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硫单质和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而SO2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Ⅰ.已知:重晶石(BaSO4)高温煅烧可发生一系列反应,其中部分反应如下:
BaSO4(s)+4C(s)═BaS(s)+4CO(g)△H=+571.2kJ•mol-1
BaS(s)═Ba(s)+S(s)△H=+460kJ•mol-1
已知:2C(s)+O2(g)═2CO(g)△H=-221kJ•mol-1
则:Ba(s)+S(s)+2O2(g)═BaSO4(s)△H=-1473.2kJ•mol-1
Ⅱ.SO2的尾气处理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活性炭还原法
反应原理:恒温恒容时2C(s)+2SO2(g)═S2(g)+2CO2(g).
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图1:
①0~20min反应速率表示为v(SO2)=0.03mol/(L•min);
②30min时,改变某一条件平衡发生移动,则改变的条件最有可能是减少CO2的浓度;
③40min时,平衡常数K=0.675.
(2)亚硫酸钠吸收法
①Na2SO3溶液吸收SO2的离子方程式为SO32-+SO2+H2O=2HSO3-
②常温下,当吸收至NaHSO3时,吸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bc(填序号).
a.c(Na+)+c(H+)>c(SO32-)+c(HSO3-)+c(OH-
b.c(Na+)=c(SO32-)+c(HSO3-)+c(H2SO3
c.c(Na+)>c(HSO3-)>c(H+)>c(SO32-
d.水电离出c(H+)=1×10-8 mol/L
(3)电化学处理法
①如图所示,Pt(Ⅰ)电极的反应式为SO2-2e-+2H2O=SO42-+4H+
②当电路中转移0.02mol e-时(较浓H2SO4尚未排出),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增加0.03mol离子.

分析 Ⅰ.已知①BaSO4(s)+4C(s)=BaS(s)+4CO(g)△H=+571.2kJ?mol-1
②BaS(s)=Ba(s)+S(s)△H=+460kJ?mol-1
③2C(s)+O2(g)=2CO(g)△H=-221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③×2-①-②得方程式Ba(s)+S(s)+2O2(g)=BaSO4(s)据此计算;
Ⅱ.(1)①根据v=$\frac{△c}{△t}$计算v(SO2);
②30min时瞬间,二氧化碳浓度降低,S2的浓度不变,而后二氧化碳、S2的浓度均增大,应是减少CO2的浓度;
③平衡常数K=$\frac{生成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计算,注意固体和纯液体不写入表达式;
(2)①Na2SO3溶液与SO2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
②a.根据电荷守恒判断;
b.根据物料守恒判断;
c.NaHSO3溶液中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
d.水电离出氢离子浓度等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由于NaHSO3溶液的pH未知,不能计算水电离出氢离子浓度;
(3)①由图可知,Pt(1)电极上二氧化硫被氧化生成硫酸;
②左侧电极反应式为:SO2-2e-+2H2O=SO42-+4H+,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生成硫酸根、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保持溶液电中性,多余的氢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移至右侧,左侧溶液中增加离子为生成硫酸电离的离子总量.

