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表示反应2SO2(g)+O2(g)2SO3(g)H<0的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试根据此曲线判断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
A.t1时减小了SO2的浓度,增加了SO3的浓度
B.t1时降低了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t1时减小了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t1时增加了SO2和O2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酸(HCOOH)是一种常见的一元弱酸,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HCOOHH++HCO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该溶液中,c(H+)略大于c(HCOO-)
B.向该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电离平衡正向移动,pH值增大
C.将氯化氢气体通入溶液中,平衡逆向移动,c(HCOO-)增大
D.将溶液加水稀释,c(OH-)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5℃时,在20 mL 0.1 mol·L-1一元弱酸HA溶液中滴加0. 1 mol· L-1 NaOH溶液,溶液中1g[c(A-)/c(HA)]与pH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对应溶液中:c(Na+)>c(A-)>c(H+)>c(OH-)
B. 25℃时,HA酸的电离常数为1. 0× 10-5.3
C. B点对应的NaOH溶液体积为10 mL
D. 对C点溶液加热(不考虑挥发),则c(A-)/[c(HA)c(OH-)]一定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B.一定属于可逆反应
C.一定属于吸热反应
D.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准确测定了过氧化氢的含量,并探究了过氧化氢的性质。请填写下列空白:
Ⅰ.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
(1)移取10.00 mL密度为ρ g/mL的过氧化氢溶液至250 mL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移取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25.00 mL至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馏水稀释,作被测试样。
(2)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被测试样,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判断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重复滴定三次,平均耗用c mol/L KMnO4标准溶液V mL,则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5)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
Ⅱ.探究过氧化氢的性质
该化学兴趣小组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条件设计了两个实验,分别证明了过氧化氢的氧化性和不稳定性。(实验条件:试剂只有过氧化氢溶液、氯水、碘化钾淀粉溶液、饱和硫化氢溶液,实验仪器及用品可自选。)
请将他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填入下表:
实验内容 | 实验方法 | 实验现象 |
验证氧化性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验证不稳定性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5℃时,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盐酸,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lgX=lg或l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m表示pH与lg的变化关系
B.当溶液呈中性时,c(Na+)=c(HCO3-)+2c(CO32-)
C.Ka1(H2CO3)=1.0×10-7.4
D.25℃时,CO32-+H2OHCO3-+OH-的水解常数为1.0×10-3.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H2C2O4是二元弱酸,常温下,Ka1(H2C2O4)=5.4×10-2,Ka2(H2C2O4)=5.4×10-5,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
A.pH=2的H2C2O4溶液中,c(H+)=c(HC2O4-)=10-2molL-1
B.pH=2的H2C2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任意比例混合:c(Na+)+c(H+)=c(OH-)+c(HC2O4-)
C.将NaOH溶液滴加到H2C2O4溶液中至混合溶液呈中性:c(C2O42-)>c(HC2O4-)
D.NaHC2O4溶液中:c(Na+)>c(HC2O4-)>c(H2C2O4)>c(C2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时,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稀醋酸中加入冰醋酸,醋酸电离平衡右移,电离度增大
B.向NaF溶液中滴加硫酸至中性时,
C.向氨水中加入固体,溶液中增大
D.AgCl在水和NaCl溶液中的溶度积分别为、,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研究第3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将一小块钠放入滴有酚酞的冷水中 | A.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
②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放入沸水中,再向其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 | B.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做不定向运动,随后消失,溶液变为红色 |
③将镁条放入稀盐酸中 | C.反应较快,产生无色气体 |
④将铝条放入稀盐酸中 | D.反应剧烈,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
(1)补齐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之间的连线___________。
(2)由上述实验可知Na、Mg、Al三种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金属性)依次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____。
(3)比较第3周期中硫与氯两种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
①甲同学设计的下列方法可行的是_______。
A.比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比较盐酸与硫酸的酸性 C.比较单质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②乙同学设计将氯气通入硫化钠溶液中,观察是否有淡黄色沉淀生成。这一实验的设计思路是通过比较________,推知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
(4)利用元素周期律可预测陌生元素及物质的性质,已知Rb与Na处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失电子能力:Rb>Na B.碱性:NaOH>RbOH C.Rb比Na更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D.Rb不易与水反应放出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