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①④ | B. | ②③ | C. | ①③ | D. | ②④ |
分析 NaCl、NaBr、NaI 三种溶液分别与氯水、四氯化碳混合,现象分别为:分层后下层为黄绿色、分层后下层橙红色、分层后下层为褐色;且均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同颜色的沉淀,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①NaCl、NaBr、NaI分别与AgNO3溶液和稀HN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淡黄色沉淀、黄色沉淀,现象不同,可鉴别,故正确;
②均与CaCl2溶液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错误;
③氯水与NaBr、NaI反应分别生成溴、碘,则再加四氯化碳,出现不同现象,分别为分层后下层橙红色、分层后下层为褐色,现象不同,可鉴别,故正确;
④均与不反应FeCl2溶液,不能鉴别,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为高频考点,侧重物质性质及性质差异的考查,把握氧化性的强弱及反应中的不同现象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及萃取现象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Fe3++Cu=2Fe2++Cu2+ | |
B. | 电池工作过程中,电子由铜电极经过电流表流向石墨电极 | |
C. | 该电池工作时,Cu2+在电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 |
D. | 若用此电池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制取Cl2,当铜电极的质量减少6.4 g时,产生标准状况下氯气的体积为2.24 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酸的摩尔质量为34 | B. | 该酸的分子量为17 | ||
C. | 10.2g该酸的物质的量是0.3mol | D. | 该酸一定是强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海南省高三上学期月考三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硅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范围很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硅半导体材料必须先得到高纯硅。三氯甲硅烷(SiHCl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生产过程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由纯SiHCl3制备高纯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②整个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水无氧。SiHCl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2SiO3、HCl和另一种物质,写出配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硅的制取方法时,从资料查阅到下列信息:①Mg在高温条件下可与SiO2反应;②金属硅化物与稀H2SO4反应生成硫酸盐和SiH4;③SiH4在空气中自燃。
他们根据信息进行实验,当用足量稀H2SO4溶解第①步实验获得的固体产物时,发现有爆鸣声和火花;然后过滤、洗涤、干燥;最后称量、计算,测得其产率只有预期值的63%左右。
①第①步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____。
②用稀H2SO4溶解第①步实验获得固体产物时,产生爆鸣声和火花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已发现了大量新分子,但还没有合成出自然界不存在的新分子 | |
B. | 凡是纯天然的物质,一定比人工制造、合成的物质好 | |
C. | “碘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等商品.这里的碘、铁、钙指的是元素 | |
D. | 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都是化合态的物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7mol | B. | 铁的物质的量为0.1mol | ||
C. | 铝的物质的量为0.2mol | D. | 盐酸浓度为2mol/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