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新型储氢材料是开发利用氢能的重要研究方向.
(1)Ti(BH43是一种储氢材料,可由TiCl4和LiBH4反应制得.
①基态Cl原子中,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式3s23p5,价电子所在电子层的轨道数9.
②LiBH4由Li+和BH4-构成,BH4-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3
③Li、B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B>Li.
(2)金属氢化物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储氢材料.
①LiH中,离子半径:Li+<H-(填“>”、“=”或“<”).
②某储氢材料是短周期金属元素M的氢化物.M的部分电离能如下表所示:
I1/kJ•mol-1I2/kJ•mol-1I3/kJ•mol-1I4/kJ•mol-1I5/kJ•mol-1
738145177331054013630
M是Mg(填元素符号).
(3)NaH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已知NaH晶体的晶胞边长a=480pm,Na+半径为104pm,H-的半径为136pm,NaH的理论密度是$\frac{96}{(4.8×1{0}^{-8})^{3}{N}_{A}}$g•cm-3.(用NA表示)

分析 (1)①Cl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其3s、3p能级电子为其价电子;M层有1个3s、3个3p、5个3d轨道;
②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离子空间构型、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③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
(2)①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
②该元素的第III电离能剧增,则该元素属于第IIA族;
(3)NaH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食盐晶体里Na+和Cl-的间距为棱长的一半,其密度=$\frac{m}{V}$.

解答 解:(1)①Cl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其3s、3p能级电子为其价电子,则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5,该能层有1个s轨道、3个p轨道、5个d轨道,共有9 个原子轨道,
故答案为:3s23p5;9;
②LiBH4由Li+和BH4-构成,BH4-中B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3,故答案为:正四面体;sp3
③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所以第一电离能B>Li,故答案为:B>Li;
(2)①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离子半径:Li+<H-,故答案为:<;
②该元素的第III电离能剧增,则该元素属于第IIA族,为Mg元素,故答案为:Mg;
(3)NaH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NaH晶体的晶胞参数a=480pm(棱长),Na+半径为104pm,H-的半径为$\frac{480-104×2}{2}$=136pm,该晶胞中钠离子个数=8×$\frac{1}{8}$+6×$\frac{1}{2}$=4,氢离子个数=12×$\frac{1}{4}$+1=4,NaH的理论密度是ρ=$\frac{\frac{M}{{N}_{A}}×4}{V}$=$\frac{24×4}{(480×1{0}^{-10})^{3}{N}_{A}}$g•cm-3=$\frac{96}{(4.8×1{0}^{-8})^{3}{N}_{A}}$g•cm-3
故答案为:136;$\frac{96}{(4.8×1{0}^{-8})^{3}{N}_{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涉及晶胞计算、原子杂化方式判断、微粒空间构型判断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及计算能力,难点是晶胞计算,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葡萄糖在人体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和乳酸含有相同的官能团
B.向葡萄糖溶液加入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一定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C.乳酸能发生催化氧化、加成和取代反应
D.分子式C3H6O3,且含有羟基、羧基的有机物共有2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化合物E、I是制备香料的重要物质.
合成E路线:
合成I路线:
已知:
①核磁共振氢谱显示,A中只有一种氢,G中有个数比为l:2:2:3的四种氢,且G遇    FeCl3溶液显紫色;
②R-CH=CH2$→_{②H_{2}O_{2}/OH-}^{①B_{2}H_{6}}$R-CH2CH2OH
③通常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羰基.
回答下列问题:
(1)A→B的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B在一定条件下生成高聚物的结构简式为
(2)B分子中的碳原子是否在同一平面上是(填“是”或“否”).
(3)D所含的官能团的名称是醛基,用系统命名法命名E:2-甲基丙酸.
(4)分子式为C8H10O且与C互为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有9种,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
(5)写出由H→I的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利用上述合成路线中的信息,设计一个以甲苯为原料制备苯甲酸的合成路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轻轨电车”是近年新兴的一种交通工具.电车开动时,在电车与架空电线的接触点上,由于高速摩擦会产生高温,因此接触点上的材料应该具有耐高温、能导电的性质.对于该接触点上的材料选择,你认为较合适的是(  )
A.金刚石B.石墨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A、X、Y、W、Z为短周期元素,W元素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据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X
YZWA
TB
A.X、W、Z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变化趋势相反
B.工业上电解A的钠盐溶液可以得到多种产物,为防止产物互相反应常使用阴离子交换膜
C.Y、Z、W、A元素性质均较为活泼,但其中的某些元素在自然界中仍可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递增
D.根据元素周期律,可以推测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特性,T2X3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卤族元素指周期系ⅦA族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简称卤素.它们在自然界都以典型的盐类存在,是成盐元素.
(1)请绘制碘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
(2)下列图1曲线表示卤族元素某种性质随核电荷数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a.

