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
A.CO2的电子式B.Cl2的结构式:Cl-Cl
C.CH4的球棍模型D.Clˉ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分析 A.二氧化碳为共价化合物,含有C=O键;
B.氯气存在Cl-Cl键;
C.为比例模型;
D.Clˉ离子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

解答 解:A.二氧化碳为共价化合物,含有C=O键,电子式为,故A正确;
B.氯气存在Cl-Cl键,结构式为Cl-Cl,故B正确;
C.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甲烷的球棍模型为,故C错误;
D.Clˉ离子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为,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化学用语,为高频考点,题目侧重考查电子式、离子结构示意图、球棍模型等知识,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电子式、分子式、结构简式、结构式的概念及区别,明确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的表示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100mL0.3moL•L-1的A1Cl3溶液中,加入2.3g钠块,待其充分反应后,若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为澄清状态
B.反应后溶液中AlO2-浓度为0.1 mo L•L-1
C.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大的是Cl-
D.溶液中Al3+与AlO2-浓度之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预测H2S和NF3的立体结构,两个结论都正确的是(  )
A.直线形;三角锥形B.V形;三角锥形
C.直线形;平面三角形D.V形;平面三角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总是从1到8重复出现
B.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最高正价从+1到+7、负价从-7到-1重复出现
C.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从小到大(稀有气体除外)重复出现
D.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重复出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研究小组为探究Cu的化学性质及溶液环境对反应的影响,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Ⅰ.探究Cu的化学性质
实验试剂1试剂2操作及现象


铜丝
氯气将加热后的铜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产生棕黄色的烟
稀硝酸产生无色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
0.1mol/LKMnO4溶液加热后,铜丝表面有黑色物质,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1)根据化合价分析,在化学反应中铜主要体现出的化学性质是还原性.
(2)写出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u+8H++2NO3-═3Cu2++2NO↑+4H2O.
(3)向实验①的集气瓶中加水,随着水量的增加,溶液由黄色变为绿色,最后变为蓝色.
【查阅资料】
ⅰ.黄色与蓝色混合呈现绿色.
ⅱ.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u(H2O)4]2++4Cl-?[CuCl4]2-+4H2O
利用化学用语和文字解释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CuCl4]2-+4H2O?[Cu(H2O)4]2++4 Cl-,加水过程中,平衡正向移动,随着[Cu(H2O)4]2+的增加,溶液由黄色变为绿色,最后变为蓝色.
(4)反应③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是因为中性环境下反应很难进行.铜表面黑色的物质为CuO,同时有MnO2生成,则中性环境下反应很难进行的原因是:生成的CuO覆盖在铜的表面阻止反应继续.
Ⅱ.探究溶液环境对反应的影响
为进一步研究酸碱性对铜与0.1mol/L KMnO4溶液反应的影响,设计如图实验:
环境反应现象
酸性溶液紫红色变浅
碱性(1mL 1mol/L 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
(1)探究酸性条件下反应时,试剂X是.溶液颜色变浅能否说明铜与0.1mol/L KMnO4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发生了反应,理由是如果加入H2SO4溶液的体积是1 mL,对比碱性条件下的实验现象,则能说明发生了反应,如果加入H2SO4溶液的体积是大于1 mL,则有可能是稀释作用导致的溶液颜色变浅.
(2)对于铜与0.1mol/L KMnO4溶液在碱性环境下的反应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Ⅰ:0.1mol/L KMnO4溶液在碱性环境下不能将铜氧化;
假设Ⅱ:0.1mol/L KMnO4溶液在碱性环境下与铜反应较慢.
设计实验验证:
将铜丝紧密缠绕在碳棒上放入碱性的溶液A中,溶液很快由紫红色变为深绿色、.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浅蓝绿色,试管底部出现棕褐色粉末(MnO2).①反应加快的原因是发生了电化学腐蚀,其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MnO4-+e-→MnO42-、MnO42-+2e-+2H2O=MnO2+4OH-
②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K+、Na+、Clˉ、CO32-、SO42-等离子,将该固体溶解所得到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混合物一定是K2CO3和NaClB.该混合物可能是Na2CO3和KCl
C.该混合物可能是Na2SO4和Na2CO3D.该混合物一定是Na2CO3和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
A.浓硝酸光照逐渐变黄,说明光照分解生成的有色产物能溶于其中
B.中和滴定时,眼睛应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下降
C.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得Fe(OH)3胶体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应将刚溶解后的溶液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70080083010001200
K0.60.91.01.7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CO)c({H}_{2}O)}{c(C{O}_{2})c({H}_{2})}$
(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BC.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H2)=v(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830℃.在此温度下2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2(g)+H2(g)?CO(g)+H2O(g),CO2(g)和H2(g)的起始量均为2.0mol,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50%,CO的平衡浓为0.5mol/L.
(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①Fe(s)+CO2(g)?FeO(s)+CO(g)△H1=akJ•mol-1
反应②2CO(g)+O2(g)?2CO2(g)△H2=b kJ•mol-1
反应③2Fe(s)+O2(g)?2FeO(s)△H3
则△H3=(2a+b)kJ/mol(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物质互为同系物的是(  )
A.红磷和白磷B.苯和甲苯
C.丙烯和1,3-丁二烯D.D和T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