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Y | ||
Z | W | Q |
A. | 由Y与W形成的氧化物溶于水一定是强酸 | |
B. | X与Y能形成两种常见的化合物 | |
C. | Z与Q形成的物质能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 |
D. | X和Y均存在同素异形体 |
分析 由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Z、W、Q处于第三周期,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X为碳元素,则Z为Si元素、Y为氧元素、W为硫元素、Q为Cl元素,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由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Z、W、Q处于第三周期,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X为碳元素,则Z为Si元素、Y为氧元素、W为硫元素、Q为Cl元素.
A.由Y与W形成的氧化物溶于水可以得到亚硫酸、硫酸,硫酸为强酸,但亚硫酸属于中强酸,故A错误;
B.X与Y能形成CO、CO2等,故B正确;
C.Z与Q形成的物质为SiCl4,能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Si与HCl,故C正确;
D.碳元素有金刚石、石墨等同素异形体,氧元素存在氧气、臭氧同素异形体,C、O元素都能形成多种同素异形体,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注意整体把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C选项为易错点,注意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解答.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弱 酸 | CH3COOH | HCN | H2CO3 |
电离平衡常数(25℃) | K=1.75×10-5 | K=4.9×10-10 | K1=4.3×10-7K2=5.6×10-11 |
A. | 2CH3COOH+CO32-=2CH3COO-+H2O+CO2↑ | |
B. | 2CN-+H2O+CO2=2HCN+CO32- | |
C. | 中和等体积、等pH的HCN和CH3COOH消耗NaOH的量前者大于后者 | |
D. | 等体积、等浓度的NaCN和CH3COONa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前者小于后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实验 | 现象 | 实验结论 | |
A |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适量稀硝酸,再滴加少量BaCl2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中含有SO42-,SO32-,HSO3-中的一种或几种 |
B | 将纯碱和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一定浓度Na2SiO3溶液中 | 出现白色胶状沉淀 | 酸性:H2SO4>H2CO3>H2SiO3 |
C | ![]() | 左边棉球变为橙色,右边棉球变为蓝色 | 氧化性:Cl2>Br2>I2 |
D | ![]() | 试管a出现白色沉淀,试管b出现黄色沉淀 | 溶度积:KSP(AgCl)>KSP(AgI)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 | ![]() | ||||
记录 | A | 无色 | 无色 | 无现象 | 无色溶液 |
B | 红色 | 无色 | 白色沉淀 | 白色沉淀 | |
C | 红色 | 无色 | 无色溶液 | 白色沉淀 | |
D | 无色 | 无色 | 无色溶液 | 无色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当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
B. | 用X表示5 min内此反应的反应速率是(0.1-0.2a)mol•(L•min)-1 | |
C. | 向平衡后的体系中加入l mol M,v(逆)增大,v(正)减小,平衡逆向移动 | |
D. | 若平衡后再充入l mol X和(n+1)mol Y,再次达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大于(2-2a)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