下列装置中的现象是C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深红棕色;D溶液变蓝;E生成白色沉淀;F溶液呈现浅黄绿色.
(5)G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炭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写出G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O+2Cl2$\frac{\underline{\;加热\;}}{\;}$CO2↑+4HCl↑.装置F的作用是向G中提供反应所需的水蒸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各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A.④>②>①>③B.①>④>②>③C.④>②>③>①D.③>②>④>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装置①精炼铜,则a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B.用装置①进行电镀,镀件接在b极上
C.装置②的总反应是:Cu+Fe3+═Cu2++Fe
D.装置③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