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研究物质的合成或制备是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某实验小组探究实验室制备无水氯化镁的方法,设计了以下装置(如图1)

①分液漏斗中的A物质是浓硫酸(填试剂名称).
②利用中学常见的仪器,在答题卡中补充完整实验装置(不必画出夹持装置).可选择的试剂有:稀NaOH溶液、无水氯化钙、稀硫酸、浓硫酸.
③假设实验过程中MgCl2?6H2O未水解,不用任何试剂用最简单的方法检验MgCl2?6H2O是否完全转化为MgCl2.写出实验方法称量所得产物质量,若质量为$\frac{95m}{203}$g,说明MgCl2?6H2O完全转化为MgCl2,否则未完全
④工业生产中得到无水氯化镁可用于电解制备镁单质,电解装置中,镁在阴极析出.
(2)实验室制备并收集纯净乙烯
①有的同学通过乙醇发生消去反应进行实验.除乙醇外,所需的试剂或用品(不包括仪器)有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沸石.
②有的同学探究其它制备乙烯的方法,他设计了以下装置制备乙烯.实验结果是量筒内壁附着较多无色油状液体,且得到很少量的气体,请分析气体产率很低的原因主要是加热温度过高,溴乙烷大量挥发,也可能是溴乙烷发生副反应等.为增大气体产率,在图2装置的基础上,提出一点改进措施:增加冷凝回流装置等.
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该实验很可能发生的问题是容易发生倒吸.

分析 (1)加热氯化镁晶体失去结晶水得到无水氯化镁,由于氯化镁易水解,应在HCl氛围中加热分解,A中液体为浓硫酸,与圆底烧瓶中浓盐酸混合,发生大量的热,利用HCl逸出,洗气瓶中浓硫酸干燥HCl,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中HCl,防止污染空气,注意防止倒吸,还要防止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蒸气导致氯化镁水解,尾气处理装置与加热装置之间需要连接盛放氯化钙的干燥管(或盛放浓硫酸的洗气瓶);
③称量加热后固体的质量可以判断氯化镁晶体是否完全分解;
④电解熔融氯化镁生成Mg单质,Mg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应电解池阴极析出;
(2)①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反应中会发生副反应,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生成,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除去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液体加热需要防止暴沸,还需要加入沸石;
②方案中利用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利用图中装置制备乙烯,实验结果是量筒内壁附着较多无色油状液体,且得到很少量的气体,说明生成乙烯很少,大量的溴乙烷挥发,可以可以增加冷凝回流装置,有利于溴乙烷冷凝回流,可以利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温度,减少溴乙烷挥发,反应会生成HBr,HBr极易溶于水,利用排水法收集乙烯,会发生倒吸.

解答 解:(1)加热氯化镁晶体失去结晶水得到无水氯化镁,由于氯化镁易水解,应在HCl氛围中加热分解,A中液体为浓硫酸,与圆底烧瓶中浓盐酸混合,发生大量的热,利用HCl逸出,洗气瓶中浓硫酸干燥HCl,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中HCl,防止污染空气,注意防止倒吸,还要防止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蒸气导致氯化镁水解,尾气处理装置与加热装置之间需要连接盛放氯化钙的干燥管(或盛放浓硫酸的洗气瓶);
①由上述分析可知,分液漏斗中的A物质是浓硫酸,故答案为:浓硫酸;
②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中HCl,防止污染空气,且防止倒吸,还要在尾气处理装置与加热装置之间需要连接盛放氯化钙的干燥管(或盛放浓硫酸的洗气瓶),防止氯化镁水解,需要补充完整实验装置(不必画出夹持装置)为:等,
故答案为:等;
③实验过程中MgCl2?6H2O未水解,mg晶体的物质的量为$\frac{\\;m}{203}$mol,完全分解得到氯化镁为$\frac{m}{203}$mol×95g/mol=$\frac{95m}{203}$g,称量所得产物质量,若质量为$\frac{95m}{203}$g,说明MgCl2?6H2O完全转化为MgCl2,否则未完全,
故答案为:称量所得产物质量,若质量为$\frac{95m}{203}$g,说明MgCl2?6H2O完全转化为MgCl2,否则未完全;
④电解熔融氯化镁生成Mg单质,Mg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应电解池阴极析出,
故答案为:阴;
(2)①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反应中会发生副反应,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生成,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除去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液体加热需要防止暴沸,还需要加入沸石,除乙醇外,所需的试剂或用品(不包括仪器)有: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沸石,
故答案为: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沸石;
②方案中利用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利用图中装置制备乙烯,实验结果是量筒内壁附着较多无色油状液体,且得到很少量的气体,说明生成乙烯很少,大量的溴乙烷挥发,
气体产率很低的原因主要是:加热温度过高,溴乙烷大量挥发,也可能是溴乙烷发生副反应等;
为增大气体产率,可以增加冷凝回流装置,有利于溴乙烷冷凝回流,可以利用水浴加热,便于控制温度等,减少溴乙烷挥发;
反应会生成HBr,HBr极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乙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该实验很可能发生的问题是:容易发生倒吸,
故答案为:加热温度过高,溴乙烷大量挥发,也可能是溴乙烷发生副反应等;增加冷凝回流装置等;容易发生倒吸.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制备,属于拼合型题目,明确制备原理是解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对原理、装置、操作的分析评价,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生活习惯比较健康和科学的是(  )
A.新装修的房子应该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后再入住
B.制作家具用的固化剂等化学试剂越多越好
C.饮用的水越纯净越健康
D.旧电池已不能使用,不需要回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学生用0.1mol•L-1的K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分解为如下几步:
A.移取20mL待测盐酸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
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1~2cm
E.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某一刻度,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就此实验完成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BDCEAF;
(2)上述B步骤操作的目的是洗去滴定管内壁附着的水,防止将标准溶液稀释产生误差;
(3)上述A步骤操作之前,先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则对滴定结果的影响是使测得的未知溶液浓度偏大;
(4)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5)若滴定时在晃动锥形瓶的过程中不小心将液体洒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偏低;
(6)若称取一定量的KOH固体(含少量NaOH)配制标准溶液并用来滴定上述盐酸,则对滴定结果产生的影响是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小组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变化来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如图1所示:

