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将设计的原电池通过导线与下图中电解池相连,其中,a为电解液,X和Y是两块电极板,则:
(1)若X和Y均为惰性电极,a为饱和NaCl溶液,则电解时检验Y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X、Y分别为石墨和铁,a仍为饱和的NaCl溶液,则电解过程中生成的白色固体物质露置在空气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X和Y均为惰性电极,a为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1 mol Cu(OH)2,恰好恢复电解前的浓度和pH,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Y极支管口,试纸变蓝,说明有氯气生成
(2)白色固体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3)0.4 mol
解析 由电解池装置可知,Y为电解池阳极,X为电解池阴极。
(1)以惰性电极电解NaCl溶液时,阳极反应产物为Cl2,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
(2)阳极为铁电极时,阳极反应为Fe-2e-===Fe2+,所以有Fe(OH)2生成,露置在空气中时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3)电解CuSO4溶液后补充CuO即可复原,而题中加入0.1 mol Cu(OH)2才能复原,说明
CuSO4电解完毕后又有水被电解,加入0.1 mol Cu(OH)2相当于加入0.1 mol CuO和0.1 mol
H2O,即说明电解了0.1 mol CuSO4和0.1 mol H2O,故共转移0.4 mol电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有机物中,属于烃的是 ---------------------------------------------- ( )
A、氯丁烷 B、甲苯 C、硝基苯 D、乙醇(CH3CH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在不同温度下甲醇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平衡常数K(300 ℃)<K(500 ℃)
B.300 ℃,当容器内压强不变时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氢气的浓度减小
D.500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mol·(L·mi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的溶液中:K+、Na+、CO、NO
B.c(H+)=1×10-1 mol·L-1的溶液中:Cu2+、Al3+、SO、NO
C.能使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溶液中:Na+、NH、S2-、Br-
D.水电离出的c(H+)=1×10-12 mol·L-1的溶液中:Na+、Mg2+、Cl-、S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2 mol·L-1的NaHCO3溶液中:c(Na+)>c(HCO)>c(OH-)>c(H+)
B.将等体积pH=4的盐酸和醋酸稀释成pH=5的溶液,醋酸所需加入的水量多
C.向氨水中逐滴滴入盐酸至溶液的pH=7,则混合液中:c(NH)=c(Cl-)
D.pH=13的NaOH溶液与pH=1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4种有机物中,可用于合成结构简式为的高分子材料的是( )
①CCH2CH3CN ②CHCH2
③CCH ④CH3—CH==CH—CN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二氧化碳所带来的全球性气候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寻求环境友好的化工过程和新型高分子材料是研究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直接制备聚碳酸酯的动力。已知合成某聚碳酸酯的反应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缩聚反应
B.该反应属于加聚反应
C.环氧化合物与相同碳原子数的醇类属于同分异构体
D.环氧乙烷与乙醛互为同系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