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巧妙的实验设计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装置甲验证HCl气体易溶于水
B.用装置乙验证SO2具有漂白性
C.用装置丙采集到的压强数据判断铁钉发生析氢腐蚀还是吸氧腐蚀
D.用装置丁检验NH4Cl分解产生的气体

分析 A.HCl极易溶于水,挤压胶头滴管,气球变大;
B.生成的二氧化硫与溴水或高锰酸钾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NaCl溶液为中性,发生吸氧腐蚀,瓶内压强减小;
D.NH4Cl分解生成氨气、HCl,氨气可使酚酞试纸变蓝,HCl可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五氧化二磷、碱石灰均可除杂.

解答 解:A.HCl极易溶于水,挤压胶头滴管,气球变大,则装置甲可验证HCl气体易溶于水,故A正确;
B.生成的二氧化硫与溴水或高锰酸钾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验证其还原性,与漂白无关,故B错误;
C.NaCl溶液为中性,发生吸氧腐蚀,瓶内压强减小,则装置丙采集到的压强数据判断铁钉发生析氢腐蚀还是吸氧腐蚀,故C正确;
D.NH4Cl分解生成氨气、HCl,氨气可使酚酞试纸变蓝,HCl可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五氧化二磷、碱石灰均可除杂,则装置丁可检验NH4Cl分解产生的气体,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实验装置的作用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图中曲线表示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技递增顺序连续排列)及其常见最高化合价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形成的化合物的摩尔质量可能是44g/mol
B.①、③可以按原子个数比1:l形成化合物
C.②、③形成的化合物是两性物质
D.单核简单离子半径大小为: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X、Y、Z、W为短周期元素,X的M电子层有1个电子,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2倍,Z的最高化合价为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Z与W同周期,W的原子半径小于Z.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Y<Z<W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Z>W
C.Y、Z、W均可与Mg形成离子化合物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如图装置探究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探究方案设计如下,请你参与并完成该探究方案.
(1)提出假设:Na2CO3或NaHCO3加热分解时可能有CO2生成.
(2)设计实验:①利用如图装置分别对试管A中一定量的Na2CO3和NaHCO3进行加热;②为了检验CO2的生成,试管B中应加入的物质是澄清石灰水.
(填“澄清石灰水”或“NaOH溶液”)
(3)现象与结论:同学们发现只有在加热NaHCO3时,试管B中既能看到气泡又能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Na2CO3> NaHCO3.(填“>”或“<”)
(4)某同学称取8.4gNaHCO3,充分加热,理论上产生CO2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态下为1.12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氨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设计了如图1实验流程:

实验中,先用制得的氨气排尽洗气瓶前所有装置中的空气,再连接洗气瓶和气体收集装置,立即加热氧化铜.反应完成后,黑色的氧化铜转化为红色的铜.图2中A、B、C为甲、乙两小组制取氨气时可能用到的装置,D为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甲小组测得:反应前氧化铜的质量为m1g,氧化铜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2g,生成氮气在标准状下的体积为V1L.
乙小组测得:洗气前装置D的质量为m3g,洗气后装置D的质量为m4g,生成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2 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圆底烧瓶.
(2)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连接导管,将导管插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或加热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开手后或停止加热,导管内有水回流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3)甲、乙两小组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制取氨气,请将实验装置的字母编号和制备原理填    写在如表的空格中.
 实验装置实验药品制备原理
甲小组A氢氧化钙、硫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NH42SO4+Ca(OH)2═2NH3↑+2H2O+CaSO4
乙小组②B浓氨水、氢氧化钠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氢氧化钠的作用______
(4)甲小组用所测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之比为5V1:7(m1-m2).
(5)乙小组用所测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明显小于理论值,其原因是洗气瓶D中的浓硫酸不但吸收了反应生成的水,还吸收了未反应的氨气,从而使计算的氢的量偏高.
为此,乙小组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装有某药品的实验仪器,重新实验.根据实验前后该药品的质量变化及生成氮气的体积,得出了合理的实验结果.该药品的名称是碱石灰(氢氧化钠、氧化钙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实验室中利用含银废料(主要含有AgNO3和AgCl)制取硝酸银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向废液中加入足量的NaCl溶液,将所得沉淀过滤,并洗涤干净.
步骤2:将沉淀放入烧杯,并放入铝片,再加入20%的Na2CO3溶液至浸没固体,加热搅拌,至沉淀变为灰白色[含有Ag、Al(OH)3和少量仍未反应的AgCl].取出铝片,过滤并洗涤沉淀.
步骤3:…
(1)步骤1中检验所加NaCl溶液已经足量的方法是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NaCl溶液,若溶液不变浑浊,则NaCl已足量.
(2)步骤2加热时还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写出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6AgCl+3CO3 2-+3H2O=2Al(OH)3+6Ag+6Cl-+3CO2↑.
(3)已知AgNO3和Al(NO3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补充完整由步骤2中所得灰白色沉淀制取硝酸银固体的实验方案:向所得灰白色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沉淀,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所得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用冰水洗涤、干燥,得到硝酸银晶体(实验中必须使用的试剂有:稀盐酸、稀硝酸、冰水).
(4)已知:Ag++SCN-=AgSCN↓(白色).实验室可通过如下过程测定所制硝酸银样品的纯度(杂质不参与反应):
①称取2.000g制备的硝酸银样品,加水溶解,定容到100mL.溶液配制过程中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②准确量取25.00mL溶液,酸化后滴入几滴铁铵钒[NH4Fe(SO42]溶液作指示剂,再用0.1000mol•L-1 NH4SCN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为溶液变为(血)红色,且保持30s不变.
③重复②的操作两次,所用NH4SCN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9.00mL.则硝酸银的质量分数为98.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硝酸生产中,500℃时,NH3和O2可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4NH3 (g)+5O2(g)?4NO (g)+6H2O (g)△H=-907.2kJ•mol-1K=1.1×1026
②4NH3 (g)+4O2 (g)?2N2O (g)+6H2O (g)△H=-1104.9kJ•mol-1K=4.4×1028
③4NH3 (g)+3O2 (g)?2N2 (g)+6H2O (g)△H=-1269.2kJ•mol-1K=7.1×103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压强,则反应的②K不变,反应①和③的K减小
B.500℃时,2NH3 (g)+2O2 (g)?N2O (g)+3H2O (g) K=2.2×1028
C.500℃时,N2 (g)+O2 (g)=2NO (g)△H=+181 kJ•mol-1
D.500℃时,2 mol NH3与2.5 mol O2混合发生反应①,可放出热量453.6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已知聚酯F是特种工程塑料,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其结构为:

利用乙酰丙酸(CH3COCH2CH2COOH)合成聚酯F的路线如图:

已知:①+SOCl2+SO2+HCl
+R′OH→+HCl(R、R′表示烃基)
(1)乙酰丙酸中含有的官能团是羧基、羰基(填官能团名称).
(2)C的名称为1,3-二甲基苯.
(3)下列关于有机物B的说法正确的是cd(填字母代号).
a.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2molNaOH反应
b.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2molBr2发生取代反应
c.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d.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4)B、E合成聚酯F的反应类型为缩聚反应;D生成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5)乙酰丙酸生成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6)符合下列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有13种.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③分子中含苯环,不含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将1.2mol的A气体充入2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2B(g).在三种不同条件下进行实验,A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4s时A的转化率为37.5%;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的值为1.2mol/L.
(2)实验2与实验1对比,其可能隐含的反应条件是使用催化剂.
(3)根据实验3与实验1的图象比较,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设实验1~3的平衡常数的值分别为K1、K2、K3,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为K1=K2<K3(填“>”、“<”或“=”).
(4)为了验证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增大压强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这一结论,某同学在实验1的基础上又利用该容器设计了实验4和实验5,部分实验条件及数据见下表.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实验编号
及其目的
V(容积)/Lt/℃n(A起始)/moln(B起始)/mol催化剂的质量/g催化剂的表面积/m2•g-1[来源:Z.xx.k.Com]
实验1
参照对比实验
2801.20ab
实验4:催化剂的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5目的:
 
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