(1)本实验的烧瓶中制取NH3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CaO=Ca(OH)2+NH3↑,检验三颈瓶集满NH3的方法是NH3•H2O+CaO=Ca(OH)2+NH3↑;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c,试纸变蓝色,证明NH3已收满(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c,有白烟生成,证明NH3已收满).
(2)进行喷泉实验之后,从三颈瓶中用碱式滴定管(或移液管)(填仪器名称)量取25.00mL氨水至锥形瓶中,然后用0.0500mol•L-1HCl滴定.用pH计采集数据、电脑绘制滴定曲线如图2.
(3)据图,计算氨水的浓度为0.0450mol•L-1
(4)在下图中画出用0.100 0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mol•L-1盐酸的滴定曲线示意图.

(5)关于上述用盐酸滴定氨水的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D.
A.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测得氨水的浓度偏高
B.酸式滴定管未用盐酸润洗会导致测得氨水的浓度偏高
C.滴定前没有气泡,滴定后出现气泡,会导致测得氨水的浓度偏高
D.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测定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日本的核泄漏引起了人们对核能的恐慌,也加剧了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化石燃料特别是煤的使用不当会加剧环境污染,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汽化、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的一种转化流程图如下:

(1)随着反应的进行,乙池的电解质溶液的pH不变(填“增大、减小、不变”);甲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8OH-=CO32-+6H2O.
(2)已知在常温常压下:①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1.6kJ/mol
②2CO(g)+O2(g)=2CO2(g)△H=-566kJ/mol.则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O2(g)=CO(g)+2H2O(l)△H═-442.8kJ/mol
(3)C(s)和H2O(g)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得一H2等清洁燃料.将不同量的C(s)和H2O(g)分别加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s)+H2O(g)?CO(g)+H2(g),不同温度下得到三组数据:
实验组温度/℃起始量/mol平衡量/mol达平衡所需时间/min
CH2OH2CO
1650421.66
2900631.53
39001
①实验2条件下平衡常数K=0.75;若实验2中分离出1mol H2O(g),则H2O(g)的转化率将增大(填“增大、减小、不变”)
②若实验3起始时充入的是CO(g)和H2(g),且达平衡时实验2、3中CO的体积分数相同,则起始时c(H2)=1.5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小明在做“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他取了两只试管,均加入4mL 0.01mol/L的KMnO4酸性溶液和2mL 0.1mol/L  H2C2O4(乙二酸,又名草酸,是二元弱酸)溶液,振荡,A试管置于热水中,B试管置于凉水中,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
①需要用硫酸来酸化KMnO4溶液(填字母)A.硫酸  B.盐酸  C.硝酸
褪色所需时间tA<tB(填“>”、“=”或“<”).
②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H2C2O4+2MnO4-+6H+=10CO2↑+2Mn2++8H2O.
(2)实验室有瓶混有泥沙的乙二酸样品,小明利用这个反应的原理来测定其含量,具体操作为:
①配制250mL溶液:准确称量5.0g乙二酸样品,配成250mL溶液.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mL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少量酸酸化,将0.1000mol/LKMnO4溶液装入酸式(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进行滴定操作.
当反应中生成的锰离子具有催化作用,所以随后褪色会加快,当滴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溶液,锥形瓶内的颜色恰好变成紫红色且半分钟不变化,证明达到滴定终点.
③计算:再重复上述操作2次,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序号滴定前读数(mL)滴定后读数(mL)
10.0020.10
21.0020.90
30.0021.10
已知H2C2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则此样品的纯度为90.00%.
④误差分析: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ACD.
A.未用标准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润洗滴定管
B.滴定前锥形瓶有少量水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不小心将少量酸性KMnO4溶液滴在锥形瓶外
E.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①CH3CH2OH$→_{170℃}^{H_{2}SO_{4}(浓)}$CH2=CH2,②CH2=CH2+Br2→BrCH2CH2Br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①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CH3CH2OCH2CH3);②浓硫酸将乙醇脱水碳化.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1,2-二溴乙烷乙醚
状态无色液体无色液体无色液体
密度/g•cm-30.792.20.71
沸点/℃78.513234.6
熔点/℃一l309-1l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各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d;(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c,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各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下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b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蒸馏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某学生中和滴定实验的过程如下:(1)取一支碱式滴定管;(2)用蒸馏水洗净;(3)即加入待测的NaOH溶液;(4)记录液面刻度读数;(5)用酸式滴定管精确放出一定量标准酸液;(6)置于未经标准酸液润洗的洁净的锥形瓶中;(7)加入适量蒸馏水;(8)加入酚酞试液两滴;(9)滴定时,边滴边振荡;(10)边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11)当小心滴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时,即停止滴定;(12)记录液面刻度读数;(13)根据滴定管的两次读数得出NaOH溶液体积为22mL,指出上述实验过程中错误之处(用序号表示)(3)、(10)、(11)、(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g)和2molY(g)发生反应:X(g)+m Y(g)?3Z(g),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1molZ(g),恒定温度条件下,在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0.2 mol•L-1
B.m=3
C.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2
D.加入Z后平衡没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