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体是
①CO、O2 ②C12、CH4 ③NO2、O2 ④N2、H2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陕西省宝鸡市高一4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和化合物类型都相同的是
A.SO2和H2O B.CO2和Na2CO3
C.KOH和NaCl D.NaCl和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甘肃省天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过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
A.7.8 g过氧化钠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0.2NA
B.2H2O2(l)=2H2O(l)+O2(g) ΔH=98.2 kJ·mol1,ΔS=70.5 J·mol1·K1,该反应低温能自发进行
C.过氧化氢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1 mol过氧化氢得到2NA电子
D.在含有NH4+ 、Ba2+、Cl—、NO3—离子的溶液 加入少量过氧化钠以上各离子量几乎不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期末练习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其中Y是单质。
SO 2(g) + 2CO(g) 2X(g)+Y(l)
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超灵敏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SO2和CO浓度如下表: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c(SO2)/mol·L-1 | 1.00 | 0.50 | 0.23 | 3.00×10-37 | 3.00×10-37 |
c(CO)/mol·L-1 | 4.00 | 3.00 | 2.46 | 2.00 | 2.00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CO2
B.前1s内v(X)= 1.00 mol·L-1·s-1
C.该回收原理运用了SO 2的还原性
D.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数值是3.33×10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4月模拟练习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Ⅰ.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它可通过不同化学反应分别制得B、C和D三种物质。
(1)B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
(2)AC的反应类型是 ;A~D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
(3)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芳香族化合物H常用作防腐剂,H可利用下列路线合成:
已知:①A是相对分子质量为92的烃;
②
③(R1、R2表示氢原子或烃基)。
④ D的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其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两种不同位置的氢原子),且峰面积之比为1:1。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____种。
①分子中含有苯环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3)检验F中含氧官能团的试剂为_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由F→G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4)H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4月模拟练习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生成白色胶状沉淀:Al3++ 3NH3·H2O=Al(OH)3↓+ 3
B.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镁以除去氯化镁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铁:Fe3+ + 3OH-=Fe(OH)3↓
C.常温下0.1mol/L 氯化铵溶液pH=5:NH4++H2O NH3·H2O+ H+
D.电解精炼铜时阳极铜溶【解析】
Cu-2e-=Cu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上海市五校高三第二学期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铅的冶炼大致过程如下:①富集:将方铅矿(PbS)进行浮选;②焙烧:2PbS+3O2 2PbO+2SO2;③制粗铅:PbO+CPb+CO↑;PbO+COPb+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浮选法富集方铅矿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方铅矿焙烧反应中,PbS是还原剂,还原产物只有PbO
C.整个冶炼过程中,制取1 mol Pb共转移2 mol电子
D.将1 mol PbS完全冶炼成Pb理论上至少需要6 g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2015浙江省高二4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机物的命名中,正确的是
A.3—甲基—1—丁烯 B.2—乙基丁烷
C.2,2—二甲基—4—丁醇 D.2,3,3—三甲基丁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