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3 g钠与足量丙三醇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3×6.02×1023
B.标准状况下,22.4 L乙醇的共价键数为8×6.02×1023
C.标准状况下,5.6 L甲醛所含的电子数为4×6.02×1023
D.100 mL 1 mol•L-1醋酸溶液中,H+的个数为0.1×6.02×1023

分析 A.转移电子数等于钠失去的电子数;
B.气体摩尔体积使用对象为气体;
C.标准状况下Vm=22.4L/mol,根据N=nNA=$\frac{V}{Vm}$×NA计算;
D.醋酸为弱酸电解质,部分电离.

解答 解:A.钠的物质的量为$\frac{2.3g}{23g/mol}$=0.1mol,变为钠离子后失去0.1mol电子,即转移电子数为0.1×6.02×1023,故A错误;
B.标况下乙醇为液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Vm=22.4L/mol,甲醛的分子数为$\frac{5.6L}{22.4L/mol}$×6.02×1023mol-1=0.25×6.02×1023,一个甲醛分子含有16个电子,因此含有的电子数为:16×0.25×6.02×1023=4×6.02×1023,故C正确;
D.醋酸为弱酸,不完全电离,因此氢离子个数小于0.1×6.02×1023,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明确分子所含电子和原子数、转移电子数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气体摩尔体积使用对象和条件,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3.W、X、Y、Z、R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2是红棕色气体;X与氢元素可形成XH3;Z基态原子的M层与K层电子数相等;W是形成有机物种类最多的元素;R2+的3d轨道中有9个电子.请回答:
(1)Y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4;Y和W形成的三原子分子是非极性(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2)X与氢元素可形成的化合物XH3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sp3杂化,XH3的立体构型是三角锥形.
(3)Z所在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主族元素Q名称氯元素.比较沸点高低:XY2<ZY.
(4)Z与某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晶胞如图1所示,晶胞中阴离子与阳离子的个数比是2:1.
(5)R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R晶体中每个R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R原子数目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把氯化铁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Fe2O3(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
B.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相同
C.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D.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是酸,第二种是混合物,第三种是碱的是(  )
A.硫酸、Na2CO3•10H2O、Ca(OH)2B.水、空气、纯碱
C.氧化铁、胆矾、生石灰D.硝酸、食盐水、烧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8.5g NaCl含有NA个分子
B.1mol N2和3mol H2充分反应,有6NA电子转移
C.标准状况下,22.4LCHCl3含有分子数为NA
D.46g 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如图所示装置,该装置用于制备少量乙酸乙酯,请回答:
①试管Ⅰ中盛有的试剂是浓硫酸、乙酸和乙醇;
②试管Ⅱ中的试剂是饱和Na2CO3溶液;它的作用是溶解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③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
④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CH3COOH$?_{△}^{浓H_{2}SO_{4}}$CH3COOCH2CH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工业上以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为原料,通过液相法生产KMnO4.即在碱性条件下用氧气氧化MnO2得到K2MnO4,分离后得到的K2MnO4,再用惰性材料为电极电解K2MnO4溶液得到KMnO4,其生产工艺简略如下:
(1)反应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OH+2MnO2+O2=2K2MnO4+2H2O.
(2)生产过程中最好使用含MnO280%以上的富矿,因为MnO2含量最低的贫矿中Al、Si的氧化物含量较高,会导致KOH消耗量偏高 (填“偏高”或“偏低”).
(3)电解槽中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MnO42-+2H2O $\frac{\underline{\;通电\;}}{\;}$2MnO4-+2OH-+H2↑.
(4)在传统工艺中得到K2MnO4后,向其中通入适量CO2反应生成黑色固体、KMnO4等,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K2MnO4+2CO2═2KMnO4+MnO2+2K2CO3
上述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2.与该传统工艺相比,电解法的优势是产率更高、KOH循环利用.
(5)用高锰酸钾测定草酸结晶水合物的纯度:称草酸晶体样品0.500g溶于水配制成100ml溶液,取出20.00ml用0.0200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杂质不反应),至溶液呈浅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去,消耗KMnO4溶液14.80mL,则该草酸晶体的纯度为93.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已知该草酸结晶水合物H2C2O4•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实验室配制0.1mol•L-1的BaCl2溶液可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用托盘天平称取5.2g无水BaCl2晶体.
第二阶段:溶解配制0.1mol•L-1的BaCl2溶液.
第一阶段操作有如下几步:
A.将游码拨至0.2g处;B.将游码拨至“0”处;C.在天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等质量的滤纸,调节天平两边的螺母使天平平衡;D.取走药品,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内;E.往左盘内逐步添加晶体至天平平衡;F.在右盘上放置5g砝码.(BaCl2相对分子量=208)
(1)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B→C→F→A→E→D→B.
(2)第二阶段操作,应先将5.2g BaCl2加适量蒸馏水溶解,溶解过程中使用的主要仪器有烧杯、玻璃棒.然后将溶液转入250mL容量瓶中,再经洗涤、定容、摇匀后即可得到0.1mol•L-1BaCl2溶液.
(3)下列操作使配制的BaCl2溶液浓度偏低的有AC.
A.将砝码放在左盘上,BaCl2放在右盘上进行称量
B.选用的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C.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又加水至刻度线
D.整个配制过程中,容量瓶不振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