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C三的一位同学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了下列物质的区别方法,您认为错误的是(  )
分析:A、根据氧气的助燃性、氮气不支持燃烧考虑;
B、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考虑,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根据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考虑;
D、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考虑.
解答:解:A、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氮气则不能,所以可以通过带火星的木条区别氧气和氮气,故A正确;
B、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氮气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别二氧化碳和氮气,故B正确;
C、二氧化碳和氮气都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不能鉴别,故C错误;
D、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则不能,所以可以通过澄清石灰水来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考查物质的鉴别与性质,比较基础,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德州二模)2012年冬天,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状况受到人们的强烈关注.在空气质量报告中,SO2的指数是衡量空气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为了测定空气中的SO2含量,有三位同学分别采用了以下测定方法.

I.氧化还原法:甲同学拟采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该实验需要80mL5×10-4mol/L的碘溶液,甲同学应称量I2
0.013g
0.013g
g(精确到0.001),选择
100
100
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该实验所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为
I2+2H2O+SO2=H2SO4+2HI
I2+2H2O+SO2=H2SO4+2HI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实验原理是利用了SO2
还原性
还原性
性.
(2)在甲同学所配碘溶液浓度准确,并且量取药品及实验过程中各种读数均无错误的情况下,利用上述装置所测定的SO2含量仍然比实际含量低,请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
装置气密性差、抽气速度过快、二氧化硫易溶于水而装置中的棉花团不干燥、部分二氧化硫溶于水后与水中溶解的少量氧气反应生成硫酸而损失(其他合理答案即可)
装置气密性差、抽气速度过快、二氧化硫易溶于水而装置中的棉花团不干燥、部分二氧化硫溶于水后与水中溶解的少量氧气反应生成硫酸而损失(其他合理答案即可)

Ⅱ.重量法:乙同学拟用图2所示简易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如下:按图安装好仪器,在广口瓶中盛放足量的H2O2水溶液,用规格为20mL.的针筒抽气100次,使空气中的SO2被H2O2水溶液充分吸收(SO2+H2O2═H2SO4).在吸收后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后进行称量,得白色固体0.182mg.
(3)取样处空气中SO2含量为
0.025
0.025
mg/L(精确到0.001).
(4)已知,常温下BaSO3的KSP为5.48×10-7饱和亚硫酸溶液中c(SO2-3)=6.3×10-8mol/L.
有同学认为以上实验不必用H2O2吸收SO2,直接用0.1mol/L BaCl2溶液来吸收SO2即可产生沉淀,请用以上数据分析这样做是否可行
因溶液中c(Ba2+)=0.1mol/L,c(SO42-)≤6.3×10-8mol/L,其离子积c(Ba2+)×c(SO42-)≤6.3×10-9mol/L<KSP(BaSO3)=5.48×10-7,所以直接用直接用0.1mol/L BaCl2溶液来吸收SO2不能产生BaSO3沉淀
因溶液中c(Ba2+)=0.1mol/L,c(SO42-)≤6.3×10-8mol/L,其离子积c(Ba2+)×c(SO42-)≤6.3×10-9mol/L<KSP(BaSO3)=5.48×10-7,所以直接用直接用0.1mol/L BaCl2溶液来吸收SO2不能产生BaSO3沉淀

III.仪器法:丙同学直接使用一种SO2浓度智能监测仪测定空气中的SO2含量,这种监测仪是利用电化学原理,根据电池产生电流的强度来准确测量SO2浓度的.该电池总的化学反应原理为:2SO2+O2+2H2O═2H2SO4
(5)请写出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SO2+2H2O-2e-═2SO42-+4H+
SO2+2H2O-2e-═2SO42-+4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开展一次以化学为主题的活动,确定的课题是“研究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产物”。

(1)假如你是小组成员,根据你的推测,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产物的可能是。

(2)为了验证你的推测,小组讨论确定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

①你认为装置b中所加的固体是_____________;装置C中所加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