(3)利用“卤化硼法”可合成含B和N两种元素的功能陶瓷,图2为其晶胞结构示意图,则每个晶胞中含有B原子的个数为2,该功能陶瓷的化学式为BN.
(4)BCl3和NCl3其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别为sp2和sp3.第一电离能介于B、N之间的第二周期元素有3种.ClO3-、ClO4-中Cl都是以sp3杂化轨道与O原子成键的,其微粒的立体结构分别为三角锥形、正四面体形.
(5)已知氯化铝的熔点为190℃(2.02×105Pa),但它在180℃和常压下即开始升华,则氯化铝是分子晶体(填“离子”或“分子”).设计一个更可靠的实验,证明氯化铝是离子晶体还是分子晶体,你的实验是在加压条件下加热至熔融,测其导电性,若导电,则是离子晶体,若不导电,则为分子晶体.
(6)图3给出了一些卤化钾晶体的离子间距、晶格能、熔点等数据.请根据图中的数据说明这些卤化钾晶体的离子间距、熔点与晶格能之间的关系晶格能的大小与阴、阳离子间的距离成反比,晶格能愈大,晶体的熔点愈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明矾可作净水剂
B.硅可制作半导体材料
C.氢氧化钠常用于中和胃酸
D.常温下,铁制容器可用于盛装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市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己知:60℃ 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在此温度下,向盛有l00mL水的烧杯中投入101g KNO3后充分搅拌,此烧杯中将会得到

A.悬浊液 B.饱和溶液

C.质量分数约为50%的溶液 D.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含重铬酸钾(K2Cr2O7)废水普遍存在于制明矾、火柴的工厂,由于K2Cr2O7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因此需要进行处理.某研究小组查阅资料发现:
物质K2Cr2O7溶液Cr(OH)3Cr3+溶液
颜色橙黄色灰绿色沉淀灰绿色
②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Fe(OH)3Cr(OH)3
开始沉淀时1.56.0
沉淀完全时2.88.0
③药剂还原沉淀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含铬废水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酸性条件下向废水中加入还原剂将Cr2O72-还原成Cr3+,然后再加入石灰或氢氧化钠,使其转化成Cr(OH)3沉淀,从而除去Cr2O72-
(1)配平方程式:1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2)写出在含Cr3+溶液中加入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r3++3OH-=Cr(OH)3↓.
该研究小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室模拟,想利用电解法产生Fe2+,进而处理含K2Cr2O7的废水,实验如下:
实验
序号
实验装置实验电压溶液时间现象
22V0.01mol/L K2Cr2O7溶液20 分钟a 极区无明显现象;
b 极区有无色气泡.
(3)a 极的电极材料是Fe.该小组通过实验证明了a极区产生了Fe2+,请描述他们的实验操作取a 极区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铁氰化钾溶液,有蓝色沉淀产生.
该小组同学再次查阅资料,将上述实验方案进一步优化,进行了实验Ⅱ:
实验
序号
实验装置实验电压溶液时间现象
22V0.01mol/LK2Cr2O7溶液中加入少量H2SO4
化,使pH≈1
20 分钟a 极区溶液变浅绿色;
b极区有无色气泡产生,产生红褐色沉淀.
(4)请将实验现象补充完整;解释b极区产生红褐色沉淀的原因b极H+放电,溶液pH升高,a 极产生的Fe2+被Cr2O72-氧化成Fe3+,Fe3+迁移到b极区,与OH-结合生成Fe(OH)3
(5)实验Ⅰ→实验Ⅱ进行了优化,对比实验Ⅰ、Ⅱ,说明优化的依据是调节溶液pH为酸性,保证Cr2O72-的氧化性.
(6)该小组同学想在电解过程中将Cr2O72-转化为Cr(OH)3沉淀除去,请提出措施并说明理由增大溶液pH到合理范围 使Cr2O72-与Fe2+发生反应且Cr(OH)3能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