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B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与通入CO2的量的关系可表示为()

   A.                B.                   C.    D.            


考点:  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分析:  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B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发生反应先后顺序为Ba(OH)2+CO2=BaCO3↓+H2O、2KOH+CO2=K2CO3+H2O、2KAlO2+CO2+3H2O=2Al(OH)3↓+K2CO3、K2CO3+CO2+H2O=2KHCO3、BaCO3+H2O+CO2=Ba(HCO32,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B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发生反应先后顺序为Ba(OH)2+CO2=BaCO3↓+H2O、2KOH+CO2=K2CO3+H2O、2KAlO2+CO2+3H2O=2Al(OH)3↓+K2CO3、K2CO3+CO2+H2O=2KHCO3、BaCO3+H2O+CO2=Ba(HCO32,根据物质的溶解性知,沉淀量与通入二氧化碳关系图为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侧重考查分析能力,明确物质反应先后顺序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碳酸钡能和二氧化碳、水进一步反应生成可溶性碳酸氢钡,为易错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与28 g 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质量一定是44 g

    B. 与V L 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其体积一定是V L

    C. 含有相等氧原子数的CO与CO2,其质量之比为28:11

    D. 含有相等碳原子数的CO与CO2,其密度之比为21: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对碱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都是银白色的柔软金属,密度都比较小

    B. 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都是过氧化物

    C. 碱金属单质与水剧烈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D. 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任何试剂无法鉴别的是()

    A.                                 NaCl、Na2CO3、NaI、AgNO3  B. HCl、Na2CO3、新制氯水、NaI

    C.                                 Na2S、HCl、FeCl3、NaCl   D. AlCl3、BaCl2、Na2CO3、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30mL一定浓度的硝酸与4.51g铜片反应,当铜片全部反应后,共生成2.24L气体(准标状况).则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

    A.             9 mol/L             B. 8 mol/L         C. 5 mol/L  D. 10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三种不同质量比的氧化铜与炭粉的混合物样品①、②、③.甲、乙、丙三同学各取一种样品,加强热充分反应,测定各样品中氧化铜的量.

(1)甲取样品①强热,若所得固体为金属铜,将其置于足量的稀硝酸中微热,产生1.12L气体(标准状况),则样品①中氧化铜的质量为   g.

(2)乙取样品②ag强热,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再将反应后的固体与足量的稀硝酸微热,充分反应后,有bg固体剩余,该剩余固体的化学式为C.样品②中氧化铜质量为   g

(以含a、b的代数式表示).

(3)丙称量样品③强热后剩余的固体,质量比原样品减小了cg,若该固体为金属铜,则样品③中氧化铜物质的量(n)的取值范围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离可用分液漏斗的是(  )

 

A.

乙醇和水

B.

苯和水

 

C.

硫酸钡与食盐水

D.

由海水蒸发获得淡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H2S)的质量比为 ;同质量的氨和硫化氢气体的体积比为  ,其中含有的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若二者氢原子数相等,它们的体积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四种烃的名称所表示的物质,命名正确的是()

    A.                                 2﹣甲基﹣2﹣丁炔 B. 1,4,5﹣三甲基苯

    C.                                 3﹣甲基﹣2﹣丁烯 D. 2﹣甲基﹣2﹣丁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