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三套不同的装置如下:

甲的装置顺序:d a b c

乙的装置顺序:d b a c

丙的装置顺序:d c a b

你认为谁设计的顺序合理?为什么?推测合理的顺序中的a、b、c装置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012年冬天,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状况受到人们的强烈关注。在空气质量报告中,SO2的指数是衡量空气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为了测定空气中的SO2含量,有三位同学分别采用了以下测定方法。

I.氧化还原法:甲同学拟采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该实验需要80mL5×10-4mol/L的碘溶液,甲同学应称量I2     g(精确到0.001),选择_______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该实验所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实验原理是利用了SO2      性。

(2)在甲同学所配碘溶液浓度准确,并且量取药品及实验过程中各种读数均无错误的情况下,利用上述装置所测定的SO2含量仍然比实际含量低,请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             .

Ⅱ.重量法:乙同学拟用右图所示简易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如下:按图安装好仪器,在广口瓶中盛放足量的H2O2水溶液,用规格为20mL的针筒抽气100次,使空气中的SO2被H2O2水溶液充分吸收(SO2+H2O2=H2SO4)。在吸收后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后进行称量,得白色固体0.182mg。

   (3)取样处空气中SO2含量为       mg/L(精确到0.001)。

   (4)已知,常温下BaSO3的KSP为5.48×10-7饱和亚硫酸溶液中c(SO2-3)=6.3×10-8mol/L。有同学认为以上实验不必用H­2O2吸收SO2,直接用0.1mol/L BaCl2溶液来吸收SO2即可产生沉淀,请用以上数据分析这样做是否可行                           .

III.仪器法:丙同学直接使用一种SO2浓度智能监测仪测定空气中的SO2含量,这种监测仪是利用电化学原理,根据电池产生电流的强度来准确测量SO2浓度的。该电池总的化学反应原理为:2SO2+O2+2H2O=2H2SO4

   (5)请写出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2-2013学年四川省凉山州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2年冬天,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状况受到人们的强烈关注。在空气质量报告中,SO2的指数是衡量空气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为了测定空气中的SO2含量,有三位同学分别采用了以下三种测定方法。

I.氧化还原法:甲同学根据化学反应原理SO2+I2+2H2O=H2SO4+2HI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该实验需80ml浓度为5×10-4mol/L的碘

溶液,甲同学应选择  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

(2)广口瓶中使用多孔球泡的目的是         

(3)在甲同学所配碘溶液浓度准确,并且量取药品及 实验过程中各种读数均无错误的情况下,利用上述装置所测定的SO2含量仍然比实际含量低,请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至少写两种原因)

                                                     

II.重量法:乙同学拟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组成简易装置测定空气中的SO2含量。实验操作过下:

按如下实验装置图安装好仪器,在广口瓶中盛放足量的H2O2水溶液,用规格为20ml的针筒抽气100次,使空气中的SO2被H2O2水溶液充分吸收(SO2+H2O2=H2SO4)。在吸收后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H2SO4+BaCl2=BaSO4↓+2HCl),经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后进行称量,得白色固体0.18mg。

(4)取样处空气中SO2含量为     mg/L(精确到0.001)。

(5)现查阅资料知,常温下BaSO3的Ksp为5.48×10-7,饱和亚硫酸溶液中c(SO32-)=6.3×10-8mol/L。有同学认为以上实验不必用H2O2吸收SO2,直接用0.lmol/L BaCl2溶液来吸收SO2即可产生沉淀,你认为这样做      (填“正确”或“不正确”),请利用以上数据简述理由     

III.仪器法:丙同学直接使用一种SO2浓度智能监测仪测定空气中的SO2含量,这种监测仪是利用电化学原理,根据电池产生电流的强度来准确测量SO2浓度的。该电池总的化学反应原理为:2SO2+O2+2H2O=2H2SO4

(6)请写出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