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陈述Ⅰ | 陈述Ⅱ |
A | SO2和氯水有漂白性 | 两者都能使溴水褪色 |
B | CuSO4可以用作游泳池消毒剂 | 铜盐能使蛋白质变性 |
C | 盐酸和氨水能溶解Al(OH)3 |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
D | 浓H2SO4可干燥CO和SO2 | CO和SO2都有较强的还原性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二氧化硫的具有还原性能与氯水发生氧化还原而褪色;
B、铜盐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C、氨水不能溶解Al(OH)3;
D、CO和SO2 和浓硫酸不反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和浓硫酸不反应是因为相同元素相邻价态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 解:A、二氧化硫的具有还原性能与氯水发生氧化还原而褪色,而氯水与溴水不反应,故A错误;
B、铜盐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陈述均正确,且二者存在因果关系,故B正确;
C、氨水不能溶解Al(OH)3,陈述I错误,故C错误;
D、CO和SO2 和浓硫酸不反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和浓硫酸不反应是因为相同元素相邻价态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Ⅰ正确、Ⅱ正确,但两者间不具有因果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为高频考点,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把握氧化还原反应、两性氢氧化物的性质、蛋白质的变性、漂白性等即可解答,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每消耗1molN2的同时消耗2molNH3 | |
B. | 相同时间内消耗28gN2与消耗6gH2的反应速率相同 | |
C. | 当v(N2)=3v(H2)时表示反应已达平衡 | |
D. | 2min内H2减少3mol,则v(N2)=0.5mol/(L•mi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现象 | 原因分析 |
A | 证明酸性条件下H2O2氧化性比I2强 | 碘化钠溶液$\stackrel{30%H_{2}O_{2}溶液}{→}$$\stackrel{稀硝酸溶液及淀粉}{→}$溶液变蓝色 |
B | 新制氯水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HClO,HCl、HClO显酸性,使石蕊变红,Cl2具有强氧化性,使其褪色 |
C | SO2通人溴水中,溴水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使其褪色 |
D | 向湿润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固体迅速变黑,后体积急剧膨胀 | 在浓硫酸脱水作用下,蔗糖被炭化,炭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CO2、SO2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 |
B. | SiO2与酸、碱均不反应 | |
C. | 因为SiO2有导电性,故SiO2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 |
D. | 向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出现白色沉淀,说明H2SiO3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成7.2g H2O | |
B. | 被还原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 | |
C. |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6mol | |
D. |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干冰、液态氯化氢都是电解质 | |
B. |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
C. | Na2O、Fe2O3、Al2O3既属于碱性氧化物,又属于离子化合物 | |
D. | 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在0.1mol•L-1 NH4Cl溶液中:c(Cl-)>c(NH4+)>c(OH-)>c(H+) | |
B. | 在0.1mol•L-1 CH3COOH中:c(CH3COOH)>c(H+)>c(CH3COO-)>c(OH-) | |
C. | 0.2mol•L-1NaHCO3溶液与0.1mol•L-1KOH溶液等体积混合:c(Na+)═2c(CO32-)+c(HCO3-)+c(H2CO3) | |
D. | 0.2mol•L-1氨水与0.1mol•L-1HCl溶液等体积混合:c(Cl-)+c(H+)═c(NH3•H2O)+c(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3}(CO)}{{c}^{3}(C{O}_{2})}$ | |
B. |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 |
C. | 再向容器中通入CO,平衡常数减小 | |
D. | 及时分离出生成物Fe,平衡向右移动,可提高原料利用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