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在研究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中,某师生共同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常温下,向20.0mL,0.1mol/L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01mol/L的NaOH溶液,并在滴加过程中不断用pH计测量混合溶液的pH,绘出pH-V(NaOH)图象,如图所示.请分析:
(1)在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过程中的溶液中溶质的变化情况,a、b、c、d各点的溶质各是什么?CH3COOH、CH3COOH和CH3COONa、CH3COOH和CH3COONa、CH3COOH和CH3COONa或CH3COONa或CH3COONa和NaOH.
(2)CH3COOH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的点在图象中的位置在区域内.(填:pH>7或pH<7或pH=7),由此实验可验证CH3COOH为弱酸(填:弱酸或强酸),此时共滴加V(NaOH)=200mL.
(3)若将此实验改为中和滴定实验应用酚酞作为指示剂.
(4)随着NaOH的加入,水的电离受到一定的影响,当水的电离达到最大时溶液中的溶质为CH3COONa.
(5)当测得pH为7时共用去V(NaOH)=VmL,请用V的表达式表示此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

分析 (1)溶质为CH3COONa时溶液呈碱性,结合图象曲线判断a、b、c、d各点的溶质;
(2)CH3COOH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为醋酸钠,溶液呈碱性;强碱弱酸盐的溶液显示碱性;根据醋酸的物质的量、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计算;
(3)二者恰好反应时溶液呈碱性,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10,应该用酚酞为指示剂;
(4)酸溶液或碱溶液抑制了水的电离,能够水解的盐溶液促进了水的电离,据此进行判断;
(5)常温下pH为7时氢离子浓度为:c(H+)=c(OH-)=1×10-7mol/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CH3COO-)=c(H+)=$\frac{0.01mol/L×V×1{0}^{-3}L}{(20+V)×1{0}^{-3}L}$=$\frac{0.01V}{20+V}$mol/L,根据物料守恒可知醋酸的浓度为,然后结合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

解答 解:(1)常温下,向20.0mL,0.1mol/L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01mol/L的NaOH溶液,a点没有滴入NaOH溶液,其溶质为CH3COOH;b点呈酸性,则溶质为CH3COOH、CH3COONa;c点溶液的pH=7,溶质为CH3COOH和CH3COONa;d点溶液呈碱性,溶质可能为CH3COOH和CH3COONa或CH3COONa或CH3COONa和NaOH,
故答案为:CH3COOH、CH3COOH和CH3COONa、CH3COOH和CH3COONa、CH3COOH和CH3COONa或CH3COONa或CH3COONa和NaOH;
(2)CH3COOH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H3COONa,醋酸根离子部分水解,溶液显示碱性,所以此时溶液的pHpH>7;根据盐的水解原理可知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示碱性,由此实验可验证CH3COOH为弱酸;20.0mL,0.1mol/LCH3COOH溶液中含有醋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L×0.02L=0.002mol,则需要0.002molNaOH才能恰好反应,则需要0.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frac{0.002mol}{0.01mol/L}$=0.2L=200mL,
故答案为:pH>7;弱;200;
(3)氢氧化钠和醋酸恰好反应时生成醋酸钠,此时溶液呈碱性,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10,可以选用酚酞做指示剂,
故答案为:酚酞;
(4)酸溶液中的氢离子,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都抑制了水的电离,而能够水解的盐溶液会促进水的电离,则溶质为CH3COONa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故答案为:CH3COONa;
(5)当测得pH为7时共用去V(NaOH)=VmL,此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c(H+)=c(OH-)=1×10-7mol/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CH3COO-)=c(H+)=$\frac{0.01mol/L×V×1{0}^{-3}L}{(20+V)×1{0}^{-3}L}$=$\frac{0.01V}{20+V}$mol/L,根据物料守恒可知醋酸的浓度为:0.1mol/l×$\frac{20mL}{20mL+VmL}$-$\frac{0.01V}{20+V}$mol/L=$\frac{2}{20+V}$mol/L-$\frac{0.01V}{20+V}$mol/L,
则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frac{1×1{0}^{-7}×\frac{0.01V}{20+V}}{\frac{2}{20+V}-\frac{0.01V}{20+V}}$=$\frac{V}{200-V}$×10-7
答:此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frac{V}{200-V}$×10-7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及溶液pH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要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来决定
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若用50mL 0.55mo1•L-1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50mL 0.50mo1•L-1的盐酸和
50mL 0.50mo1•L-1的硫酸充分反应,两反应测定的中和热是相等的
D.在101KPa时,1mol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时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溶液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1mol•L-1AlCl3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
A.3 mol•L-1氯酸钠溶液B.3 mol•L-1氯化钙溶液
C.3 mol•L-1氯化钾溶液D.3 mol•L-1氯化镁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与安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B.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
C.浓H2SO4溅到皮肤上,立即用碳酸钠稀溶液洗涤
D.氢氧化钠浓溶液溅入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稀盐酸冲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烷烃中,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的是(  )
A.丙烷B.正丁烷C.异丁烷D.异戊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NaHCO3溶液中加入Ba(OH)2(少量、过量)溶液时,发生的反应为Ba(OH)2+2NaHCO3=BaCO3↓+Na2CO3+2H2O,Ba(OH)2+NaHCO3=BaCO3↓+NaOH+H2O,.离子方程式Ba2++2OH-+2HCO3-=BaCO3↓+CO32-+2H2O,Ba2++HCO3-+OH-=B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结构中只含有一个环,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分子式为C9H603的同分异构体共有13种
①可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可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其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s)   ②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③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s)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工业上常用氯氧化法处理含氰(CN-)废水,反应原理为液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先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盐(其毒性仅为氰化物的千分之一):KCN+2KOH+Cl2=KOCN+2KCl+H2O;氰酸盐再进一步被液氯氧化为无毒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KCN 与KOC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均为-3价
B.氰酸盐被氧化过程中氮和碳的化合价均升高
C.氰酸盐进一步被氧化的产物之一是无毒的N2
D.完全处理含0.1 mol CN-的废水,理论上需要消耗Cl2的体积为5.6L(标准状况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