解答 解:Ⅰ.已知①BaSO4(s)+4C(s)=BaS(s)+4CO(g)△H=+571.2kJ?mol-1
②BaS(s)=Ba(s)+S(s)△H=+460kJ?mol-1
③2C(s)+O2(g)=2CO(g)△H=-221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③×2-①-②得方程式Ba(s)+S(s)+2O2(g)=BaSO4(s)△H=(-221)×2-(+460)-(+571.2)=-1473.2KJ•mol-1
故答案为:-1473.2KJ•mol-1
Ⅱ.(1)①由图可知,0-20min内二氧化硫浓度变化量为1mol/L-0.4mol/L=0.6mol/L,故v(SO2)=$\frac{0.6mol•{L}^{-1}}{20min}$=0.03mol/(L•min),
故答案为:0.03mol/(L•min);
②30min时瞬间,二氧化碳浓度降低,S2的浓度不变,而后二氧化碳、S2的浓度均增大,应是减少CO2的浓度,
故答案为:减少CO2的浓度;
③恒温恒容时2C(s)+2SO2(g)?S2(g)+2CO2(g),平衡常数K=$\frac{c({S}_{2}){c}^{2}(C{O}_{2})}{{c}^{2}(S{O}_{2})}$=$\frac{0.3×0.{6}^{2}}{0.{4}^{2}}$=0.675,
故答案为:0.675;
(2)①Na2SO3溶液与SO2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O32-+SO2+H2O=2HSO3-
故答案为:SO32-+SO2+H2O=2HSO3-
②a.根据电荷守恒:c(Na+)+c(H+)=2c(SO32-)+c(HSO3-)+c(OH-),故溶液中c(Na+)+c(H+)>c(SO32-)+c(HSO3-)+c(OH-),故a正确;
b.溶液中S元素以SO32-、HSO3-、H2SO3形式存在,Na元素与硫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溶液中c(Na+)=c(SO32-)+c(HSO3-)+c(H2SO4),故b正确;
c.NaHSO3溶液中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故溶液中c(Na+)>c(HSO3-)>c(H+)>c(SO32-),故c正确;
d.水电离出氢离子浓度等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由于NaHSO3溶液的pH未知,不能计算水电离出氢离子浓度,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c;
(3)①由图可知,Pt(1)电极上二氧化硫被氧化生成硫酸,电极反应式为:SO2-2e-+2H2O=SO42-+4H+
故答案为:SO2-2e-+2H2O=SO42-+4H+
②左侧电极反应式为:SO2-2e-+2H2O=SO42-+4 H+,根据电子转移守恒,生成硫酸根物质的量$\frac{0.02mol}{2}$=0.01mol,生成氢离子为0.04mol,为保持溶液电中性,0.01mol硫酸根需要0.02mol氢离子,多余的氢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移至右侧,即有0.02mol氢离子移至右侧,故左侧溶液中增加离子为0.01mol+0.02mol=0.03mol,
故答案为:0.03.

点评 本题属于拼合型题目,涉及反应热计算、反应速率计算、化学平衡影响因素、离子浓度比较、电极反应式书写、电解池有关计算等,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3)中左侧溶液中增加离子物质的量计算为易错点,学生容易根据电极反应式计算,忽略部分氢离子移至右侧,题目综合性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图中乙是甲的电解池进行电解时的某个量(纵坐标x)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各电解池都用石墨作电极,不考虑电解过程中溶液浓度变化对电极反应的影响),则x表示(  )
A.各电解池析出气体体积总数的变化B.各电解池阳极质量的增加
C.各电解池阴极质量的增加D.各电极上放电的离子总数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用金属钠制取Na2O,通常采用下法:2NaNO2+6Na=4Na2O+N2↑,试比较此反应与钠与氧气反应所体现出的两个优点产生N2使Na2O隔绝空气起保护作用,防止Na2O进一步被氧化为Na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已知乙醇的化学键类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断裂②键B.乙醇与溴化氢反应断裂①键
C.乙醇催化氧化变乙醛断裂①③键D.乙醇分子内脱水断裂①③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对于反应A(g)+3B(g)??2C(g),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  )
A.v(A)=0.5mol•(L•min)-1B.v(B)=0.4mol•(L•s)-1
C.v(B)=0.3mol•(L•s)-1D.v(C)=0.2mol•(L•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燃料电池将是21世纪获得电能的重要途径.近几年开发的丁烷燃料电池是采用铂作电极催化剂,电池中的质子交换膜只允许质子和水分子通过.其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Pt(b)电极是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
Pt(a)电极发生氧化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式为CH4-8e-+2H2O═CO2+8H+
(2)若电解质溶液改为KOH溶液,Pt(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Pt(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4H10+34OH--26e-═4CO32-+22H2O.
(3)如果该电池工作时电路中通过1.2mol电子,则消耗掉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化合物M叫假蜜环菌甲素,它是香豆素类天然化合物.对M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镍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1molM最多可与6molH2发生加成反应
B.M不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M可在热的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最多可消耗3molNaOH
D.1molM最多可与2molBr2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的分子式:SiO2B.次氯酸的电子式:
C.Cl的结构示意图:D.四氯化碳的比例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阿昔洛韦[化学名称:9-(2-羟乙氧甲基)鸟嘌呤]是抗非典型肺炎(SARS)的指定药物之一,其结构如图所示,有关阿昔洛韦的结构及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分子中最多有12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②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③是一种易溶于水的醇;
④可以被氧化;⑤可以水解;
⑥可以燃烧;
⑦1mol阿昔洛韦在催化剂作用下,最多可与5molH2发生加成反应;
⑧分子式是C8H13N5O3
A.①②③④⑥⑧B.②④⑤⑥C.③④⑥⑧D.④⑥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